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两性聚电解质刷离子特异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12:13

  本文关键词:两性聚电解质刷离子特异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离子特异性效应 两性聚电解质 分子动力学模拟


【摘要】:两性聚电解质刷具有优异的蛋白阻抗性能,该特性能应用于海洋防污领域。通常该特性被认为是由于两性聚电解质刷特殊的静电和氢键作用形成的水化层所赋予的。另一方面,两性聚电解质又有其特殊的“反”聚电解质性质。例如,在低盐浓度下,两性聚电解质链由于链内/链间静电相互作用,两性聚电解质刷呈现坍缩构象,刷内的水化程度较低。相反,在高盐浓度下,两性聚电解质链内/链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被盐离子屏蔽,两性聚电解质刷的水化程度增加而采取溶胀构象。考虑到两性聚电解质刷的水化程度与其所采取的构象相关,那么其蛋白阻抗性能也同样与其构象相关。我们已经知道两性聚电解质的构象受离子强度、pH值和温度影响。目前研究表明,离子种类同样会影响两性聚电解质刷的构象,也就是该体系中存在离子特异性。在本工作中,我们选取甜菜碱型两性聚电解质PSBM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在不同卤化钠盐溶液体系中,由于离子特异性效应导致的构象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卤素离子的水化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为:F-Cl-Br-I-,而PSBMA上带正电荷的季铵根基团属于弱水化离子基团。水化能力越弱的卤素离子在季铵根基团周围的分布密度更高,卤素离子层半径越小,与季铵根基团相互作用的势能越低,形成的离子对越稳定,因此越能有效地破坏PSMBA链内/链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导致两性聚电解质刷的水化程度越高而采取更为溶胀的构象状态。由此水化能力较弱的卤素离子能更好的提升PSBMA两性聚电解质刷的蛋白阻抗性能,或者更有利于已经吸附在PSBMA两性聚电解质刷表面的蛋白质解吸附。
【关键词】:离子特异性效应 两性聚电解质 分子动力学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9
  • 1.1 海洋生物污损9-11
  • 1.1.1 主要海洋污损生物10
  • 1.1.2 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的影响因素10
  • 1.1.3 海洋生物污损发生过程10-11
  • 1.2 海洋防污技术发展历史11-14
  • 1.2.1 基料不溶型海洋防污材料12
  • 1.2.2 基料可溶型海洋防污材料12-13
  • 1.2.3 自抛光型海洋防污材料13-14
  • 1.3 国内外海洋防污材料研究现状14-19
  • 1.3.1 传统自抛光海洋防污涂料14-15
  • 1.3.2 低表面能的海洋防污材料15-16
  • 1.3.3 仿生结构的海洋防污材料16-17
  • 1.3.4 接枝抗菌基团的海洋防污材料17
  • 1.3.5 可降解的海洋防污材料17-18
  • 1.3.6 抗蛋白吸附的海洋防污材料18-19
  • 1.4 离子特异性效应19-28
  • 1.4.1 盐溶液体系中的离子特异性效应20-23
  • 1.4.2 水化匹配模型23-26
  • 1.4.3 色散力作用26-27
  • 1.4.4 离子特异性效应的相关研究27-28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28-29
  •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介绍29-39
  • 2.1 系综30
  • 2.2 边界条件30-32
  • 2.3 分子力场32-34
  • 2.3.1 AMBER力场33
  • 2.3.2 CHARMM力场33
  • 2.3.3 CVFF力场33-34
  • 2.3.4 OPLS力场34
  • 2.4 粒子位置和速度的初始化34-35
  • 2.5 求解牛顿运动方程的算法35-38
  • 2.5.1 Verlet算法35-36
  • 2.5.2 Leap-Frog算法36
  • 2.5.3 Velocity-Verlet算法36-37
  • 2.5.4 Beeman算法37
  • 2.5.5 Gear算法37-38
  • 2.6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包38-39
  • 第三章 两性聚电解质刷的离子特异性效应39-56
  • 3.1 引言39
  • 3.2 模型构建和模拟参数39-43
  • 3.3 结果分析43-56
  • 3.3.1 体系的势能变化43-44
  • 3.3.2 溶剂可及表面积44-46
  • 3.3.3 离子分布比例46-47
  • 3.3.4 径向分布函数和均力势47-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66
  • 附件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飞;岳小欣;;两性聚电解质的合成与性质研究进展[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王正辉,胡星琪;水溶性阳离子和两性聚电解质及其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4期

3 张琼;卑莹;任世学;方桂珍;;木质素基两性聚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3年05期

4 冉千平,黄荣华,马俊涛;两性聚电解质的合成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油田化学;2001年02期

5 胡英,刘洪来,冯剑;铆接于固体表面的两性聚电解质链构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3期

6 项盛;徐昆;张文德;王丕新;;盐水介质中分散聚合法制备两性聚电解质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7年11期

7 高华星,陆兴章,齐瑜群,程树军;两性聚电解质在黄河高浊度水中的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3年03期

8 薛冬桦;王记华;苏雪峰;徐昆;吴修利;张文德;王丕新;;P(AA-DAC)两性聚电解质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1期

9 高媛;宁志刚;宋春雷;李洋;张文德;安会勇;王丕新;;pH值、盐浓度敏感性两性聚电解质微球的合成及性质[J];应用化学;2011年06期

10 陈煜;唐焕林;孟薇薇;邵自强;王文俊;谭惠民;;两性聚电解质CMCTS-g-(PDMMC-co-PDDAMC)的制备及性能初探[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康红梅;邓俊杰;张海佳;蔡远利;刘朋生;;壳聚糖基磷酸化甜菜碱两性聚电解质的合成[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项盛;徐昆;陈强;张文德;王丕新;;在盐水中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两性聚电解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3 韩霞;张旭霞;朱洪帆;彭昌军;刘洪来;;嵌段型两性聚电解质溶液温度敏感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陈强;项盛;张文德;王丕新;;聚(乙烯胺-丙烯酸钠)两性聚电解质的合成与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5 韩霞;朱洪帆;张旭霞;彭昌军;刘洪来;;两嵌段两性聚电解质溶液的环境响应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邓俊杰;康红梅;张海佳;蔡远利;;壳聚糖基羧化甜菜碱两性聚电解质的合成[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桂张良;钱锦文;安全福;殷明杰;;两性聚电解质的层层自组装及pH解离性质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8 李艳;尹强;江波;;N-羧乙基壳聚糖溶液的流变特征[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康红梅;壳聚糖基两性聚电解质的合成及水溶液环境响应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2 王涛;若干典型高分子体系的离子特异性效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翊;两性聚电解质刷离子特异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婷;水溶性阴离子和两性聚电解质的制备与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熊智瑛;环境响应型两嵌段两性聚电解质PDMAEMA-b-PAA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琼;木质素季铵盐—海藻酸钠两性聚电解质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5 杨艳;AmPAM的合成及其对二次纤维增强机理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丁宗雷;RAFT聚合在高分子自组装聚集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8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48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a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