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含氮有机多阳离子模板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的探究
本文关键词:由含氮有机多阳离子模板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的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分子化合物 有机阳离子模板 卤素/拟卤素 光催化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无机-有机杂化晶体材料得到相当广泛的关注。无机-有机杂化材料不仅具有丰富的拓扑结构,并且其在主客体识别,光催化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二价,三价的有机阳离子模板,在室温的条件下,通过采用溶剂挥发法,在阳离子模板的诱导下,与金属的卤化物/拟卤化物自组装,从而得到了10个结构新颖的卤素簇超分子化合物。除了对化合物进行红外、紫外、热重、元素分析等基本的表征外,我们还对化合物的光学带隙进行了计算,并探究了其光催化性能。首先,我们合成了三个二价阳离子,分别是1,2-二[(4-氨基吡啶基)-N-亚甲基]苯二溴盐(O-AP·2Br)、1,3-二[(4-氨基吡啶基)-N-亚甲基]苯二溴盐(M-AP·2Br)、1,4-二[(4-氨基吡啶基)-N-亚甲基]苯二溴盐(P-AP·2Br),以三个二价阳离子为模板,分别与Ag/Cu的卤化物/拟卤化物自组装得到化合物1-6,{[O-AP][Ag(SCN)3]}n(1),{[M-AP][Ag2Br3(SCN)]}n(2),{[M-AP][CuBr3]}n(3),{[M-AP]2[Cu4I8]}n(4),{[M-AP]2[Ag4I8]}n(5),{[P-AP]0.5[Cu(SCN)2]}n(6)。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3是单核结构,化合物2,4和5均为四核的立方烷结构,化合物6是二维结构。我们对化合物1-6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元素分析等基本的表征,此外,通过测定化合物1-6的光学带隙我们推测其具有作为光催化剂的作用,因此探究了化合物1-6在模拟日光的照射下,对亚甲基蓝、甲基橙和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在模拟日光照射下,化合物1-6对亚甲基蓝染料均有较强的降解作用,仅有化合物3和4对甲基橙染料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而化合物1-6对于罗丹明B的降解作用均较弱。其次,我们合成了三个三价阳离子1,3,5-三[(异喹啉)-N-亚甲基]苯三溴盐(Tbiq·3Br)、1,3,5-三[(异喹啉)-N-亚甲基]-2,4,6-三甲基苯三溴盐(Tbmiq·3Br)和1,3,5-三[(喹啉)-N-亚甲基]-2,4,6-三甲基苯三溴盐(Tbmqu·3Br),以三个阳离子为模板,分别与Ag/Cu的卤化物/拟卤化物自组装得到化合物7-10,{[Tbiq][Cu(SCN)4]}n(7),{[Tbmiq][Cu2(SCN)4N3]}n(8),{[Tbiq]2[CuBr7]}n(9)和{[Tbmqu]2[Ag2.5Br6.5(SCN)2]}n(10)。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7-10均为单核或多核的金属簇的结构。除了对化合物7-10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元素分析等基本的表征外,我们对阳离子和化合物7-10进行了荧光性质的分析,结果显示,有机模板Tbiq·3Br和Tbmqu·3Br均表现出一定的荧光性,但化合物7-10的固体荧光测定均未发现有效的荧光现象,故推测金属离子对有机模板具有荧光猝灭效应。此外,通过测定化合物7-10的光学带隙我们推测其具有作为光催化剂的作用,我们探究了化合物7-10在模拟日光的照射下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7-10对亚甲基蓝染料的降解作用均较弱。因此,设计合成在可见光下即可作用的高效的配位聚合物光催化剂仍然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关键词】:超分子化合物 有机阳离子模板 卤素/拟卤素 光催化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21
- 1.1 超分子化学与自组装11-12
- 1.2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现状12-14
- 1.3 模板效应14-15
- 1.4 超分子化合物的光催化效应15-17
- 1.4.1 光催化反应原理15-16
- 1.4.2 无机-有机杂化晶体材料的光催化作用16-17
- 1.5 超分子化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7-18
- 1.6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18-21
- 2 二价阳离子导向的卤素簇超分子化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质的探究21-42
- 2.1 引言21
- 2.2 实验部分21-26
- 2.2.1 主要试剂与测试仪器21-23
- 2.2.2 有机阳离子的合成23-24
- 2.2.3 单晶化合物的合成24-26
- 2.3 结果与讨论26-40
- 2.3.1 合成小结26
- 2.3.2 单晶结构描述26-32
- 2.3.3 化合物 1-6 的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32-33
- 2.3.4 化合物 1-6 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33-40
- 2.3.5 化合物 1-6 的热稳定性分析40
- 2.4 小结40-42
- 3 三价阳离子模板诱导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表征,荧光猝灭效应及光催化性质的探究42-55
- 3.1 引言42
- 3.2 实验部分42-46
- 3.2.1 主要试剂与测试仪器42
- 3.2.2 有机阳离子的合成42-44
- 3.2.3 单晶化合物的合成44-46
- 3.3 结果与讨论46-54
- 3.3.1 合成小结46
- 3.3.2 单晶结构描述46-50
- 3.3.3 化合物 7-10 的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50
- 3.3.4 化合物 7-10 的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分析50-52
- 3.3.5 化合物 7-10 的荧光猝灭分析52-53
- 3.3.6 化合物 7-10 的热稳定性分析53-54
- 3.4 小结54-55
- 总结与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1
- 附录1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参数61-64
- 附录2 化合物的主要键长键角64-72
- 附录3 化合物的PXRD图谱72-76
- 附录4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76-80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80-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齐;杨国强;马金石;;有机-金属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6年06期
