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状的三维CuO微球作为光催化水氧化催化剂(英文)
本文关键词:花状的三维CuO微球作为光催化水氧化催化剂(英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光催化 水氧化 金属催化剂 氧化铜微球 稳定性
【摘要】: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持续性,以及燃烧化石燃料释放的大量CO_2产生的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构建洁净的、环境友好的、非化石燃料的可再生新能源体系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焦点和重大战略部署.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己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利用人工光合作用直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研究小组的兴趣.太阳能裂解水制氢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最理想途径之一.然而,水的氧化涉及到4电子和4质子的转移过程,是能量爬坡的艰难过程.所以,水的氧化是制约水裂解的一个瓶颈.寻找高效、稳定、廉价的水氧化催化剂成为水裂解的重中之重.然而,廉价、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容易回收的水氧化催化剂仍不多.己有文献报道了一些含Co,Fe,Mn和Ni的光催化水氧化催化剂.值的一提的是,Cu作为地球上第八位丰产元素,由于它合适的氧化还原性质和可调控的配位环境,理论上应该是一个高效的水氧化催化剂.然而,Cu很少被用作水氧化催化剂.2012年,Mayer等报道了第一例含铜的均相电催化水氧化催化剂.2013年,Meyer等报道了非常高效和稳定的简单Cu~Ⅱ盐电催化水氧化催化剂.2014年,Lin等报道了一个碱性的水溶液中混合Cu(Ⅱ)盐和6,6-dihydroxy-2,2-bipyridine(H_2L)的高效电催化水氧化催化剂体系.2015年,Sun等在近中性的硼酸缓冲溶液中采用简便的电沉积Cu~(2+)制备了一个高效的铜氧化物电催化水氧化催化剂.然而,基于地球上充足的Cu设计高效、容易制备和稳定的光催化水氧化催化剂,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地球丰产元素Cu和O,成功合成了花状的三维CuO微球,并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对CuO样品的物相、元素组成、颗粒大小以及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下,以[Ru(bpy)_3]~(2+)为光敏剂,Na_2S_2O_8为牺牲电子受体,首次报道了CuO微球用作水氧化催化剂.通过一系列控制实验证明CuO确实参与了催化过程.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例铜物种在近中性条件下被证明具有光催化水氧化催化性能.通过对缓冲溶液、pH值和催化剂浓度的优化,在硼酸缓冲溶液(pH=8.5)中产生的O_2收率为11.5%,CuO显示了最佳的催化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CuO表现出卓越的水氧化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反应前后的催化剂组成和形貌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其表面性质也未发生明显变化.~(18)O标记的重氧水实验证明,氧气中的氧确实是来自于水.实验发现,催化剂活性主要取决于其比表面积.结合已报道的文献,我们初步提出了一个光催化水氧化反应机理.相对于钻、镍和钒,铜丰度高,价格更低,具有更好的发展潜力.可见,丰度高、低毒性和合适的氧化还原性质使铜催化剂填补了光催化水分解的一项空白.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甘肃省有色金属重点实验室 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光催化 水氧化 金属催化剂 氧化铜微球 稳定性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21173105,21172098)~~
【分类号】:O643.36;O614.121
【正文快照】: 1.Introduction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to directly convert light energy intochemical energy currently attracts much interest in both fundamentalstudy and applications[1.5].The terminal step inPhotosystem II(PSII)and a possible half reaction for artific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化肥厂制出新型萘氧化催化剂[J];辽宁化工技术通讯;1973年01期
2 顾仁兴;;一氧化碳选择氧化催化剂试验简报[J];化肥工业;1986年02期
3 王锦堂;;日本开发低成本的耐热性氧化催化剂[J];精细化工信息;1987年02期
4 刘源,秦永宁;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用作深度氧化催化剂[J];天然气化工;1997年06期
5 徐颖惠;制备聚铁之氧化催化剂的性能评价[J];南平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6 刘辉,刘兴云,徐筱杰;新型氧化催化剂——含钛分子筛的研究[J];大学化学;1999年01期
7 张宗尧;郑坤毅;曹睿;;第一过渡系列金属元素单核水氧化催化剂的最新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4年02期
8 施华韵;鲁统部;;水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4年17期
9 安立敦;一氧化碳低温氧化催化剂科研成果通过部级鉴定[J];工业催化;2002年02期
10 龚云卿,戴华,张昭良,胡逸民;柴油车氧化催化剂的研制[J];中国稀土学报;2003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统部;张梅;龚云南;黄海华;;新型水氧化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2 尹维东;乔惠贤;李岩;陈魁学;李琬;;钙钛矿型氧化催化剂CO氧化机理研究[A];2001’全国机动车排气和工业废气催化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孟瑞奇;王斌;吴立新;毕立华;;贵金属钌支撑的多金属氧酸盐:均相与非均相绿色氧化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向宇;徐慧琴;李保军;孙爱灵;刘蒲;张元珍;;产物对顺丙烯磷酸环氧化催化剂的修饰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扬;叶青;王道;;Au/SnO_2低温催化氧化CO性能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梁飞雪;王辉;朱华青;王国富;秦张峰;王建国;;CO低温氧化催化剂Pd/CeO_2-TiO_2的抗水性能[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M.M.F.hazenkamp;F.Bachmann;陈霞;;低温环保氧漂催化剂新技术[A];2007(第六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乔波涛;邓友全;;高效CO+H_2共氧化催化剂Au-Pd/Fe(OH)_3的设计与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9 李盎;张鹏;王拓;巩金龙;;利用可见-近红外光的AuNRs@TiO_2空心壳核结构醇类光氧化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8分会:绿色化学[C];2014年
10 乔波涛;高玲;刘乐全;张娟;邓友全;;氢氧化铁担载钯催化剂:CO+H_2共氧化催化剂[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伯章;高效环氧化催化剂问世[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卫生间自动清洁剂让污垢自动“蒸发”[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王鸣 顾旭宁;PTA氧化催化剂回收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石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洋;丙烯(氨)氧化催化剂表面反应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和Monte Carlo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章亚东;环己烯环氧化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胡兴邦;绿色空气氧化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7年
4 陈杨英;含W,,Ti烯烃选择氧化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5 罗金勇;铈基介孔低温氧化催化剂和钡基NOx储存还原催化剂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磊;基于钌配合物的水氧化催化剂设计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朱亮;新型丙烯环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3 陈明;钻基一氧化碳低温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陈克娟;铂和铱化合物催化碳氢活化及钌催化水氧化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5 孙福建;K/Sm,K/V基碳烟氧化催化剂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6年
6 李兰兰;甲醇氧化催化剂的量子化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姜斌;Cr基碳烟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8 闫海俊;Pd/CeO_2氧化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包婷;新型CO优先氧化催化剂的构建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黄青丹;甲醇氧化催化剂Pt-H_xM_oO_3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3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7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