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以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为前驱体煅烧制备规则孔径分布的介孔碳材料

发布时间:2017-08-05 23:18

  本文关键词:以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为前驱体煅烧制备规则孔径分布的介孔碳材料


  更多相关文章: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透射电子显微镜 介孔碳材料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C_(60)被发现以来,多孔碳材料一直是物理化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石墨烯、C_(60)、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材料的研究逐渐进入到应用阶段,介孔多孔碳材料也开始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是指由金属或金属簇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相结合形成的有机多孔框架结构。得益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多样性,以金属有机框架为前驱体在不同温度及气氛条件下高温加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解产物,其中包括多孔碳材料、类石墨烯材料、碳杂化纳米金属颗粒或金属氧化物等。研究表明高温加热多种MOF前驱体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获得高质量的多孔碳材料。本论文根据现有的研究报道,尝试通过对MOF前驱体的设计来定向制备具有窄孔径分布的介孔碳材料。基本的实验策略为:1、利用建模方法设计具有一定金属/碳比例的新型MOF前驱体并通过电子显微技术获得晶体结构模型;2、借助原位高温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得到优化的碳化温度;3、再通过管式炉按优化温度加热前驱体以获得实验设计产物。本论文依据上述策略,完成了一种新颖的锰萘四甲酸MOF的设计与合成;对Mn-ntcda进行电子衍射断层重构分析获得合理的结构模型;通过原位加热实验获得最优锻烧温度;最终成功获得了锰/碳壳层复合产物及具有窄孔径分布的介孔多孔碳材料。
【关键词】: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透射电子显微镜 介孔碳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22
  • 1.1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8-9
  • 1.2 介孔碳材料9-11
  • 1.3 以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为前驱体的煅烧产物11-12
  • 1.4 透射电子显微镜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上的应用12-16
  • 1.4.1 三维电子衍射断层技术13-16
  • 1.4.2 原位电子显微学16
  • 1.5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内容16-18
  • 1.5.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6-17
  • 1.5.2 论文研究内容17-18
  • 参考文献18-22
  • 第二章 MOF前驱体的设计合成及电子显微学分析22-36
  • 2.1 引言22-23
  • 2.2 实验部分23-24
  • 2.2.1 实验所用药品和仪器23-24
  • 2.2.2 实验条件24
  • 2.3 结果与讨论24-34
  • 2.3.1 Mn-ntcda的形貌及组分分析24-28
  • 2.3.2 Mn-ntcda晶体结构分析28-31
  • 2.3.3 Mn-ptcda的原位电子显微学分析31-34
  • 本章小结34-35
  • 参考文献35-36
  • 第三章 Mn-ntcda碳化产物制备36-52
  • 3.1 引言36
  • 3.2 实验部分36-38
  • 3.2.1 实验药品和仪器36-37
  • 3.2.2 空气条件下样品制备37
  • 3.2.3 氮气条件下样品制备37-38
  • 3.3 结果与讨论38-49
  • 3.3.1 空气条件下产物的结果及讨论38-42
  • 3.3.2 氮气条件下产物的结果及讨论42-49
  • 本章小结49-50
  • 参考文献50-52
  • 第四章 Mn-ntcda介孔碳材料的制备52-61
  • 4.1 引言52-53
  • 4.2 实验部分53
  • 4.2.1 实验仪器53
  • 4.2.2 实验步骤53
  • 4.3 表征部分53-59
  • 4.3.1 XRD表征53-55
  • 4.3.2 氮气吸附-脱附实验55-56
  • 4.3.3 高分辨电子显微(HRTEM)分析表征56-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参考文献60-61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61-62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谷杉郎;李安邦;;碳材料工业的将来状况[J];新型碳材料;1985年02期

2 王文明;臧建鸣;;以蜂窝技术构筑绿色低碳材料的未来(二)[J];中国包装工业;2010年08期

3 何新锋;含碳材料中碳化硅的测定[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0年03期

4 谭强;;德科学家发现一种硬度接近金钢石的不含碳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2期

5 刘蕾;袁忠勇;;介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03期

6 陈红香;冯海波;孟宪虎;;不同碳材料对挥发性有机气体的吸附性能研究[J];舰船防化;2011年03期

7 程立强;刘应亮;张静娴;袁定胜;徐常威;孙广辉;;球形碳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6年10期

8 苏沙沙;顾金楼;李永生;施剑林;;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对胆红素的优越吸附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1年06期

9 米远祝;但悠梦;胡卫兵;;溶剂热还原法制备蛋壳状碳材料[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10期

10 刘振宇;碳材料的强度演变规律[J];新型碳材料;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云辉;刘明贤;刘超;甘礼华;朱大章;徐子颉;陈龙武;;纳米结构有序微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4分会:胶体分散与多组分体系[C];2013年

2 侯珂珂;张安峰;代成义;刘民;郭新闻;;锆助剂-水热法合成多级孔结构介孔碳材料[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李敏;邓庆芳;张凌峰;刘蕾;林秀珍;袁忠勇;;介孔氮化碳材料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和电化学性能[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眭剑;马文林;任书芳;;氮化碳材料的研究进展[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丽;;基于生物质衍生物的氮掺杂的碳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吴树昌;温国栋;钟炳伟;谷献模;王海花;苏党生;;碳材料表面含氧官能团在液相硝基苯还原反应中的作用[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李启汉;黎海超;陈水挟;;一种高比表面酚醛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8 欧阳洁瑜;于晓慧;陈水抉;;以氧化镁为活化剂制备高中孔率碳材料[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荷力胜蜂窝材料集团 王文明 臧建鸣;以蜂窝技术构筑绿色低碳材料的未来[N];中国包装报;2014年

2 李迪克 张小安;703所 航天碳材料产业项目投产[N];中国航天报;2011年

3 孟宪军 记者 王春;高碳材料带来低碳生活[N];科技日报;2011年

4 蔡金刚;2018年美国结构碳材料市场规模将达31亿美元[N];中国建材报;2013年

5 黄慧琴 周波;用CD光盘作炼铁碳材料的试验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瑞林;生物质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在吸附、分离与催化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冀辉;以鳞片石墨为原料的多功能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罗涛;微尺度碳材料的制备和结构、性能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金苹;傒酸酐及氟代氨基苄腈改性氮化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解水制氢[D];郑州大学;2015年

2 王首培;微/纳米结构N掺杂聚合物及相关碳材料:控制合成、功能化、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3 刘磊;微介孔复合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容器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长存;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5 刘欣;碳材料表面化学结构对SO_2吸附及氧化影响的量子化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戴光辉;以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为前驱体煅烧制备规则孔径分布的介孔碳材料[D];吉林大学;2016年

7 陈刚;几种介孔碳材料的制备[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8 王岩岩;多级孔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9 张涛;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10 杨珊珊;碳材料掺杂丝素蛋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27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27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d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