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透明电极的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石墨烯透明电极的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石墨烯是一种碳原子呈蜂窝状排布的单原子层二维结构。特殊的结构使得石墨烯在电学、光学、热学及机械特性等方面表现出极具吸引力的应用潜力,比如场效应晶体管、发光二极管、触摸屏幕、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和传感器等各个领域。目前大面积、低成本、高晶体质量的化学气相沉积(CVD)石墨烯合成方法的不断改进,为石墨烯替代传统的透明电极氧化铟锡(ITO),制备大面积有机发光二极管奠定了基础。但是,石墨烯应用于透明电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电阻偏大、功函数偏低、表面起伏大。这三大问题制约着基于石墨烯透明电极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研究进程。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主要通过表面修饰的方法提高石墨烯的导电性和功函数,同时改进石墨烯的转移工艺,以获得表面平整度更高的石墨烯电极。具体内容如下: (1)提出了一种多次掺杂石墨烯的方法,提高了石墨烯的导电率和功函数,并制备出了高效OLED器件。作为透明电极,单层石墨烯的方块电阻大约为600Ω/□,功函数为4.5eV左右,直接用于制备OLED方块电阻偏大,功函数偏小。我们通过在石墨烯表面覆盖氧化钛(TiOx)和聚3,4-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的方法,使得石墨烯的方块电阻降至86Ω/□,同时功函数提高到了5.12eV。基于此复合结构的石墨烯透明电极,进一步制备了OLED器件,获得了与ITO电极的OLED器件效率相当的石墨烯电极的OLED器件。 (2)发展了一种“三明治”石墨烯转移法,解决了石墨烯表面粗糙度大的问题,制备了柔性OLED器件。受合成方法和传统转移工艺的影响,石墨烯表面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难以完全去除,残留在石墨烯的表面,导致石墨烯电极的OLED器件的稳定性差甚至是直接短路。通过改进传统的转移方法,我们在石墨烯和PMMA之间,插入一层有机物SPPO-1,使得石墨烯表面的PMMA残留物大大减少,改善了石墨烯电极的表面形貌,并且新转移方法对石墨烯的晶格质量,导电性,透过率及表面功函数等性质均没有影响。由于新的转移方法有效地解决了PMMA残留问题,又避免了高温处理过程,因此我们成功地制备出了基于石墨烯电极的柔性OLED器件。 本文就石墨烯作为透明电极,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存在的电阻大、功函数低、表面粗糙度大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通过TiOx-PEDOT:PSS修饰石墨烯和改进传统的转移方法的思路,有效地解决了石墨烯电极存在的三大问题,制备出了高效的柔性OLED器件。
【关键词】:石墨烯 OLED ITO 方块电阻 功函数 转移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312.8;O613.7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34
- 1.1 石墨烯的性质9-22
- 1.2 OLED 简介22-24
- 1.3 基于石墨烯透明电极的 OLED 的发展现状24-27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27-28
- 参考文献28-34
- 第二章 实验设备与表征手段34-44
- 2.1 材料制备的实验仪器34-35
- 2.2 材料的表征35-40
- 2.3 器件的制备与测试仪器40-44
- 第三章 基于石墨烯- TiOx-PEDOT:PSS 复合电极的高效 OLED44-57
- 3.1 引言44-45
- 3.2 实验部分45-48
- 3.3 结果与分析48-55
- 3.4 结论55
- 参考文献55-57
- 第四章 石墨烯大面积清洁转移及其在 OLED 中的应用57-71
- 4.1 引言57-58
- 4.2 实验材料与制备方法58-60
- 4.3 结果与分析60-67
- 4.4 本章小结67-68
- 参考文献68-71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1-72
- 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72-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洪松;刘大博;;石墨烯的制备及石墨烯/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1年08期
2 陈成猛;杨永岗;温月芳;杨全红;王茂章;;有序石墨烯导电炭薄膜的制备[J];新型炭材料;2008年04期
3 黄桂荣;陈建;;石墨烯的合成与应用[J];炭素技术;2009年01期
4 周俊文;马文石;;石墨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3期
5 李智军;张晖;薛河;;石墨烯纳米片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6 王平华;王志刚;刘春华;唐龙祥;向康;;基于π-π相互作用合成星型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0年04期
7 王灿;詹亮;乔文明;凌立成;;爆炸法合成石墨烯(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8 翟译晨;翟冠杰;;后摩尔时代取代硅的微电子材料——碳纳米管和石墨烯[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韩鹏昱;刘伟;谢亚红;张希成;;石墨烯与太赫兹科学[J];物理;2009年06期
10 黄毅;陈永胜;;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毅;梁嘉杰;张龙;许艳菲;王燕;马延风;李飞飞;陈永胜;;石墨烯—聚合物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胡连哲;韩双;李海娟;徐国宝;;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材料及新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董良旭;张春梅;陈强;刘福平;;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石墨烯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4 彭海琳;刘忠范;;狄拉克纳米材料与器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黄毅;梁嘉杰;张龙;许艳菲;王燕;马延风;陈永胜;;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中日青年化学家论坛摘要集[C];2010年
6 徐宇曦;石高全;;石墨烯和卟琳的超分子组装及其传感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杨乃亮;翟锦;王丹;;利用二维石墨烯桥增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光生电子的传输[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卢春华;李娟;朱春玲;杨黄浩;;基于石墨烯的生物大分子传感[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刘吉洋;郭少军;翟月明;李丹;汪尔康;;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保护石墨烯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刘庄;;Sp~2类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癌症治疗与成像[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士才;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光电性质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沈博;含银、铜、铋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刘芝婷;石墨烯及其氧化物的表面结构和性质的调控[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苗萌;小分子在二氧化钛和石墨烯表面吸附与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谢超;基于石墨烯与硅纳米结构高性能光伏器件的构造与光电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6 刘磊;石墨烯费米速度调制结构中量子输运性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学全;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李海东;石墨烯纳米结构中的电子输运性质[D];吉林大学;2009年
9 马东伟;金属掺杂的石墨烯及相关体系电子态和自旋—轨道耦合性质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吕伟;石墨烯的宏量制备、可控组装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振华;石墨烯传感性能理论计算[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站站;聚合物共价修饰石墨烯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3 杜蛟;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对生物小分子的电化学检测[D];苏州大学;2014年
4 邢艳敏;绝缘衬底上石墨烯的形成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峗;石墨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6 刘晓彤;石墨烯及柔性器件在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方面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7 李金霞;石墨烯掺杂碳印刷阵列电极的制作及其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8 李坤阳;纳米氧化石墨烯基底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基因转染和干细胞分化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9 韩媛媛;基于石墨烯透明电极的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10 李英杰;石墨烯的表面修饰、毒理学评价与体外降解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石墨烯透明电极的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44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