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罗丹明—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荧光探针性能

发布时间:2017-07-16 07:26

  本文关键词:罗丹明—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荧光探针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分子 聚集诱导荧光增强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双位点识别 细胞成像


【摘要】:近年来,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比率型荧光探针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根据比率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原理和信息传递机制,选择具有聚集诱导荧光性能的1,8-萘酰亚胺荧光团和具有良好“开-关”环效应的罗丹明B荧光团作为信号报告基团,合成了3个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性能的罗丹明-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RNAM、RENA和RENO,并将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理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结合到同一体系中。实验测定了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分子RNAM、RENA和RENO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性能,同时制备了负载聚集诱导荧光分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并对其光谱性质作了初步研究。分别测试了荧光探针RNAM、RENA和REN O对金属离子的双位点识别及对pH的响应,提出了可能的双位点识别机理。此外,还测定了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分子在生物细胞中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及双通道荧光成像。具体内容如下:1.选择1,8-萘酰亚胺和罗丹明B荧光团作为两个荧光信号报告基团,以柔性链水合肼或乙二胺作为连接基团,N,N-二甲基乙二胺或乙二醇甲醚作为1,8-萘酰亚胺4-位取代基团,设计并合成了3个罗丹明-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RNAM、RENA和RENO。其中荧光探针RNAM以水合肼为连接基团,N,N-二甲基乙二胺为1,8-萘酰亚胺4-位取代基;荧光探针RENA以乙二胺为连接基团,N,N-二甲基乙二胺为1,8-萘酰亚胺4-位取代基;荧光探针RENO以乙二胺为连接基团,乙二醇甲醚为1,8-萘酰亚胺4-位取代基;并通过了熔点、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质谱或高分辨质谱的结构表征。2.分别测定了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分子RNAM、RENA(?)RENO的聚集诱导荧光性能,均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现象。在固体态时,荧光分子RNAM、RENA和RENO均发射出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分别是576、548和553 nm。在含水量不同的乙醇/水混合溶液中,荧光分子表现出先降后增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现象,且发射波长红移;在90%时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是559、542和560 nm;荧光分子RNAM在90%时的荧光强度是70%时的12倍。讨论了连接基团和4-位取代基对聚集诱导荧光性质的影响。其次,制备了一种负载聚集诱导荧光分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RNAM/SiO2、RENA/SiO2和RENO/SiO2,并测得它们的光谱性质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现象表明纳米粒子在水中有良好溶解性和稳定性,其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495、500和419 nm,纳米粒子呈单分散球形状态,粒径约为60 nm。3.分别测定了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探针RNAM、RENA和RENO对金属离子的双位点识别及对pH的响应。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探针RNAM和RENA对Hg2+有选择性识别,荧光探针RENO对Sn4+, Sn2+, Zi4+多种离子存在响应,表明萘酰亚胺的4-位取代基对离子识别的选择性有很大影响。向荧光探针RNAM中加入Hg2+,会抑制萘酰亚胺部分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并通过罗丹明内酰胺的开环效应诱导从萘酰亚胺到罗丹明部分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这为比率型荧光探针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平台。同时萘酰亚胺和罗丹明部分对Hg2+是分段检测的,即双位点识别,并对可能的双位点识别机理进行了推测和研究。此外还发现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探针对H+均有响应,在pH5时罗丹明的螺环处于开环状态。4.分别测定了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分子RNAM、RENA和RENO在生物细胞内的离子识别及双通道荧光成像,实现了在生物细胞内对金属离子Hg2+的选择性识别,可用于肿瘤定位、药学研究及荧光显微成像等重要领域。并总结与展望了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分子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分子 聚集诱导荧光增强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双位点识别 细胞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6
  • 1.1 荧光11-14
  • 1.1.1 荧光的产生11-12
  • 1.1.2 荧光的特征光谱12-13
  • 1.1.3 荧光主要参数13-14
  • 1.2 常见荧光染料14-16
  • 1.2.1 罗丹明类14-15
  • 1.2.2 萘酰亚胺类15
  • 1.2.3 花类15-16
  • 1.2.4 香豆素类16
  • 1.2.5 氟硼荧(BODIPY)类16
  • 1.3 荧光探针16-21
  • 1.3.1 荧光探针的类型17-18
  • 1.3.2 荧光探针的响应机理18-21
  • 1.4 罗丹明-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21-24
  • 1.4.1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及其应用21
  • 1.4.2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及其应用21-22
  • 1.4.3 罗丹明-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及其应用22-24
  • 1.5 本文主要内容24-26
  • 第二章 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分子的设计与合成26-36
  • 2.1 设计思路26-27
  • 2.2 实验部分27-32
  • 2.2.1 仪器与试剂27-28
  • 2.2.2 合成部分28-32
  • 2.3 结果与讨论32-35
  • 2.3.1 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分子的构筑32-33
  • 2.3.2 荧光分子RNAM的合成路线33-35
  • 2.4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分子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及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36-46
  • 3.1 引言36-37
  • 3.2 实验部分37-38
  • 3.2.1 仪器与试剂37
  • 3.2.2 溶液的配制37-38
  • 3.2.3 负载聚集诱导荧光分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38
  • 3.3 结果与讨论38-45
  • 3.3.1 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分子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38-43
  • 3.3.2 负载聚集诱导荧光分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荧光性能43-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罗丹明-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分子内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其探针行为46-65
  • 4.1 引言46-47
  • 4.2 实验部分47-51
  • 4.2.1 仪器与试剂47
  • 4.2.2 溶液的配制47-50
  • 4.2.3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50
  • 4.2.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的测定50-51
  • 4.2.5 pK_a值的计算51
  • 4.3 结果与讨论51-64
  • 4.3.1 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探针的离子识别51-53
  • 4.3.2 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探针在其他金属离子共存时的干扰检测53-55
  • 4.3.3 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探针对金属离子的双位点识别55-60
  • 4.3.4 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探针的pH响应60-64
  • 4.4 本章小结64-65
  • 第五章 罗丹明-萘酰亚胺荧光分子的双通道细胞成像65-70
  • 5.1 引言65
  • 5.2 实验部分65-66
  • 5.2.1 仪器与试剂65-66
  • 5.2.2 PBS缓冲溶液的配置66
  • 5.2.3 细胞的染色66
  • 5.3 细胞成像66-69
  • 5.3.1 荧光染料RNAM的细胞成像66-67
  • 5.3.2 荧光探针RENA的细胞成像67-68
  • 5.3.3 荧光探针RENO的细胞成像68-69
  • 5.4 本章小结69-70
  • 全文总结70-72
  • 参考文献72-79
  • 附录79-84
  • 致谢84-85
  •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太良;田素珍;孙丕喜;;不同环境因子对罗丹明B影响的试验[J];黄渤海海洋;1985年04期

