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含多巴胺共聚物的合成及组装行为

发布时间:2017-05-16 09:26

  本文关键词:含多巴胺共聚物的合成及组装行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时代对新材料的需求,作为软物质之一的高分子备受关注,利用高分子对材料进行表面修饰是改善材料表面性能、拓宽材料应用的重要手段。已经报道的几种用于材料表面化学修饰的物质,如硫醇类、硅烷类以及膦酸酯类,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近些年来,儿茶酚类对各种固体材料的表面修饰成为了研究热点,这主要受海洋贻贝类分泌的粘附蛋白能够很好地粘附在潮湿基底表面的现象而启发。然而,由于邻苯二酚官能团的酚羟基极易氧化,所以很难合成预先设计好的化学成分中包含儿茶酚单体的共聚物。本文采用了两种方法克服了这一现象。 本文首次利用室温单电子转移-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方法成功合成了多巴胺丙烯酰胺(DMA)与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MA)的共聚物,然后利用该共聚物的粘附性与无机纳米粒子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比例通过仿生自组装形成可调控的多孔性聚集体,而且,通过选择性刻蚀其中的无机粒子得到多孔性有机粒子。 为了利用含儿茶酚的温敏性高分子来制备图案化表面,我们利用传统自由基聚合得到了含有多巴胺丙烯酰胺(DMA)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的共聚物,对其性质研究发现,,由于苯二酚官能团易氧化且不稳定的原因使得该共聚物极易形成球,阻碍了这一目的的实现。为了克服这一现象,本文采用三乙基硅烷对儿茶酚的前体丁香酚进行保护后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共聚,对共聚物脱保护便得到了既具有粘附性又具有温敏性的高分子。利用该共聚物的粘附性成功的制备了具有温度响应性的硅片表面,接着,应用微接触印刷技术,成功的制备了含儿茶酚的温敏性共聚物的图案化表面。
【关键词】:聚合物多巴胺 自组装 温敏性高分子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31.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前言10-33
  • 1.1 软物质10-11
  • 1.2 响应性高分子11-17
  • 1.2.1 响应性高分子的简介11-12
  • 1.2.2 响应性高分子表面12-14
  • 1.2.3 响应性高分子图案化表面14-17
  • 1.3 儿茶酚及其衍生物17-31
  • 1.3.1 多巴胺的简介17-20
  • 1.3.2 多巴胺的自聚及在材料表面的组装机理20-24
  • 1.3.3 儿茶酚其衍生物的应用24-31
  • 1.4 本文的选题和切入点31-33
  • 第二章 实验部分33-43
  • 2.1 原料和试剂33-34
  • 2.2 含多巴胺的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34-41
  • 2.2.1 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DMA)的合成34-37
  • 2.2.2 含多巴胺的响应性高分子的合成及表征37-41
  • 2.3 微接触印刷软膜板 PDMS 的制备41
  • 2.4 分析测试仪器41-43
  • 第三章 含多巴胺的共聚物与无机材料的组装行为43-53
  • 3.1 引言43-44
  • 3.2 结果与讨论44-52
  • 3.2.1 无机材料的形貌表征44-46
  • 3.2.2 含多巴胺的共聚与无机材料的仿生组装46-52
  • 3.3 小结52-53
  • 第四章 含多巴胺的温敏性聚合物的性质53-57
  • 4.1 引言53
  • 4.2 含多巴胺的温敏性聚合物的性质研究53-56
  • 4.3 小结56-57
  • 第五章 含儿茶酚的温敏性聚合物及图案化表面的制备57-68
  • 5.1 引言57-58
  • 5.2 含儿茶酚的温敏性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58-63
  • 5.2.1 甲硅烷基丁香酚的制备58-59
  • 5.2.2 含甲硅烷基丁香酚共聚物的制备59-60
  • 5.2.3 含甲硅烷基丁香酚共聚物的去保护过程60-62
  • 5.2.4 共聚物的温敏性测试62-63
  • 5.3 含儿茶酚的温敏性高分子图案化表面的制备63-66
  • 5.3.1 含儿茶酚的温敏性高分子的粘附性63-65
  • 5.3.2 含儿茶酚的温敏性高分子图案化表面的制备65-66
  • 5.4 总结66-68
  • 第六章 全文总结68-70
  • 6.1 结论68
  • 6.2 创新点68-69
  • 6.3 不足与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8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83-84
  • 致谢84-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芳英,傅敏恭,潘珊珊;双波长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多巴和酪氨酸的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2年08期

