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双金属三价钴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
本文关键词:双功能、双金属三价钴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
更多相关文章: 聚碳酸酯 聚醚 双功能 双金属三价钴催化剂 协同作用 二氧化碳
【摘要】:聚碳酸酯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在包装材料、工程热塑料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光气与二醇缩聚反应相比,通过CO2与环氧烷烃交替共聚反应制备聚碳酸酯的路线具有环境友好、原子经济性高和成本价廉易得等优点。因此,选择性合成高碳酸酯含量和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而实现对聚合物的立体控制从而得到可结晶性的聚碳酸酯则是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基于对该共聚反应机理的理解,并结合“亲电-亲核”协同催化的设计理念,本论文开发了一类双金属、双功能的三价钴配合物,从内消旋环氧烷烃的去对称化及端位环氧烷烃的对映选择性开环反应出发,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以邻甲酚为起始原料,经过酰基化等反应合成出基于联苯的双功能、双金属三价钴催化剂。该催化剂通过分子内双金属协同机理实现CO2与环氧环已烷交替共聚反应。分别考察了轴向离子、季铵盐的阴离子和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其中轴向离子和季铵盐的阴离子对聚合反应的活性和产物选择性有较大影响。当轴向离子和季铵盐的阴离子为醋酸根,[CHO]:[Catalyst]=1000:1,T=25℃,P=1.2 MPa,t=12 h时,环氧烷烃的转化率为19.8%,聚碳酸酯的单元含量高于99%。将醋酸根替换成亲核能力更强的2,4-二硝基苯酚负离子时,可以提高反应的活性,但是会降低反应的产物选择性。2、合成出基于联萘的双功能、双金属三价钴配合物催化剂。该催化剂可实现端位环氧烷烃对映选择性开环聚合,制备高立构规整性的聚醚产品。当轴向离子和季铵盐的阴离子为醋酸根,溶剂为甲苯,[catalyst]/[PO]=1:2000,t=25℃,T=12 h时,环氧烷烃的转化率为15.8%。推测原因可能是季铵盐阳离子(正丁基铵)的位阻较小导致聚合反应的活性较差。
【关键词】:聚碳酸酯 聚醚 双功能 双金属三价钴催化剂 协同作用 二氧化碳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文献综述8-24
- 1.1 聚碳酸酯材料的应用范围8
- 1.2 聚碳酸酯的传统合成工艺8-9
- 1.3 聚合反应存在的问题9-10
- 1.4 三价钴配合物催化剂的发展历程10-20
- 1.4.1 单金属三价金属钴催化剂11
- 1.4.2 单金属、双组分三价金属钴催化剂11-13
- 1.4.3 单金属、双功能三价金属钴催化剂13-16
- 1.4.4 金属三价金属钴催化剂16-20
- 1.5 聚醚的合成20-22
- 1.6 论文构思及选题依据22-24
- 2 基于联苯的双功能、双金属三价钴催化剂的设计及合成24-43
- 2.1 引言24
- 2.2 实验部分24-35
- 2.2.1 实验仪器24-25
- 2.2.2 原料与试剂25-26
- 2.2.3 基于联苯的双功能、双金属三价金属钻催化剂的合成26-33
- 2.2.4 CO_2与环氧环己烷交替共聚反应33
- 2.2.5 聚合物核磁信息表征33-34
- 2.2.6 聚合物PCHC水解和ee值测定34-35
- 2.3 结果与讨论35-42
- 2.3.1 基于联苯的双功能、双金属三价钴催化剂的结构表征35-36
- 2.3.2 基于联苯的双功能、双金属三价钴催化剂中间体合成讨论36-38
- 2.3.3 CO_2与CHO交替共聚反应结果讨论38-42
- 2.4 本章小结42-43
- 3 基于联萘的双功能、双金属三价钴催化剂的设计及合成43-50
- 3.1 引言43
- 3.2 实验部分43-47
- 3.2.1 实验仪器43-44
- 3.2.2 原料与试剂44
- 3.2.3 基于联萘的双功能、双金属三价钴催化剂的合成44-45
- 3.2.4 PO自聚反应45-46
- 3.2.5 聚合物核磁信息表征46-47
- 3.3 结果与讨论47-49
- 3.3.1 基于联萘的双功能、双金属三价钻催化剂的结构表征47-48
- 3.3.2 基于联萘的双功能、双金属三价钻催化剂中间体合成讨论48
- 3.3.3 PO自聚反应结果讨论48-49
- 3.4 本章小结49-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A 部分化合物核磁图55-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慧娟;钙催化剂负载步骤对蒸汽气化过程改性李壳活性炭多孔结构的影响[J];林产化工通讯;1999年06期
2 魏昭彬,赵秀阁,辛勤;双组分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剂Ⅱ.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0年04期
3 张阿方;聚合物支载的有机催化剂 Ⅱ.手性有机催化剂[J];高分子通报;2005年06期
4 陈鹏;彭峰;;纳米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09年04期
5 陆耘,,陈移山,符若文,曾汉民;以活性碳纤维为载体的催化剂对NO的催化还原作用──二.镍系催化剂[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4年01期
6 李桂花,王洪义,李铭岫;甲基丙烯醛氧化酯化制甲基丙烯酸甲酯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J];应用化学;2005年07期
7 陆耘,陈移山,符若文,曾汉民;以活性碳纤维为载体的催化剂对NO的催化还原作用──一.铜系催化剂[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4年01期
8 王莹;侯党社;韩丽萍;马红竹;;钒改性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J];价值工程;2012年33期