2 张来新;赵卫星;;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选择性识别及应用研究新进展[J];应用化工;2013年09期
3 靳素荣,姚礼峰;9-钨磷酸/结晶紫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合成化学;2001年03期
4 靳素荣,姚礼峰,陈永熙,田多玉,徐钿;12-钨磷酸/结晶紫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靳素荣,姚映钦,李刚;新型钼磷酸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杨玉华,李一志,韦吉崇,游效曾,王天维,白俊峰;由三核铁构筑成的新型的二维网状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7 张来新;朱海云;;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应用及性能研究的新进展[J];应用化工;2013年06期
8 高学祥;张盛;陈三平;;氢键组装的异核金属超分子化合物(英文)[J];商洛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9 韩国胜;张宇虹;武现丽;;超分子化合物及其在色谱分离中的应用[J];河南化工;2008年08期
10 王乐勇,何光裕,姜艳,孙小强;超分子化合物的模板合成[J];大学化学;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岳青;孙杰;林建利;;具芳香堆积二价铜的新型超分子化合物[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庄文娟;孙长艳;金林培;;无机超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导向合成和结构[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3 徐静;白正帅;孙为银;;新颖的无机链和三聚氰胺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晶体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汪永涛;汤桂梅;王金华;孙艳茹;;手性铁电超分子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孙为银;苏志;;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王伟周;苗少斌;马宁;邓冬生;吉保明;;1,4-对苯醌、4,4',6,6'-四甲基-2,2'-联嘧啶与1,4-二碘四氟苯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孙为银;朱惠芳;樊键;隋斌;赵伟;;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构筑及性能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为银;樊健;;核磁共振方法研究超分子化合物的组装[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刘婷;王素娜;窦建民;;具有新颖堆积模式的3D超分子化合物[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邓玉恒;杨永丽;张帆;王少亭;;通过氢键构筑的含3-硝基邻苯二甲酸的层状超分子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映璧;俄合成新的超分子化合物[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越;含VA唑啉基刚性配体金属银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李磊;基于“二次球”策略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3 方勇;新型钼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化合物的制备及表征[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刘萍;不饱和酸与过渡金属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组装、结构与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赵朴素;含氮杂环配体、配合物和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量子化学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徐庆锋;Mo(W)/S/Cu含簇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张潇;金属氧簇—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D];吉林大学;2007年
8 宋江锋;含羧基及磺酸基配体超分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翠;二次球形配位指导的新型手性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李小国;新型无机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能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3 李瑶;由含氮有机多阳离子模板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的探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张俊丽;含N、P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分子自组装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5 孙盼盼;含能及药物超分子化合物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胡菲;含烷基咪唑阳离子超分子化合物的离子热合成及结构表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丽红;含N、P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静电诱导行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
8 毛海荣;新型超分子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9 庞燕燕;羟基萘甲酸与含N杂环超分子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及自组装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10 潘一兵;多酸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8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4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