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新型纳米光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筑

发布时间:2017-07-31 17:16

  本文关键词:新型纳米光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筑


  更多相关文章: 光电化学 光电阴极 传感器 NiO/hemin GO


【摘要】:光电化学分析是最近几年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兴分析方法,其检测过程与电致化学发光相反。不同形式的激发和检测信号的采用,大大降低了其背景信号。光电化学分析法具有设备简单、分析成本低、响应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它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分析方法。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表面效应、量子限域效应等的存在,拥有不同于本体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而被广泛用于制备光电化学传感器。目前,光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光电活性材料与检测模式比较有限,且大多数光电化学检测都依靠n型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光电阳极。本论文研制了两种新型阴极光电材料,根据新的作用机理,制成五种基于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分别实现了对双氧水(H_2O_2)、铅离子(Pb~(2+))、碱性磷酸酶(ALP)、酪氨酸酶(TR)和甲胎蛋白(AFP)的测定。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氯化血红素(hemin)敏化NiO光电阴极的光电化学双氧水传感器本章设计了一种新型、灵巧、自控制备的基于hemin敏化的NiO光电阴极。以水热法在ITO上制备NiO,hemin通过羧基络合到NiO表面,制成ITO/NiO/hemin电极。与NiO相比,此电极在可见光照射下光电流响应增强。H_2O_2作为电子受体接受激发态hemin上的电子,使ITO/NiO/hemin电极的阴极光电流增强。由此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选择性检测H_2O_2的光电化学传感器。H_2O_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5 500.0μmol/L,检测限为0.1μmol/L。此外,该方法成功用于眼药水和牛奶中H_2O_2的检测,其结果令人满意。2.基于原位生成光敏剂的光电化学铅离子传感器利用Pb~(2+)诱导嵌入hemin的K+稳定的G-四链体结构改变,原位释放hemin敏化p型NiO电极,形成自控制备的光电阴极,提高阴极光电流,释放的hemin越多,敏化效果越好,光电流越大,基于此我们构建了灵敏检测Pb~(2+)的光电化学传感器。Pb~(2+)浓度在20.0 1500.0 nmol/L范围内,阴极光电流随Pb~(2+)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检测限为4.0nmol/L。该方法不仅打开了光电阴极(自控制备)在金属离子传感方面的应用,而且引入了一种新的光电化学构建方法(原位生成光敏剂)。3.基于原位氧化还原反应高灵敏检测ALP、TR及AFP的光电化学传感器邻苯二酚(CA)与氧化石墨烯(GO)修饰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GO还原的同时自身生成聚合物吸附到还原石墨烯表面,使阴极光电流增大。另外ALP能催化邻苯二酚磷酸酯(OPP)水解产生CA。基于此我们构建了一个高灵敏检测ALP的传感器,检测限为0.0013 U/L。将该方法扩展到AFP的免疫分析上。在酶反应与杂交连锁反应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对AFP的超灵敏检测,检测限低至0.15 fg/mL(S/N=3)。基于同样的原理,左旋多巴将GO还原的同时自身氧化成聚合物作为电子受体吸附到电极表面,引起阴极光电流增大,同时TR又可以催化酪氨酸氧化生成多巴,从而实现了对TR的检测,检测限为0.09 U/L。以上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此外,生物识别元素都无需在电极表面上固定和标记。
【关键词】:光电化学 光电阴极 传感器 NiO/hemin GO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1;TP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光电化学传感器概述8-10
  • 1.1.1 基本原理8-9
  • 1.1.2 光电活性物质9-10
  • 1.2 纳米材料及其PEC传感的应用10-13
  • 1.2.1 n型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应用10-12
  • 1.2.2 p型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应用12-13
  • 1.3 光电化学传感的发展趋势13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3-15
  • 第二章 基于hemin敏化NiO光电阴极的光电化学双氧水传感器15-26
  • 2.1 引言15
  • 2.2 实验部分15-16
  •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15-16
  • 2.2.2 ITO/NiO电极制备16
  • 2.2.3 ITO/NiO/hemin电极制备16
  • 2.2.4 H_2O_2的光电化学检测16
  • 2.3 结果与讨论16-25
  • 2.3.1 NiO及NiO/hemin表征16-20
  • 2.3.2 ITO/NiO/hemin电极的光电化学响应20-21
  • 2.3.3 H_2O_2的光电化学检测21-24
  • 2.3.4 实际样分析24-25
  • 2.4 结论25-26
  • 第三章 基于原位生成光敏剂的光电化学铅离子传感器26-34
  • 3.1 引言26
  • 3.2 实验部分26-27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26-27
  • 3.2.2 G-四链体的合成27
  • 3.2.3 铅离子的光电化学检测27
  • 3.3 结果与讨论27-33
  • 3.3.1 传感器的构建原理27-30
  • 3.3.2 红外光谱和紫外漫反射光谱表征30-31
  • 3.3.3 铅离子光电化学检测31-32
  • 3.3.4 传感器的选择性和重现性32-33
  • 3.3.5 实际样分析33
  • 3.4 结论33-34
  • 第四章 基于原位氧化还原反应高灵敏检测ALP、TR及AFP的光电化学传感器34-54
  • 4.1 引言34-35
  • 4.2 实验部分35-37
  •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35
  • 4.2.2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与其修饰电极的制备35
  • 4.2.3 邻苯二酚磷酸酯合成35-36
  • 4.2.4 邻苯二酚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36
  • 4.2.5 甲胎蛋白的免疫分析36-37
  • 4.2.6 酪氨酸酶的测定37
  • 4.3 结果与讨论37-52
  • 4.3.1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及其光电流响应37-38
  • 4.3.2 邻苯二酚引起光电流变化的机理与表征38-42
  • 4.3.3 ALP酶活检测42-46
  • 4.3.4 AFP免疫分析46-48
  • 4.3.5 免疫传感的重现性和实际样分析48
  • 4.3.6 酪氨酸酶活性检测48-52
  • 4.4 结论52-54
  • 主要结论与展望54-55
  • 主要结论54
  • 展望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63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彩霞,黄锡荣,王丹,曲音波,高培基;小分子对氯化血红素催化性能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WT WONG;CW LAU;;Critical role of PI3K/AKT in the restoration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by heme oxygenase-1 in diabetic db/db mioce[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2 ;The neuroprotection of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rats and its neuroglobin mechanism[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高中洪;赵玉玲;徐辉碧;Ka Bian;Ferid Murad;;Hemin催化NaNO_2-H_2O_2引起蛋白质酪氨酸硝化:黄酮的抗蛋白质硝化作用[A];第六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和海峡两岸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陈汉春;孟巧;;K562细胞中氯化血红素应答基因的鉴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雪犁;不同缓冲体系对hemin催化蛋白质硝化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束军仙;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组装及其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3 顾甜甜;新型纳米光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筑[D];江南大学;2016年

4 王龙;质膜修复剂泊洛沙姆188对hemin诱导的神经元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5 蔡泱;基于G-四链体-hemin DNA酶的金属离子传感器的设计及其荧光底物的筛选[D];南开大学;2013年

6 斯思;miR-27a在红系分化中的作用机制[D];川北医学院;2014年

7 宋雪;Hemin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缺氧下对外源性Ngb的诱导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00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00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e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