9 松本英之;沈松源;;水蒸汽转化催化剂的劣化和寿命预测[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10 塔娜;沈岳年;王成;张雁冰;齐和日玛;;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去除[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金化;李栋梁;周光远;;多孔聚合物微球在烯烃催化剂负载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京刚;王悦;康静娜;尹世磊;;BaZrO_3催化剂的制备及负载后催化氧化NO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赵育榕;车春霞;谭都平;;LY-C_2-02催化剂催化性能综合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4 赵育榕;谭都平;景喜林;车春霞;;LY-C_2-02催化剂催化性能综合分析[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思华;王亚明;缪应菊;史晓杰;;非贵金属铜系催化剂上氧化CO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唐博;吕仁庆;项寿鹤;;纳米Pd/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罗鸽;闫世润;乔明华;范康年;;载体对RuSnB催化剂乳酸乙酯加氢制1,2-丙二醇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吕高明;陈献;汤吉海;崔咪芬;乔旭;;氯化氢氧化Ce-Cu-K/Y催化剂负载量对活性的影响及表征分析[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传敬;金燕仙;伊晓东;翁维正;万惠霖;;VTeO/SiO_2催化剂的激光拉曼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研究[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玉龙;王刚;王斯晗;陈谦;张德顺;张宝军;;α-双亚胺Ni(Ⅱ)催化剂的聚合反应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丽;新型多孔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环境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2 刘娟;基于碳基纳米材料的催化剂的设计[D];苏州大学;2015年
3 黄征;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纳米氧还原电催化材料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明宇;CO_2加氢合成甲醇Cu-Zn-Zr-O催化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田新龙;基于过渡金属氮化物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宁小媚;氮掺杂纳米碳负载Pt催化剂的结构调控与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田斐;可见光分解水制氢催化剂ZnIn_2S_4的改性及其Z型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代胜瑜;链行走催化剂在烯烃聚合和共聚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刘昭;配体修饰对Ru-bda型催化剂催化水氧化机理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闫新华;镍的二亚胺催化剂催化乙烯和α-烯烃的聚合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环;铁系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DMC合成中的应用[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谭方关;超临界甲醇中磁性催化剂液化木质素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史冉冉;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电化学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张涛;氯化镁/蒙脱土复合载体铁系催化剂的制备及乙烯聚合[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5 顾楠楠;热解钴酞菁催化剂降解染料及选择性催化氧化环己烯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6 肖丽;分子筛负载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燃烧VOCs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王君;液相还原法制备Pt-Sn/γ-Al_2O_3催化剂用于丙烷脱氢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梁祺;异丁烷脱氢流化床催化剂制备工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路亭亭;负载型金催化剂及金—银双金属催化剂低温条件下催化尾氯脱氢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韩武刚;SBA-16负载金属簇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0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0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