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液晶水界面上非共价键作用的可视化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6:00

  本文关键词:液晶水界面上非共价键作用的可视化及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液晶 非共价键作用 取向转变 光学图像


【摘要】:液晶是一种具有长程有序性与光学各向异性的物质。由于液晶分子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使其不仅在电子产品的显示器件中被广泛应用,而且被作为“敏感的光学元件”引入了传感器的研究领域。液晶传感器的检测原理主要是基于液晶分子的表面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取向排布发生变化,使得液晶分子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发生了改变,进而将所受刺激后产生的取向变化转换成光学信号的变化,实现对待测物的检测与分析。该传感器具有无需标定、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高、响应快速及无需复杂仪器等特点。因此,本文基于液晶传感器以上特点,利用液晶传感器对可视化液晶/水界面上非共价键的作用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表面活性剂可与戊基联苯氰(简称:5CB)形成疏水缔合作用。本章提出了利用液晶传感器可视化了液晶5CB与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之间的疏水缔合作用。由于液晶5CB的烷基端可与表面活性剂的长烷基链发生疏水缔合作用,可使液晶/水界面上的液晶取向由平行排列转变为垂直排列,引起液晶传感器由亮到暗的光学转变,进而达到可视化的效果。此外,还研究了APG分别对牛血清蛋白(BSA)与明胶(Gelatin)在液晶/水界面上的疏水缔合作用。当向APG修饰的液晶传感器中加入BSA与Gelatin,由于BSA(或Gelatin)与APG的疏水缔合作用强于APG与液晶5CB间的疏水缔合作用,因此光学信号由暗色转回了原有的亮色;同时在BSA-APG体系中,光学图像的亮斑呈晶核生长方式出现,而在Gelatin-APG体系中亮斑则呈大面积连续生长方式出现。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实现APG分别对BSA与Gelatin作用的可视化;而光学图像呈现亮斑生长方式的不同是由于蛋白质结构不同而引起的。(2)基于环糊精的主客体识别作用。本章节提出了一种基于环糊精识别作用的新型液晶传感器。向SDS修饰的传感器体系中引入β-CD,发现SDS与液晶5CB在液晶/水界面上形成的疏水缔合作用被破坏,光学取向再由暗色变回了亮色,这是由于β-CD与SDS形成了主客体包合物进而破坏了SDS与液晶5CB在液晶/水界面上形成的疏水缔合作用,实现了主客体包合过程的可视化。此外,当亚甲基蓝(MB)被引入由β-CD-SDS构成液晶传感器时,亚甲基蓝会与β-CD进行主客体的包合作用将SDS从β-CD的空腔中挤出,而被挤出的SDS可与液晶5CB再次发生疏水缔合作用,使液晶传感器表现出由暗变亮的光学响应。在整个过程中,液晶传感器的光学信号由最初的亮色变为暗色(加入SDS)、再由暗色变为亮色(向SDS中加入β-CD)、最后再由亮色变回暗色(向β-CD-SDS中加入MB),实现了利用液晶传感器对SDS-CD-MB三者竞争包合过程的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无需外标的基于环糊精识别系统的分析检测技术。此外,基于具有不同尺寸空腔的环糊精对同一长度疏水烷基链的包合作用有所差异。本章节还提出了利用液晶传感器对α-和β-CD分别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包合能力进行研究。CTAB能与液晶5CB发生疏水缔合作用力而使得液晶传感器产生由亮变暗的光学信号,加之,由于环糊精可与CTAB疏水烷基链发生包合作用,且不同空腔大小的环糊精对CTAB的包合能力不同,故当α-和β-CD分别加入含有CTAB的体系中时,液晶传感器的光学信号会由暗色变回了亮色,但由于不同环糊精与CTAB包合能力的不同造成了液晶光学转换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α-CD与CTAB的包合能力大于β-CD与CTAB的包合能力,同时,此液晶传感器在环糊精的识别系统中也为客体分子选择合适的空腔尺寸的环糊精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的方法。(3)基于液晶5CB分子中存在氰基基团可与氢供体形成氢键作用。因此,本章节提出了液晶/水界面上的氢键作用可用于诱导液晶5CB发生取向的转变。当液晶传感器接触到酚类(如对硝基苯酚,PNP)水溶液时,由于酚类物质的酚羟基与液晶5CB分子中的氰基在液晶/水界面上形成了氢键,并在氢键的作用下使得液晶5CB由平行取向转变成了垂直取向,导致光学信号表现为由亮色到暗色的转变。利用这一液晶传感器可区分部分酚类的同分异构体。实验结果表明,氢键作用强度越大,液晶取向的转变越快,光学信号由亮色到暗色转变所需时间就越短。本章的结论为研究液晶/水界面上的界面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有望于开发出基于氢键作用的液晶生物化学传感技术。
【关键词】:液晶 非共价键作用 取向转变 光学图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753.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27
  • 1.1 液晶简介10-15
  • 1.1.1 液晶的分类10-12
  • 1.1.2 液晶的特性12-14
  • 1.1.3 液晶的取向14-15
  • 1.2 液晶生物化学传感器15-24
  • 1.2.1 液晶生物化学传感的原理15-16
  • 1.2.2 基于液晶/水界面液晶取向变化的液晶生物化学传感器的应用16-23
  • 1.2.3 液晶生物化学传感器的展望23-24
  • 1.3 环糊精及其主客体包合作用24-25
  • 1.4 本课题的提出与主要研究内容25-27
  • 第二章 液晶/水界面疏水缔合作用的研究27-40
  • 2.1 前言27-28
  • 2.2 实验部分28-32
  • 2.2.1 实验原料28
  • 2.2.2 溶液的配制28-30
  • 2.2.3 液晶传感装置的制作30-31
  • 2.2.4 偏光测试及图像的采集与光度计算31-32
  • 2.3 结果与讨论32-39
  • 2.3.1 APG溶液分别对液晶 5CB取向的影响32-33
  • 2.3.2 液晶传感器可视化APG分别与BSA,Gelatin的疏水缔合作用33-36
  • 2.3.3 离子强度及pH值对液晶光斑形成的影响36-37
  • 2.3.4 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对液晶光斑形成的影响37-39
  • 2.4 小结39-40
  • 第三章 液晶/水界面主客体包合作用的研究40-63
  • 3.1 前言40-41
  • 3.2 实验部分41-45
  • 3.2.1 实验原料41
  • 3.2.2 溶液的制备41-43
  • 3.2.3 液晶传感装置的制作43-44
  • 3.2.4 偏光测试及图像的采集与光度计算44
  • 3.2.5 表面张力法及等温滴定量热法对包合液的测试44-45
  • 3.3 结果与讨论45-61
  • 3.3.1 构建基于环糊精主客体包合作用的液晶传感器45-52
  • 3.3.2 可视化不同空腔尺寸的环糊精对客体分子的包合能力52-61
  • 3.4 小结61-63
  • 第四章 液晶/水界面氢键作用的研究63-76
  • 4.1 前言63-64
  • 4.2 实验部分64-66
  • 4.2.1 实验原料64
  • 4.2.2 溶液的配制64-65
  • 4.2.3 对硝基苯酚与液晶 5CB的混合物的制备65
  • 4.2.4 液晶传感装置的制作65-66
  • 4.2.5 偏光测试及图像采集66
  • 4.2.6 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表征66
  • 4.3 结果与讨论66-71
  • 4.3.1 可视化液晶 5CB与对硝基苯酚之间的氢键作用66-67
  • 4.3.2 液晶/水界面上 5CB与对硝基苯酚之间的氢键作用的表征67-73
  • 4.3.3 液晶传感器对其他酚类的光学响应73-71
  • 4.4 小结71-76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6-78
  • 5.1 结论76-77
  • 5.2 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9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9-90
  • 致谢90-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雨来;液晶及其在日化产品中的作用[J];福建轻纺;2001年04期

