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量子点与纳米金的制备及其分析应用

发布时间:2017-07-31 08:05

  本文关键词:量子点与纳米金的制备及其分析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量子点 纳米金 适配体 溶菌酶 凝血酶


【摘要】:量子点由于量子产率高,荧光寿命长,发射光谱窄而对称、吸收光谱宽而连续,光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极好等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纳米金由于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尤其是其在紫外-可见区域内具有较高的消光系数和能进行可视化检测方面,被作为光学探针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等各个领域。适配体是一小段经体外筛选得到的寡核苷酸序列,能与相应的目标物质进行高度特异性结合,同时能吸附在带负电荷的纳米金颗粒的表面来增加其稳定性,还能使带正电荷的纳米金发生团聚,将其引入传感器中能大大增加实验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本文主要完成了量子点和纳米金的制备、表征及其分析应用等实验内容。具体概述如下:(1)合成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Zeta电位和动态光散射技术(DL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通过静电作用,孔雀石绿能使量子点荧光发生猝灭并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结合孔雀石绿易与适配体发生作用及适配体和目标物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等特点,构造一种基于量子点适配体无标记荧光传感器的溶菌酶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体系中,溶菌酶浓度在0.1-60 nM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溶菌酶的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际样品(唾液)的加标回收率为93.2%-101.5%。(2)合成了一种带负电的柠檬酸-纳米金和带负电的谷胱甘肽-CdTe量子点,基于柠檬酸-纳米金与谷胱甘肽-量子点的内滤光作用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和无标记传感器检测溶菌酶。实验结果表明,当溶菌酶的浓度在4.0-60 nmol L~(-1)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相对强度F/F0与溶菌酶浓度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nmol L~(-1),实际样品(眼泪)加标回收率为94.6%-102.5%。(3)合成了一种带正电的巯基乙胺-纳米金和带负电的谷胱甘肽-量子点,基于AuNPs与QDs的FRET构建了一种无标记适配体传感器比色、荧光检测凝血酶。实验结果表明,当凝血酶浓度在10-80 nmol L~(-1)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相对强度F/F0与凝血酶浓度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对于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103.3%-108.5%。
【关键词】:量子点 纳米金 适配体 溶菌酶 凝血酶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3
  • 1.1 纳米材料简介10-13
  • 1.1.1 纳米材料的分类11
  • 1.1.2 纳米材料的表征11-12
  • 1.1.3 纳米材料的应用12-13
  • 1.2 量子点13-17
  • 1.2.1 量子点的性质13-14
  • 1.2.2 量子点的制备及纯化14-16
  • 1.2.3 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应用16-17
  • 1.3 纳米金17-20
  • 1.3.1 纳米金的性质17-18
  • 1.3.2 纳米金的制备及纯化18
  • 1.3.3 纳米金的应用18-20
  • 1.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20-21
  • 1.5 内滤光作用21-22
  • 1.6 论文选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22-23
  • 第2章 基于量子点和适配体的无标记荧光法检测溶菌酶23-32
  • 2.1 引言23
  • 2.2 实验部分23-25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23-24
  • 2.2.2 CdTeQD的合成24
  • 2.2.3 实验方法24-25
  • 2.3 结果与讨论25-30
  • 2.3.1 实验原理25
  • 2.3.2 CdTe量子点的表征25-26
  • 2.3.3 实验条件的选择26-28
  • 2.3.4 溶菌酶的检测28-29
  • 2.3.5 干扰实验29-30
  • 2.3.6 样品的分析30
  • 2.4 结论30-32
  • 第3章 基于纳米金与量子点的内滤光作用的无标记适配体荧光、比色传感器检测溶菌酶32-44
  • 3.1 引言32
  • 3.2 实验部分32-34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32-33
  • 3.2.2 CdTeQDs的合成33
  • 3.2.3 AuNPs的制备33
  • 3.2.4 溶菌酶的检测33-34
  • 3.3 结果与讨论34-43
  • 3.3.1 实验原理34
  • 3.3.2 CdTeQDs与AuNPs的表征34-36
  • 3.3.3 AuNPs对CdTeQDs荧光强度的影响36-38
  • 3.3.4 实验条件的选择38-39
  • 3.3.5 溶菌酶的检测39-41
  • 3.3.6 干扰实验41-42
  • 3.3.7 样品分析42-43
  • 3.4 结论43-44
  • 第4章 基于AuNPs与CdTeQDs的FRET的无标记适配体传感器比色、荧光检测凝血酶44-58
  • 4.1 引言44
  • 4.2 实验部分44-46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44-45
  • 4.2.2 AuNPs的制备45
  • 4.2.3 CdTeQDs的合成45-46
  • 4.2.4 凝血酶的检测46
  • 4.3 结果与讨论46-57
  • 4.3.1 实验原理46-51
  • 4.3.2 CdTeQDs与AuNPs的表征51-52
  • 4.3.3 实验条件的选择52-55
  • 4.3.4 凝血酶的检测55-56
  • 4.3.5 干扰实验56-57
  • 4.3.6 样品分析57
  • 4.4 结论57-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7
  • 致谢67-6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姝;田磊;;发光碳量子点的合成与毒性[J];应用化工;2013年08期

