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Al 2 O 3 @AD的光催化性能及其对Cr 6+ 的吸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9 23:31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Al2O3纳米粉体和Cu-Al2O3@AD复合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探究了改性硅藻土、Cu-Al2O3纳米粉体及Cu-Al2O3@AD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和吸附性能。首先,成功制备了Cu-Al2O3纳米粉体和Cu-Al2O3@AD复合材料。物相分析结果表明:Cu-Al2O3@AD的特征衍射峰的位置分别与Al2O3及硅藻土的标准卡片相吻合,说明Cu-Al2O3已经成功地负载在硅藻土上;形貌和粒径分析结果表明,改性...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类芬顿技术
1.1.1 经典芬顿技术
1.1.2 类芬顿技术
1.2 类芬顿体系
1.2.1 铁氧化物类芬顿体系
1.2.2 过氧化钙基的类芬顿体系
1.2.3 铜掺杂氧化铝类芬顿体系
1.2.4 其他类芬顿体系
1.3 Cr6+的去除方法
1.3.1 化学沉淀法
1.3.2 化学还原法
1.3.3 电解法
1.3.4 离子交换法
1.3.5 膜分离法
1.3.6 吸附法
1.3.7 其他方法
1.4 Cr6+的吸附剂
1.4.1 活性炭
1.4.2 壳聚糖
1.4.3 炉渣
1.4.4 沸石
1.4.5 硅藻土
1.4.6 其他吸附剂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制备方法
2.2.1 改性硅藻土的制备方法
2.2.2 Cu-Al2O3的制备方法
2.2.3 Cu-Al2O3@AD的制备方法
2.3 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4 热重分析(TG)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3.6 比表面分析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3.8 激光粒度分析仪
2.3.9 X射线能谱分析(EDS)
2.3.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4 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2.4.1 海水水样的采集
2.4.2 海水的前处理方法
2.4.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 Cr6+的检测方法
2.5.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2 水样的测定
2.6 光催化实验
第三章 Cu-Al2O3@AD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3.1 物相分析
3.1.1 XRD分析
3.1.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1.3 FTIR分析
3.2 反应历程分析
3.3 形貌和粒径分析
3.3.1 SEM分析
3.3.2 X射线能谱分析
3.3.3 TEM分析
3.3.4 粒径分析
3.3.5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3.4 光催化性能研究
3.4.1 催化剂用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4.2 H2O2用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4.3 底物浓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4.4 催化剂种类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4.5 Cu掺杂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Al2O3@AD的吸附研究
4.1 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结果
4.2 Cu-Al2O3@AD的吸附性能
4.2.1 吸附剂种类对Cr6+的去除率的影响
4.2.2 吸附剂用量对Cr6+的去除率的影响
4.2.3 pH值对Cr6+的去除率的影响
4.2.4 底物浓度对Cr6+的去除率的影响
4.2.5 温度对Cr6+的去除率的影响
4.3 吸附理论
4.3.1 吸附理论模型
4.3.2 吸附等温线
4.3.3 动力学方程
4.4 再生实验
4.4.1 NaOH浓度对脱附效率的影响
4.4.2 再生时间对脱附效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4021450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类芬顿技术
1.1.1 经典芬顿技术
1.1.2 类芬顿技术
1.2 类芬顿体系
1.2.1 铁氧化物类芬顿体系
1.2.2 过氧化钙基的类芬顿体系
1.2.3 铜掺杂氧化铝类芬顿体系
1.2.4 其他类芬顿体系
1.3 Cr6+的去除方法
1.3.1 化学沉淀法
1.3.2 化学还原法
1.3.3 电解法
1.3.4 离子交换法
1.3.5 膜分离法
1.3.6 吸附法
1.3.7 其他方法
1.4 Cr6+的吸附剂
1.4.1 活性炭
1.4.2 壳聚糖
1.4.3 炉渣
1.4.4 沸石
1.4.5 硅藻土
1.4.6 其他吸附剂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制备方法
2.2.1 改性硅藻土的制备方法
2.2.2 Cu-Al2O3的制备方法
2.2.3 Cu-Al2O3@AD的制备方法
2.3 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4 热重分析(TG)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3.6 比表面分析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3.8 激光粒度分析仪
2.3.9 X射线能谱分析(EDS)
2.3.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4 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2.4.1 海水水样的采集
2.4.2 海水的前处理方法
2.4.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 Cr6+的检测方法
2.5.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2 水样的测定
2.6 光催化实验
第三章 Cu-Al2O3@AD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3.1 物相分析
3.1.1 XRD分析
3.1.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1.3 FTIR分析
3.2 反应历程分析
3.3 形貌和粒径分析
3.3.1 SEM分析
3.3.2 X射线能谱分析
3.3.3 TEM分析
3.3.4 粒径分析
3.3.5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3.4 光催化性能研究
3.4.1 催化剂用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4.2 H2O2用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4.3 底物浓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4.4 催化剂种类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4.5 Cu掺杂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Al2O3@AD的吸附研究
4.1 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结果
4.2 Cu-Al2O3@AD的吸附性能
4.2.1 吸附剂种类对Cr6+的去除率的影响
4.2.2 吸附剂用量对Cr6+的去除率的影响
4.2.3 pH值对Cr6+的去除率的影响
4.2.4 底物浓度对Cr6+的去除率的影响
4.2.5 温度对Cr6+的去除率的影响
4.3 吸附理论
4.3.1 吸附理论模型
4.3.2 吸附等温线
4.3.3 动力学方程
4.4 再生实验
4.4.1 NaOH浓度对脱附效率的影响
4.4.2 再生时间对脱附效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4021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4021450.html
上一篇:甲醛、乙醛和乙二醛辅助水热增强g-C 3 N 4 光催化还原能力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