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稠环芳烃 多芳基取代萘 发光性质 聚集诱导发光增强 晶体结构
【摘要】:有机稠环共轭分子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理论化学和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为止,由于缺少简便有效的合成并苯类化合物的方法,报道的化合物结构相对单一,共轭结构变化少,同时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和高发光效率的光电材料还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萘为“母核”的分子普遍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光化学稳定性,为材料的纯化和结构认知提供了保证。萘化合物具有高能带隙,从而为调控分子能级提供了可能。多芳基取代萘基分子上活性位置较多,可在特定位置引入多种官能团进行修饰,通过改变取代基团种类、结构和取代位置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材料的发光、载流子注入和传输、电致发光和光伏性能的调控。本论文合成八种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发光、热学性质和晶体学结构;考察了该类化合物的AIEE性质及其机理。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开发了一种不需要催化剂的绿色合成方法合成了系列多芳基取代萘NAP 1-8,并对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核磁共振分析、元素分析和高分辨率质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2.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的发光性质研究。对化合物NAP 1-8分别进行了紫外和荧光的光学测试,其荧光发射在410-440nm蓝光范围内且具有良好发光性能。对多芳基取代萘的固体荧光量子效率和热稳定进行了考察,发现其均具有较高的固体量子效率和热稳定性;通过对得到的八种化合物NAP 1-8进行量子理论计算,发现这类分子均有较高的能带隙。3.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的AIEE性质研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测试发现NAP 1-8均具有较强的聚集诱导发光增强效应,通过甘油实验、变温荧光以及晶体堆积模式等手段对该类化合的AIEE机理进行了探究,并考察了其聚集体形貌。
【关键词】:稠环芳烃 多芳基取代萘 发光性质 聚集诱导发光增强 晶体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5.1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30
- 1.1 有机稠环化合物的概述9-12
- 1.2 芳香类化合物的应用12-19
- 1.2.1 有机高密度电存储材料12-13
- 1.2.2 有机发光材料13-18
- 1.2.3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18-19
- 1.3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19-25
- 1.3.1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19-21
- 1.3.2 有机微纳米聚集体形貌控制及应用21-25
- 1.4 多取代萘衍生物的合成25-28
- 1.4.1 [4+2]构建法合成多取代萘衍生物25-26
- 1.4.2 分子内环化合成多取代萘衍生物26-27
- 1.4.3 其他方法合成多取代萘衍生物27-28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28-30
- 2 多芳基取代萘的合成30-41
- 2.1 药品试剂与仪器30-32
- 2.1.1 实验药品30
- 2.1.2 实验溶剂30-31
- 2.1.3 实验测试分析仪器31-32
- 2.2 反应中间体环戊烯盐的合成与表征32-34
- 2.2.1 反应中间体环戊烯盐的合成32-33
- 2.2.2 环戊烯高氯酸盐的表征33
- 2.2.3 环戊烯盐反应条件的探索33-34
- 2.3 多芳基取代萘NAP 1-8的合成34-36
- 2.3.1 多芳基取代萘NAP 1-5的合成方法34-35
- 2.3.2 多芳基取代萘NAP 1-5的表征35-36
- 2.4 多芳基取代萘NAP 6-8的合成36-38
- 2.4.1 芳基取代萘化合物NAP 6-8的合成方法36-37
- 2.4.2 多芳基取代萘NAP 6-8的表征37-38
- 2.5 多芳基取代萘合成条件的探究38-40
- 2.5.1 溶剂对该反应的影响38-40
- 2.6 本章小结40-41
- 3 多芳基取代萘NAP 1-8的性质研究41-53
- 3.1 多芳基取代茶NAP 1-8的发光性质研究41-45
- 3.1.1 多芳基取代萘NAP 1-3的吸收和发射41-43
- 3.1.2 多芳基取代萘NAP 4-8的吸收和发射43-45
- 3.2 多芳基取代萘的固体荧光量子效率45
- 3.3 多芳基取代萘的热稳定性45-46
- 3.4 多芳基取代萘的溶剂效应46-48
- 3.5 多芳基取代萘NAP 1-8的理论计算48-51
- 3.6 本章小结51-53
- 4 多芳基取代萘NAP 1-8的AIEE性质研究53-76
- 4.1 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NAP 1-8的AIEE性质研究53-65
- 4.1.1 化合物NAP 1-3的AIEE性质研究53-60
- 4.1.2 化合物NAP 4和NAP 6的AIEE性质研究60-62
- 4.1.3 化合物NAP 5、NAP 7和NAP 8的AIEE性质研究62-65
- 4.2 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AIEE的机理探究65-74
- 4.2.1 甘油实验65-67
- 4.2.2 变温荧光实验67-69
- 4.2.3 晶体结构分析69-74
- 4.3 本章小结74-76
- 5 结论与展望76-78
- 5.1 结论76-77
- 5.2 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84-85
