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酸对对苯醌和TCNQ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09 23:04

  本文关键词:酸对对苯醌和TCNQ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对苯醌 弱酸 混酸 7 7 8 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


【摘要】: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是生物和化学领域最重要和普遍的反应,对苯醌和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TCNQ)的还原过程常常伴随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发生。本研究使用不同电化学方法,利用对苯醌(Q)还原来测量水溶液中和质子惰性溶剂(乙腈)中的酸的含量,并研究了与对苯醌具有相似电化学活性的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TCNQ)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各种酸对它的影响。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无论是在水溶液中还是在质子惰性溶剂中(乙腈),我们发现对苯醌接受酸释放出来的质子,并在相对较正的电位下,形成一个新的还原峰,这个还原峰即为对苯醌接受质子形成的对苯二酚的峰。而在非水溶剂中,水的含量还会影响该峰的出峰位置,随着水的加入,该峰会向正电位方向略微移动。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对水溶液中及乙腈溶液中的酸含量进行测定。对苯醌在较正电位处的新峰的峰电流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我们在优化的条件下,绘制出峰电流与酸浓度的标准曲线,根据所得曲线线性拟合出的直线公式,用于未知浓度样品的测定,并且实际测量食醋中乙酸的含量。同理,在乙腈中建立了测定混酸含量的方法。不同pKa的酸,它的出峰位置会有所不同,pKa较大的酸,其酸性相对较弱,它的峰出现在电位较负的位置,而pKa较小的酸,其酸性相对较强,它的峰会出现在电位较正的位置。根据不同酸所引起新峰的高度计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这种测定酸的方法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并且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可应用于与实际生产中的快速测量。此外我们还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酸对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强酸质子化TCNQ·,使T CNQ的两个还原峰合并,氧化峰消失;中强酸影响TCNQ的负峰,归因于中强酸质子化TCNQ2-;弱酸对TCNQ基本没有影响。我们得出了TCNQ发生质子耦合电子转移的一些规律性结论。
【关键词】:对苯醌 弱酸 混酸 7 7 8 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引言13-28
  • 0.1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简介13-14
  • 0.2 醌类化合物简介14-16
  • 0.2.1 醌类化合物14
  • 0.2.2 醌类化合物的作用及功效14-15
  • 0.2.3 对苯醌简介15
  • 0.2.4 醌类物质的还原机理15-16
  • 0.3 对苯二酚简介16-17
  • 0.4 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简介17-19
  • 0.5 酸碱理论概述19-21
  • 0.5.1 古典的酸碱理论19
  • 0.5.2 酸碱电离理论19-20
  • 0.5.3 酸碱溶剂理论20
  • 0.5.4 酸碱质子理论20
  • 0.5.5 酸碱电子理论20-21
  • 0.5.6 软硬酸碱理论21
  • 0.5.7 其它酸碱理论21
  • 0.6 弱酸的测定21-28
  • 0.6.1 酸碱度的测定方法22-25
  • 0.6.2 电化学分析对溶液中酸含量测量的概述25-28
  • 第1章 基于还原对苯醌的电化学测定弱酸方法及其应用28-42
  • 1.1 引言28
  • 1.2 实验部分28-30
  • 1.2.1 实验试剂28-29
  • 1.2.2 实验仪器与装置29
  • 1.2.3 工作电极的处理29-30
  • 1.3 结果和讨论30-41
  • 1.3.1 磷酸二氢钠对对苯醌还原的影响30-31
  • 1.3.2 不同酸性物质对对苯醌差分脉冲行为的影响31-33
  • 1.3.3 醋酸的标准曲线33-35
  • 1.3.4 弱酸浓度的测定原理35-36
  • 1.3.5 共存物对醋酸差分脉冲伏安图的影响36-39
  • 1.3.5.1 氨基酸的影响36
  • 1.3.5.2 苯甲酸钠的影响36-37
  • 1.3.5.3 氯化钾、糖及乙醇的干扰37-39
  • 1.3.6 实际测定醋酸样品39-41
  • 1.4 本章小结41-42
  • 第2章 乙腈中不同强度混酸含量的电化学测定方法42-55
  • 2.1 引言42-43
  • 2.2 实验部分43-44
  • 2.2.1 实验试剂43
  • 2.2.2 实验仪器与装置43
  • 2.2.3 玻碳电极的处理43-44
  • 2.2.4 样品的处理44
  • 2.3 结果与讨论44-53
  • 2.3.1 酸强度对对苯醌电化学还原行为的影响44-47
  • 2.3.2 对苯醌浓度对酸所引起新峰的影响47-48
  • 2.3.3 酸浓度的改变对差分脉冲伏安图的影响48-51
  • 2.3.3.1 恒定三氟乙酸与高氯酸的浓度改变醋酸的浓度48-49
  • 2.3.3.2 恒定醋酸和高氯酸改变三氟乙酸的浓度49-50
  • 2.3.3.3 恒定醋酸和三氟乙酸的浓度改变高氯酸的浓度50-51
  • 2.3.4 标准曲线的绘制51-53
  • 2.4 本章小结53-55
  • 第3章 质子供体对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55-69
  • 3.1 引言55
  • 3.2 实验部分55-57
  • 3.2.1 实验试剂55-56
  • 3.2.2 实验仪器与装置56
  • 3.2.3 玻碳电极的处理56-57
  • 3.2.4 样品的处理57
  • 3.3 结果与讨论57-68
  • 3.3.1 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在乙腈中的电化学行为57-58
  • 3.3.2 扫速对TCNQ伏安行为的影响58-60
  • 3.3.3 酸强度对TCNQ电化学的影响60-68
  • 3.3.3.1 高氯酸的影响61
  • 3.3.3.2 盐酸的影响61-62
  • 3.3.3.3 三氟乙酸的影响62-63
  • 3.3.3.4 氢氟酸的影响63-64
  • 3.3.3.5 苯甲酸的影响64-65
  • 3.3.3.6 醋酸的影响65-66
  • 3.3.3.7 多元酸硫酸对TCNQ的影响66-67
  • 3.3.3.8 多元酸磷酸对TCNQ的影响67-68
  • 3.4 本章小结68-69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69-71
  • 4.1 结论69
  • 4.2 展望69-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dsorption of TTF,TCNQ and TTF-TCNQ on Au(111):An in situ ECSTM study[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2009年05期