2 刘建忠,马季骅;纳米生物标记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年08期

3 双少敏;卞伟;;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光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李鸿程;周群芳;刘伟;闫兵;赵一兵;江桂斌;;量子点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8年05期

5 陈汉琼;黄伟其;;硅量子点表面钝化的发光研究[J];贵州科学;2012年04期

6 谢月娥,颜晓红,陈元平;量子点超晶格中的电子输运[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7 邢仕歌;熊齐荣;钟强;张悦;卞素敏;金涌;储晓刚;;量子点抗体偶联技术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3年06期

8 张然;吕超;肖鑫泽;骆杨;徐颖;;量子点组装还原制备多种金属微纳结构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03期

9 张海明;钟宏杰;;量子点的制备技术及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09期

10 徐天宁;李佳;李翔;隋成华;吴惠桢;;Ag/ZnO纳米结构的荧光增强效应[J];发光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海建;王建祥;;非均质量子点结构弹性场分析的微扰理论[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金鹏;李新坤;安琪;吕雪芹;梁德春;王佐才;吴剑;魏恒;刘宁;吴巨;王占国;;宽增益谱量子点材料与器件[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2半导体材料器件及应用[C];2012年

3 琚鑫;郭健宏;;量子化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激元与耦合量子点系统相互作用的格林函数理论[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王宝瑞;徐仲英;孙宝权;姬扬;孙征;Z.M.Wang;G.J.Salamo;;InGaAs/GaAs量子点链状结构光学性质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黄伟其;刘世荣;;用量子受限模型分析硅氧化层中的锗低维纳米结构(英文)[A];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马丽丽;邵军;吕翔;李天信;陆卫;;不同密度InAs/GaAs自组织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比较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宝瑞;孙征;孙宝权;徐仲英;;InGaAs/GaAs链状量子点结构的光学特性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鹏飞;熊永华;吴兵朋;倪海桥;黄社松;牛智川;;异变生长GaAs基长波长InAs垂直耦合量子点[A];第十五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李烨;涂洁;;砷化镓量子点太阳电池及材料的研究现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鹏强;王茺;杨宇;;Si表面生长Ge量子点的研究进展[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董映璧;俄力推纳米研究成果走向应用[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荣;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锗硅量子点和量子环的形貌和电学特性[D];复旦大学;2007年

2 林健晖;锗硅量子点的自组织生长和微结构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蔡其佳;锗硅量子点的制备及退火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邓宇翔;耦合量子点体系的电子输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周海峰;半导体量子点的研究:幻数尺寸、多模发射以及不同结构的量子点[D];山东大学;2015年

6 郭祥;InGaAs量子点可控生长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7 刘丹青;氧化锌纳米棒载量子点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宋骧骧;二维类石墨烯层状材料上量子点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侯菊英;基于碳量子点荧光技术快速测定果汁中的汞离子和有机磷农药残留[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文泰;溶剂热法合成低维碳纳米材料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

本文编号:598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98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