2 罗绍宏,李杰;多巴整理复垦——土地上再生土地的工程[J];青海国土经略;2003年04期

3 蒋银土,朱岩,王炯,郭莹莹;离子色谱-荧光检测器同时测定多巴、肾上腺素和多巴胺[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1年04期

4 杨星昊,顾觉奋,周荣汉;用离子交换法从植物水提液中纯化分离左旋多巴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8年03期

5 朱利平;徐又一;奚振宇;朱宝库;;DOPA在聚乙烯微孔膜上的自聚合及肝素固定化[J];高分子学报;2009年04期

6 杨星昊,张晓彤,周荣汉;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左旋多巴工艺研究[J];基层中药杂志;1997年04期

7 谈永祥,张峰,狄俊伟;铜(Ⅱ)/H_2O_2对多巴氧化作用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2年05期

8 王莉;我省首个大型国家土地开发项目多巴土地复垦工程通过验收[J];青海国土经略;2004年02期

9 徐丽洒,邓树海,孙勇,徐斌;左旋多巴脂质体的制备及影响因素[J];齐鲁药事;2005年05期

10 孙晓莉;杨哲民;张生勇;;L-多巴的不对称催化合成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华;刘春风;张鸿;苏敏;;左旋多巴对健康老年大鼠的神经毒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王兴莲;;创新教育观念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多巴教委素质教育一瞥[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王国权;赵忠新;赵瑛;;褪黑素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孙圣刚;徐岩;曹学兵;;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可塑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卫华;王玉平;王向波;谢淑萍;袭淑琴;欧阳取平;;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2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程葆华;刘树伟;邴国英;李振平;;D-β-羟基丁酸对6-羟基多巴引起的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7 王枫;赵永渡;刘彦龙;;帕金森病的治疗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邓学军;孙圣刚;曹学兵;李红戈;梁直厚;;c-jun 在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中作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陈生弟;刘卫国;陈琰;陆国强;梁梁;徐洁懿;;左旋多巴对C17.2神经干细胞的毒性作用及部分抗帕金森病药物神经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刘春风;尹伟华;罗蔚锋;吴锦昌;;左旋多巴对健康老年大鼠脑内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娟;多巴4000多户农户受益“百企联百村”项目[N];西海农民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薛原;中国田径蓄势多巴[N];人民日报;2000年

3 覃永年;多巴基地全面走出困境[N];中国体育报;2003年

4 ;多巴哥加勒比的美丽小岛[N];中国旅游报;2002年

5 记者 孟军;多巴体育基地成为“国家级”[N];青海日报;2003年

6 梁雪芹;陈锋;抗帕金森病新药托卡朋[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张中桥;培补肝肾药可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宋海平;多巴基地和李刚获殊荣[N];青海日报;2008年

9 记者 朱建军 逮寒青;马家军十上多巴高原[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0 孟军;多巴基地:打造世界一流训练基地[N];青海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权;PC12细胞、稳定表达TrkA的Cos-7细胞在神经生长因子刺激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及褪黑素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沈琰;成年大鼠去多巴胺能神经元支配的纹状体和胚胎小鼠腹侧中脑发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3 江珊;多巴色素异构酶调节DHICA介导的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李锐;小胶质细胞介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及干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张巍;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保护中的可塑性变化[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6 贾晓晶;帕金森氏病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胞二磷胆碱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林浩;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去神经支配纹状体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帕金森病人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8 王彦春;“双固一通”针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9 姜宏;中枢神经系统铁代谢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10 张军;银杏平颤方对PD鼠脑氧应激作用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动动;多巴仿生粘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D];东华大学;2013年

2 徐强;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拮抗6-OHDA诱导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3 陈锦华;MPP~+对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4 尹伟华;左旋多巴诱导运动障碍和症状波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5 毛善英;左旋多巴对偏侧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D_2受体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4年

6 林向成;氨基酸和多巴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新体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冰;左旋多巴对难治性屈光参差性弱视视力、色觉治疗效果的观察[D];青岛大学;2001年

8 王锦玲;含多巴胺共聚物的合成及组装行为[D];苏州大学;2014年

9 颜艳灵;人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定向分化及转bFGF基因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薛原;一个遗传性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家系的临床特点及GCH-Ⅰ基因突变[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含多巴胺共聚物的合成及组装行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70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2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