2 陈涛,林嘉平,田晓慧,刘培海,林绍梁,鲁习文,周达飞;电场对聚肽液晶相行为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04年01期

3 王良御;液晶在化学化工领域中的新应用[J];现代化工;1986年02期

4 黄勇;李历生;;乙基醋酸纤维素液晶相织构的温度依赖性[J];广州化学;1988年03期

5 George Cioca;孙明和;;液晶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1991年01期

6 刘波;张相育;杨小震;;三臂九链碟形液晶的合成与相结构表征[J];化学通报;1992年09期

7 焦锋,许建和,徐英年,英徐根,胡英;微乳液液晶相中脂肪酶的催化特性研究[J];生物技术;1992年02期

8 林磊;碗形液晶的诞生[J];物理;2000年08期

9 阿力甫·沙吾提;物理学前沿之一——液晶物理2——液晶相与它的分类及结构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牛一帆;;浅谈液晶印刷工艺[J];广东印刷;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绍杰;杨爽;陈尔强;;基于氢键相互作用的聚(4-乙烯基吡啶)-3,4,5-三(正十二烷氧基)苯甲酸超分子体系的液晶相行为研究[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程晓红;;复杂3D液晶相[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3 林宇腾;孙建中;赵骞;周其云;;含二亚胺烷基链的液晶二聚体的合成及介晶行为[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颜竹君;俞潜力;汤双凤;;聚合物极性液晶相结构的发现与其光学二次谐波效应[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王宁;刘尚营;孙德军;;带电片状粒子分散体系的液晶相行为:表面电荷密度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高欢欢;于木火;胡祖明;胡文兵;;刚棒分子溶液流场诱导液晶转变的蒙特卡洛模拟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C];2013年

7 边祥成;苏川;陈力;王玉忠;;主链含芳醚结构阻燃型液晶的合成与表征[A];2009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宁;孙德军;刘尚营;;Al-Mg-LDHs液晶相行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毕曙光;周俊;彭海炎;廖永贵;周兴平;解孝林;杨亚江;;自组装液晶凝胶在PVA膜中的微结构与相行为[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林嘉平;王立权;朱笑蒙;;高分子多级液晶结构的设计和研究[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峰;合肥意向建设“软液晶”项目[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智娟;专家提醒:液晶电脑要慎重购买[N];中国信息报;2002年

3 何京;液晶印刷原理与特点[N];中国包装报;2008年

4 晨旭;液晶油墨感温变色防伪效果好[N];中国包装报;2005年

5 ;NEW技术新干线[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文霞;Mg-Al LDH的水热合成及其分散体系液晶相行为的调控[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楠;EuFe_2(As_(1-x)P_x)_2中电子液晶相和Nb_2PdS_5强上临界场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书源;快速响应的电控液晶相位光栅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3 廖芝建;液晶水界面上非共价键作用的可视化及应用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

4 姚振;基于脂质立方液晶相生物电催化体系的构筑及生物电子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丽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层状液晶的结构及其应用[D];扬州大学;2006年

6 李华伟;磷酸锆碟片液晶相行为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宁;表面电荷密度对Mg/AILDHs胶体分散体系液晶相行为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6年

8 王福林;液晶5CB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金鑫;原人参二醇—胡椒碱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的构建及其吸收特性的多元化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宋志伟;含薄荷基液晶单体及弹性体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0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30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3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