- 致谢85-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劳同盛;一个化合物为什么有几个不同的化学名称[J];化学世界;1981年02期
2 王宝tD;;化合物名称中使用的符号[J];化学通报;1986年01期
3 杨锋,周光明,罗明道,屈松生;建立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相关关系的例子[J];大学化学;2000年05期
4 周本松,梁德声,徐广智,唐有祺;缩胺基脲和缩硫代胺基脲的核磁共振研究[J];波谱学杂志;1984年05期
5 王凯;阎爱侠;;基于因特网的常用化合物活性数据库简介[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年12期
6 堵锡华;取代芳香族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拓扑学[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5年02期
7 何谷;郭丽;马丽芳;王倩倩;何泽超;;含氨基酸和多肽的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01期
8 孙定光,查之玫,廖显威;新化合物2,3—亚甲基—5,8—二甲氧基萘的合成、结构及反应的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9 叶世勇;沈良骏;;磷氰同分异构化合物结构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4年04期
10 辛先荣;李敏;陈志敏;;5-烷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大伦;孔漫;;差谱NOE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2 梁晓强;;一个自发拆分的手性锌-有机骨架化合物结构及铁电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华玉新;张建晋;王书玉;;α-卤代桂皮酰哌啶类化合物的NMR研究及构型(Z和E)的确定[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4 孙学勤;周树兰;林娜;李良;张玉芬;赵显;;BC_2N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理论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易大年;;变换APT等待时间决定碳分类并疑合甾体及三帖化合物结构[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6 李志强;岳明;刘绪波;Zaven Altounian;刘丹敏;张久兴;;MnFePM(M=Ge,Sb)化合物结构和磁热性能研究[A];全国磁热效应材料和磁制冷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玲艳;陈义平;张汉辉;杨齐愉;孙瑞卿;傅华峨;;一个新颖的零维稀土和烟酸的化合物的二维相关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鲍晓磊;赵地顺;武彤;;配位离子液体(C_4H_9)_4NCl·C_6H_(11)NO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迟瑛楠;贾爱瑞;胡长文;;配体异构化对多酸基杂化化合物结构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夏则民;柴凤;葛素志;黄碧华;陈义平;孙燕琼;;一个新颖的多硼钒氧簇化合物的合成与谱学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季兴跃;芪类结构衍生物和戊二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活性筛选及构效关系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张佐伦;有机硼发光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杨嫣;芳香羧酸和柔性含氮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孙雪萍;四种珊瑚中化学防御化合物及其构效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刘康;含氮配体构筑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岩;凬草中甙类化合物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柯晓欢;多孔金属—有机框架(MOF)的结构及其性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夏则民;多硼钒氧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4 谭芳芳;二氢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潇潇;多芳基取代萘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邓才明;含噻吩基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化学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7 刘增伟;亚胺桥连芳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表征和光响应性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8 韩辉;二噻吩并芳杂环化合物及五元噻吩螺烯的合成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李创业;化合物结构的网络检索[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徐琳;芬太尼类化合物降解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06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0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