2 钱民协,傅亨,唐有祺,徐小杰;N-甲基-苯并哒嗪TCNQ复合物的晶体堆积分析[J];物理化学学报;1988年02期

3 ;CNDO Studies on the Intermolecular Coulomb Interaction in TCNQ-Stack[J];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1989年04期

4 张启元,严继民;ELECTRONIC ENERGY BAND STRUCTURE OF MOLECULAR CRYSTALS MCI·(TCNQ)_2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LECTRICAL CONDUCTION[J];Science in China,Ser.B;1990年10期

5 ;DETERMINATION OF DEGREE OF CHARGE TRANSFER IN CONDUCTING LANGMUIR-BLODGETT FILM OF BEDT-TTF-TCNQ[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3年06期

6 ;The Synthesis, Photoconductivity, Photoinduced Charge Transfer,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HEC-TCNQ[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7年01期

7 ;Study on Alternating LB Films of Charge-Transfer Complex of Octadecyl-TCNQ and Copper Phthalocyanine Derivative[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7年05期

8 ;Asymmetrical Conductivity of TCNQ Modificd Au/Thiol-Lipid Bilayers in Fe(CN)_6~(3-/4-)solution[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9年07期

9 宋化灿,潘文龙,英柏宁;联二吖啶TCNQ~·-与TCNQ电荷转移络合盐的制备和导电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杨春文,张兰,王康英;TCNQ的简便合成方法[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an Yao;Yi Liao;;Prediction of Ambipolar Charge-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in Three Co-crystals of TCNQ[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C];2014年

2 ;The Effects of Organic p-Type Dopant F4-TCNQ on Hole Transport Material 4,4,4-Tris(N-2-naphthyl)-N-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The formation of TTF-TCNQ nanobel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ganic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s[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范智勇;陈国荣;莫晓亮;姚彦;杨剑;蔡亲佳;顾海华;华中一;;纳米尺度的Ag(TCNQ)薄膜的电特性[A];中国真空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任亮;付磊;周维;刘忠范;;基于单根碳纳米管电极的Ag(TCNQ)纳米线的电化学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蒋益明;谢亨博;郭峰;万星拱;李劲;;Ag-TCNQ电双稳薄膜的疲劳和锻炼效应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7 王晶;徐抒平;徐蔚青;;光诱导Au/F_4TCNQ-Ag界面的电荷转移机制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8 袁春伟;陈春云;卢伟;吴海明;;N—二十二烷基吡啶嗡—TCNQ导电LB膜的研究[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9 陈国荣;莫晓亮;顾海华;蔡亲佳;范智勇;姚彦;杨剑;华中一;徐华华;姚文华;;K(TCNQ)薄膜的光特性[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郑雪琴;唐瑜;甘新民;冯银厂;谭民裕;;含中性四氰基二亚甲基苯醌(TCNQ)、稀土高氯酸盐及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导电性能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巨文;TCNQ及其烷基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马朋高;手性1,1’-联萘-2,2’-二酚的合成及TCNQ稀土金属络合物磁学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叶春暖;金属有机配合物M-TCNQ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电学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酸对对苯醌和TCNQ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及应用[D];辽宁大学;2016年

2 张巨文;TCNQ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刘卓;光谱方法研究TCNQ的微环境效应[D];吉林大学;2008年

4 陈瑶;基于铜(Ⅰ)、7,7,,8,8-四氰基对苯二甲烷(TCNQ)复合材料的液相制备[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岩;TCNQ自由基稀土配合物结构及磁学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程娜;Cu-TCNQ薄膜的制备、形态及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洪常伟;TCNQ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电化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李强;TCNQ席夫碱及冠醚金属配合物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9 付迪宇;TCNQ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吕其英;新型M-TCNX电子转移体的合成、结构和性质[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7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47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1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