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诱导下二嵌段共聚物的相图—自洽场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场诱导下二嵌段共聚物的相图—自洽场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二嵌段共聚物 自洽场理论 电场 相图 相边界
【摘要】:嵌段共聚物一个独特的性能就是能够自组装成有序的纳米结构,可以方便地调整各嵌段的比例和嵌段间的互相作用。嵌段共聚物能够自发地形成有序的纳米结构,由于其巨大的潜在技术应用价值,已经被广泛地研究。本文中我们利用实空间自洽场理论研究了二嵌段共聚物在外加电场情况下的相图。我们对层状结构,柱状结构,体心立方结构和椭球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且仔细分析了它们各部分的分布。为了探究二嵌段共聚物分别在强弱两种电场下的相行为,我们具体地研究了两种类型的相图。第一种类型的相图由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和嵌段体积分数构成。实验中,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我们观察到了一个以体心立方结构排列的椭球结构,作为一个稳定相出现在相图中。我们对相图中各个相之间的相边界变化进行了讨论。另一种相图是根据电场下两个嵌段的不同介电常数对相结构的影响来确定的。我们确定了相图中椭球相的具体范围,分析不同电场强度下介电常数对椭球和六角柱相之间相变的影响。然后,我们还研究了介电常数与椭球结构的离心率之间的关系。寻找电场朝向[001]电场方向时,影响sphere-cylinder相变过程中临界场强的相关因素。最后,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电场存在缺陷的可能性,简要进行了相关的缺陷研究。通过分析、对比,研究中我们所获得的众多结论与前人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二嵌段共聚物 自洽场理论 电场 相图 相边界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前言9
- 1.2 嵌段共聚物9-10
- 1.3 外电场下的嵌段共聚物10-11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11-13
- 第二章 模型与理论方法13-17
- 2.1 引言13
- 2.2 电场中的自洽场方法13-15
- 2.3 数值方法15-17
- 第三章 强弱电场下二嵌段共聚物的相图17-33
- 3.1 引言17-18
- 3.2 相结构18-22
- 3.2.1 典型的相结构18-19
- 3.2.2 椭球相的具体构象19-22
- 3.3 f_A -x_(AB)平面上的相图22-28
- 3.3.1 强电场下f_A -x_(AB) 相图22-25
- 3.3.2 弱电场下f_A -x_(AB)相图25-28
- 3.4 k_A -k_B 平面的相图28-33
- 第四章 电场作用下椭球结构离心率与电场缺陷研究33-37
- 4.1 介电常数对椭球结构离心率的影响33-34
- 4.2 电场下相变的临界电场随介电常数变化的研究34-36
- 4.3 相变过程中的缺陷研究36-3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37-39
- 参考文献39-45
- 致谢45-4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建成;张军;蒋中英;;受限于周期性模板间的二嵌段共聚物自组装[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樊立辉;周永丰;颜德岳;杨金田;计兵;;聚二茂铁基硅烷二嵌段共聚物的制备、组装及应用研究[J];化学进展;2011年01期
3 阳军亮;赵婷;崔继军;刘雷静;周云春;李杲;周恩乐;陈学思;;聚左旋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6期
4 徐种德,王淑香,李碧林,钱汝正;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二嵌段共聚物的溶液性质和分子链尺寸[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5 韩向刚;张程祥;;棒-棒二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行为的自洽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3期
6 赵海鹏;何林李;;层状二嵌段共聚物与纳米棒共混体系的自组装[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01期
7 卜路嘉,袁国雄,李碧琳,徐种德;嵌段共聚物微胶束行为的研究Ⅰ.体积排斥色谱法研究聚(苯乙烯-异成二烯)二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微胶束的形成过程[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4年03期
8 侯小东;何勇;贾林;朱英丹;盛瑞隆;曹阿民;;聚苯乙烯-b-聚右旋乳酸二嵌段共聚物的热性能和结晶行为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0年06期
9 徐种德,王薛琴,E.L.Thomas,L.J.Fetters;用透射电镜法研究聚(苯乙烯-异戊二烯)二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的微区尺寸[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1年02期
10 卜路嘉,袁国雄,李碧琳,徐种德;嵌段共聚物微胶束行为的研究Ⅱ.动态激光光散射法研究聚(苯乙烯-异戊二烯)二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微胶束的形成过程[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士本;陈鹏;章林溪;梁好均;;受限于不同维度空间的二嵌段共聚物微结构及其相变[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张真;张雪军;袁忠勇;;二嵌段共聚物合成介孔结构二氧化硅材料[A];分子筛催化与纳米技术——分子筛协作组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阳军亮;崔继军;刘雷静;周云春;颜世峰;尹丽;李杲;周恩乐;陈学思;;聚左旋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所同川;严大东;;二嵌段共聚物溶液相行为的自洽场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吴桐;何勇;韦嘉;范仲勇;李速明;;聚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结晶行为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6 陈鹏;梁好均;;本体柱状二嵌段共聚物受限在球内的自组装结构[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7 陶祥东;段潜;;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6-(4′-甲氧基-4-氧基偶氮苯)-甲基丙烯酸己酯二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继忠;孙昭艳;安立佳;;刚性嵌段在棒,,线二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结构中的有序排列[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9 金桥;计剑;;温度和光响应的“schizophrenic”二嵌段共聚物胶束的溶液组装[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马淑新;蒋中英;张国梁;;辐照改性聚苯乙烯-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微结构的DMTA分析[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向红;整数和分数受限维度下的二嵌段共聚物微相结构[D];浙江大学;2010年
2 易玲敏;乙烯基单体与氟硅氧烷二嵌段共聚物的活性阴离子聚合合成与表征[D];浙江大学;2005年
3 柴爱华;二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及高分子链凝聚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杨洋;金属表面形成聚合物刷的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伟;多重带电聚苯异腈-b-聚噻吩棒—棒二嵌段共聚物的合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苏明;一锅法合成共轭高分子与聚异腈二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吴骥;电场诱导下二嵌段共聚物的相图—自洽场理论研究[D];温州大学;2016年
4 刘美娇;受限二嵌段共聚物的微相结构[D];温州大学;2010年
5 吴桐;聚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的结晶与形态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6 徐颖;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的结晶与形态结构[D];复旦大学;2009年
7 刘莹;自洽场理论对受限二嵌段共聚物熔融体自组装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吴进;聚苯乙烯-b-聚谷氨酸苄酯刚柔二嵌段共聚物的固态相分离结构与溶剂效应[D];复旦大学;2013年
9 金伟;二嵌段共聚物形成胶束和囊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09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09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