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分子内芳基乙酸型重氮酯与内消旋二叠氮丙醇的去对称化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15:04

  本文关键词:分子内芳基乙酸型重氮酯与内消旋二叠氮丙醇的去对称化反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属催化 α-重氮酯 叠氮化合物 内消旋 去对称化 诱导模型


【摘要】:高度官能团化的丙三醇和α,α’-二氨基醇以及其衍生物,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反应砌块和天然产物骨架,以其为骨架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α,a’-二氨基醇可用作HIV-1蛋白酶的抑制剂、含有该骨架的链霉素可用于临床结核病的治疗。在这两种化合物结构中,都含有一个连续手性中心的C3骨架,其手性碳均被氨基与羟基取代。结合我们课题组先前报道的a-重氮酯与烷基叠氮分子内反应的研究,我们设计了内消旋的α,a'-二叠氮醇与α-重氮酯的分子内的去对称化反应,实现了连续三手性中心的C3骨架的一步构建。论文第一部分综述了去对称化反应的类型及研究现状。论文第二部分,通过对手性双嗯唑啉配体的优化,制备高效的手性铜催化剂,催化内消旋的α,α'-二叠氮醇与a-重氮酯发生分子内的去对称化反应,实现了一步构建连续的三手性中心的环状亚胺酯,产率最高可达99%,ee值最高可达97%。对底物进行了拓展研究,考察了底物中芳环的电子效应、链状底物以及五元环状底物,结果表明:该反应的转化效率优良,立体选择性较好。此外,论文还对该转化的立体选择性产生的机制进行了阐述。参考周其林先生在螺环VA唑啉/铜催化的重氮酯参与的N-H插入的反应中所提出的作用原理,我们提出了类似的手性空腔诱导模型,很好解释了我们所观察到的产物的绝对构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二叠氮基团与羟基的相对构型,对反应的对映选择性会有很大影响。我们通过Mitsunobu反应对两个底物中的羟基构型进行翻转,并在优化后的去对称化反应条件下,得到了相应的亚胺酯。比较和分析羟基构型翻转前后的绝对构型控制,上述的手性诱导模型进一步得以佐证。
【关键词】:金属催化 α-重氮酯 叠氮化合物 内消旋 去对称化 诱导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1.2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文献综述7-25
  • 1.1 形成C-X键(X=O,N,S,Cl,Br)的去对称化反应7-17
  • 1.1.1 环状酸酐化合物的去对称化7-8
  • 1.1.2 环氧化合物的去对称化8-11
  • 1.1.3 氮杂环丙烷化合物的去对称化11-12
  • 1.1.4 单烯烃和二烯烃化合物的去对称化12-14
  • 1.1.5 内消旋二醇和多元醇的去对称化14-17
  • 1.2 形成C-C键的去对称化反应17-22
  • 1.2.1 烯烃和二烯烃的去对称化17-20
  • 1.2.2 潜手性酮化合物的去对称化20-21
  • 1.2.3 二醛化合物的去对称化21-22
  • 1.3 通过氧化与还原反应的去对称化22-24
  • 1.3.1 氧化反应22-23
  • 1.3.2 还原反应23-24
  • 1.4 本章小结24-25
  • 第二章 通过α-重氮酯与内消旋二叠氮醇的去对称化策略-构建连续三手性中心C_3-骨架的研究25-35
  • 2.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25-26
  • 2.2 连续三手性中心C_3-骨架的底物设计与合成26-27
  • 2.3 手性配体的筛选与修饰27-29
  • 2.4 连续三手性中心C_3-骨架的构建29-33
  • 2.4.1 底物的拓展与合成29-30
  • 2.4.2 消旋体的制备30
  • 2.4.3 手性化合物的制备30-31
  • 2.4.4 手性诱导模型的解释31-33
  • 2.5 本章小结33-35
  • 第三章 实验部分35-61
  • 3.1 仪器及试剂处理35
  • 3.2 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35-61
  • 3.2.1 配体3-2a和3-2b的制备35-36
  • 3.2.2 二溴代酮的制备36-39
  • 3.2.3 溴代环氧化物与二溴代醇的制备39-42
  • 3.2.4 二叠氮醇的制备42-45
  • 3.2.5 芳基乙酸酯的制备45-50
  • 3.2.6 芳基重氮乙酸酯的制备50-54
  • 3.2.7 α-亚胺酯的制备54-61
  • 参考文献61-67
  • 致谢67-68
  •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68-69
  • 附录69-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庆国,刘曼芬,刘迎春,王秀江,杨善德;对称化测量高频电磁波测井的理论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S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德昌;;势科学与对称化管理[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李德昌;;社会稳定的逻辑基础 社会管理的优化机制——势科学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及理论模型[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3 刘曼芬;冯庆国;杨善德;;对称化测量DPT的侵入和围岩影响[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正启;“利益对称化管理”模式探讨[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魏杰;民企管理信息化六原则[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扣森;手性布朗斯特酸参与的多羟基化合物去对称化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洪旭;2-氟-2-取代-1,3二醇的去对称化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黄庆云;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紫檀素的合成及其结构改造[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于美玲;对称化L_2-偏差优良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乔金宝;分子内芳基乙酸型重氮酯与内消旋二叠氮丙醇的去对称化反应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5 高妍;管理势与对称化领导力素质模型构建研究[D];济南大学;2014年

6 张路涵;几类可对称化矩阵反问题及其最佳逼近[D];湖南大学;2006年

7 张必山;对称化思想在小波分析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3年

8 朱淑侦;模糊蕴涵逆否对称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9 殷培荣;基于分子内去对称化的Aldol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汪政红;对称化L_2-偏差新的下界及其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45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45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2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