2 王筱敏,邵谦,柏竹平,严凤霞;罗丹明6G荧光淬灭法测定水中微量磷[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8年03期

3 圣筱敏,姜敏华,柏竹平,严风霞;罗丹明6G荧光淬火法测定钢中的钼[J];冶金分析;1989年05期

4 王喜庆,龙英才,孙媛;罗丹明B内酯单晶的生长及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2000年09期

5 戚秀菊;罗丹明B在无机分析中的应用[J];光谱实验室;2001年02期

6 刘立明,宋功武,吴鸣虎,方光荣,李玲;测定蛋白质的罗丹明B自聚平衡体系[J];分析测试学报;2002年05期

7 赵秀琴;;罗丹明衍生物在传感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林长虹;胡书玉;黄达锴;吴洁婷;孙丹;;辣椒及其制品中罗丹明B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J];广东化工;2011年04期

9 郝燕花;闫正;邓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葱粉中的罗丹明B含量[J];化学分析计量;2011年06期

10 甘知行;赵宁定;;罗丹明B测定金的分光光度法的改进[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从宇鸿;张颖;白银娟;郭媛;杨秉勤;史真;;一种新型刚性罗丹明荧光标记探针的合成[A];有机合成创新—产业化的新动力——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有机合成化学与过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宋相志;;罗丹明染料的荧光淬灭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雷洁;莫育俊;张鹏翔;屠安;;罗丹明6 G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4 黎俊波;潘志权;;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增色铜离子检测性能研究[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杰;陈昭;戴迎宾;邓克俭;侯浩波;;可见光诱导氯代含硫四氮杂卟啉铁活化氧降解罗丹明B[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罗薇楠;尤宏;姚杰;蔡伟民;;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徐玉荣;宋桂兰;黄民生;;罗丹明B钙黄绿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测定痕量锑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林佳丽;祖莉莉;;罗丹明染料-孔雀石绿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郁美娟;张海凤;赖奕坚;孟庆华;张万斌;;新型罗丹明类荧光标记探针的研究(Ⅱ)——罗丹明B-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合成与标记应用[A];第九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文伟;;罗丹明分子异构化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凤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罗丹明 B:染色花椒的元凶[N];大众科技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薇;全面促进我国辣椒提取行业跨越式发展[N];中国食品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晓勇;罗丹明基PMOs的制备、表征及在金属离子传感方面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延如;基于罗丹明衍生物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王保刚;近红外硅基罗丹明—合成方法学及荧光探针的构建与成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4 颜范勇;罗丹明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D];天津大学;2007年

5 张丽珠;罗丹明染料的合成及作为离子探针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倪静凯;新型罗丹明探针的合成及其对汞离子和半胱氨酸分子传感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7 王琦;基于萘酐及罗丹明B的分子自组装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云龙;罗丹明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光谱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刘清浩;罗丹明、荧光素、尼罗红及尼罗兰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10 付梅艳;萘酰亚胺和罗丹明类新功能性荧光染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小伟;基于罗丹明B的荧光探针和[2]轮烷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温馨;基于罗丹明衍生物离子探针的合成及识别性质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于连伟;基于罗丹明B的铋离子荧光传感器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门漫婷;微弧放电反应器优化和染料脱色效果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5 张秋;Ti基PbO_2阳极、Cu-Pd阴极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硝酸根的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张宇松;Fe_2O_3/MCM-41吸附去除及催化H_2O_2/PMS降解 RhB 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7 钱亚骜;香豆素修饰的罗丹明B类光化学传感器在金属离子识别中的溶剂效应[D];海南大学;2016年

8 朱伯淞;新型罗丹明荧光探针研制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江苏大学;2016年

9 王迪;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在6-苄基腺嘌呤、汞和罗丹明B检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张亿;一类新型的罗丹明B衍生物的开发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47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47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0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