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色发光的稀土主—客体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色发光的稀土主—客体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稀土配合物 介孔SiO_2球 POSS 多色
【摘要】: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是一个稀土大国,有着丰富的稀土资源。稀土发光在激光系统[1]、光学成像[2]、荧光免疫[3]、医药诊断[4-5]等领域有着优异的应用价值。但是稀土配合物本身固有的非稳定因素(光、热和化学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实际领域的应用范围。为了解决该问题,将稀土配合物与稳定的无机基质复合的到主-客体(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为最佳选择。随着主-客体杂化材料研究的深入和更新,其设计也更加丰富、新颖、多元化。目前对于稀土主-客体杂化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硅基化合物,硅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各具特性、并且性能优异。本论文我们制备合成了一系列以硅基材料为主体基质的稀土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首次利用双功能配体5-Br-Tip将稀土配合物共价嫁接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所制备出的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材料具有分散性好、形貌均一、低毒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并得到了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其中可见光激发的Eu3+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成功应用于细胞成像。(2)合成了多色发光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杂化材料,并且其发光覆盖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光区,得到的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POSS杂化材料的尺寸小,光、热稳定性高,在共价嫁接稀土配合物后POSS材料的结构仍然保持良好。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 介孔SiO_2球 POSS 多色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前言10-26
- 1.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简述10-11
- 1.2 稀土元素简述11-12
- 1.3 稀土配合物12-14
- 1.3.1 提高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效率14
- 1.4 稀土主-客体(有机-无机)杂化材料14-19
- 1.4.1 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溶胶-凝胶杂化材料15-16
- 1.4.2 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硅质杂化材料16-17
- 1.4.3 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POSS杂化材料17-19
- 1.5 本论文立题依据19-21
- 参考文献21-26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6-28
- 2.1 主要试剂26
- 2.2 实验试剂的制备26-28
- 2.2.1 稀土氯化物的制备26
- 2.2.2 表征测试26-28
- 第三章 多色发光的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及细胞成像应用研究28-49
- 3.1 本章引论28-29
- 3.2 实验部分29-31
- 3.2.1 制备 2-(溴噻吩基)咪唑并[4,5-f][1,10]菲咯啉29
- 3.2.2 合成 3-氨基丙基三乙氧硅氧烷改性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APTED-MSS)29
- 3.2.3 制备稀土配合物Ln(tta)3(H2O)2(Ln=Eu, Sm, Yb, Nd)和Tb(tfacac)_3(H_2O)_229-30
- 3.2.4 合成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Ln-Tip-MSS (Ln=Eu, Tb, Sm,Nd, Yb)30
- 3.2.5 合成稀土配合物Gd(5-Br-Tip)_330
- 3.2.6 细胞毒性测试30
- 3.2.7 共聚焦荧光成像30-31
- 3.3 结果与讨论31-45
- 3.3.1 FT-IR红外光谱32-33
- 3.3.2 XRD表征33-35
- 3.3.3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35-37
- 3.3.4 TEM图37-38
- 3.3.5 荧光光谱表征38-43
- 3.3.6 细胞毒性测定43-44
- 3.3.7 海拉细胞体外共聚焦荧光成像44-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参考文献46-49
- 第四章 多色发光的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的制备与性能研究49-64
- 4.1 本章引论49-50
- 4.2 实验部分50-51
- 4.2.1合成联吡啶二羧酸(简称bpdc)改性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简称bpdc-POSS)50
- 4.2.2 合成[LnL_3(H_2O)_2 ] 稀土配合物(Ln= Eu, Tb, Sm, Er, Nd, Yb; L = tta, tfacac)50-51
- 4.2.3 合成稀土配合物功能化bpdc-POSS(简称为Ln-bpdc-POSS, Ln = Eu, Tb, Sm,Er, Nd, Yb)51
- 4.3 结果与讨论51-63
- 4.3.1 FT-IR光谱52-53
- 4.3.2 XRD表征53-54
- 4.3.3 HRTEM图和EDX54-55
- 4.3.4 荧光表征55-62
- 4.3.5 热重分析62-63
- 4.4 本章小结63-64
- 参考文献64-67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7-68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或待)发表的论文68-69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克城;;杂化材料与杂化技术[J];今日科技;1989年03期
2 李旭华,袁荞龙,王得宁,应圣康;杂化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年02期
3 徐炽焕;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商品化[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01期
4 李旭华,袁荞龙,王得宁;新型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12期
5 张启卫,章永化,陈守明,熊红兵,龚克成;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5期
6 李宏途,张宏文,徐亚新,张开,金旭,周鑫,王静媛;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新型含有高分子金属配合物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7期
7 王华林;李延红;翟林峰;史铁钧;盛敏刚;王继植;;可降解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杂化材料——Ⅲ.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降解[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3期
8 凌伟;顾嫒娟;梁国正;;耐热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10期
9 刘镇;吴庆银;钟芳锐;;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8年07期
10 李玉;于文志;韩兆让;刘春丽;余娜;崔琳琳;;PMMA/TiO_2-SiO_2高分子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允伍;赵强;何坤欢;曾永飞;卜显和;;新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构筑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苏忠民;;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实验合成和理论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杨扬;赵超越;陈桥;吴刚;;高流动性星形聚酰胺杂化材料[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张翠娟;王明盛;郭国聪;;一种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和结构[A];中国化学会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林长亘;陈伟;宋宇飞;;不对称多酸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3分会:晶体工程[C];2014年
6 杨胜洋;李晴;王彩凤;陈莉;陈苏;;利用催化链转移聚合法制备量子点—聚合物杂化材料[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徐龙彬;岑浩;傅雅琴;;二氧化硅含量对形状记忆聚氨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性能影响[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8 闫冰;;镧系光功能杂化材料多层次组装最新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徐龙彬;岑浩;傅雅琴;;二氧化硅含量对形状记忆聚氨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性能影响[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10 王希渠;;特异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分子设计[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杨维骅 通讯员 向娟;杂化材料“武装”功能纤维[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沈轶伦;创造1+1>2的效应[N];解放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向梅 记者 刘們;纤维为你挡住紫外线[N];上海科技报;2009年
4 记者 陶婷婷;纤维业界领军人 学生眼中好师长[N];上海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丁晗;生物分子—金簇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生物医学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杨树华;石墨烯基杂化材料可控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孟维利;石墨烯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太阳电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吴莹;有机—钼磷酸功能分子杂化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童霞;磷系三元杂多化合物及其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秦家强;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微相结构的形成、演化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毛辉麾;具有规整孔道结构的蒙脱土柱撑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9 曹元一;受阻酚的聚多态及聚合物/受阻酚阻尼杂化材料的制备[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10 高大海;交联有机硅氧烷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涂层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广强;石墨烯基多元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5年
2 邹杏;偶氮苯/氧化石墨烯杂化材料及其对Fe_3O_4纳米颗粒电磁性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3 张园厂;磷酸锰基纳米花杂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4 何兴华;纳米金属氧化物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程显为;UV固化含硅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丽娜;离子型聚合物—分子筛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政;新型含羟基配体的合成及其在稀土发光杂化材料中的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8 董士花;酞菁预聚物与Fe_3O_4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张雪雪;纳米羟基磷灰石/有机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杨静;锡氟磷酸盐玻璃—聚合物杂化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99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99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