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OPM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TCOPM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羧酸类配位聚合物 TCOPM 溶剂热法 结构 荧光性质
【摘要】:近年来,羧酸类配位聚合物以其丰富的配位模式、较强的配位能力,在构筑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被较为普遍的应用。本论文以三苯基甲烷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得到了柔性多羧酸配体TCOPM,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每一步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以TCOPM为主配体,含氮配体为辅助配体,分别和过渡金属离子Zn2+、Cd2+、Co2+通过溶剂热法得到了12个结构新颖的羧酸类配位聚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1-12的晶体结构,采用红外光谱仪、粉末X射线衍射仪等对部分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并对Zn和Cd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探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三苯基甲烷(TPM)为起始原料,经过付克酰基化反应得到了三(对乙酰基苯基)甲烷,简称TAc PM。将TAc PM经过溴仿反应合成得到三苯甲烷-4,4',4''-三羧酸(TCOPM),并分别对两步产物进行红外、核磁表征。2.以TCOPM为主配体,含氮配体2,2'-bipyridine(2,2'-bipy)、1,10-phenanthroline(phen)、2,2':6',2''-terpyridine(tpy)和4,4'-vinylenedipyridine(dpe)为辅助配体,与过渡金属盐Zn(NO3)2·6H2O通过溶剂热法得到5个配位聚合物,分别为Zn3(TCOPM)2(OH)]·C2H7Nn(1),Zn2(TCOPM)(2,2'-bipy)(OH)·1.25DMF(2),Zn2(αOH-TCOPM)(phen)(OH)·DMF(αOH-TCOPM=三苯甲醇-4,4',4''-三羧酸)(3),Zn2(αOH-TCOPM)(tpy)(OH)(H2O)(4)和Zn3(αOH-TCOPM)2(dpe)·2H2O(5)。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5为三维多孔结构,配合物2-4为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5中均存在羧基的红外吸收特征峰。与TCOPM配体相比,配合物2-5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且发射峰位置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蓝移。3.以TCOPM为主配体,含氮配体2,2'-bipy、4,4'-bipy和dpe为辅助配体,与过渡金属盐Cd(NO3)2·6H2O通过溶剂热法得到4个配位聚合物,分别为Cd3(TCOPM)2(DMF)2(H2O)2(6),Cd3(TCOPM)2(4,4'-bipy)(7),Cd3(TCOPM)2(dpe)(8)和Cd3(αOH-TCOPM)2(2,2'-bipy)2·2DMF(9)。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6和9为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7和8为三维多孔结构。配合物6-9中均存在羧基的红外吸收特征峰。与TCOPM配体相比,配合物8和9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且发射峰位置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蓝移。4.以TCOPM为主配体,含氮配体2,2'-bipy、4,4'-bipy和dpe为辅助配体,与过渡金属盐Co(NO3)2·6H2O通过溶剂热法得到3个配位聚合物,分别为Co2(αOH-TCOPM)(OH)(H2O)4·DMF(10),Co3(αOH-TCOPM)2(4,4'-bipy)3(H2O)6·2H2O(11),Co3(αOH-TCOPM)2(dpe)3(H2O)6·H2O(1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0为四边形的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11和12为一维链和二维层相互贯穿的特殊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10-12中均存在羧基的红外吸收特征峰,无荧光性质。
【关键词】:羧酸类配位聚合物 TCOPM 溶剂热法 结构 荧光性质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1章 绪论15-29
- 1.1 概述15
- 1.2 羧酸类配位聚合物15-27
- 1.2.1 羧酸配体简介15-17
- 1.2.2 羧酸类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17-27
-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27-29
- 第2章 TCOPM配体的设计合成与表征29-35
- 2.1 引言29
- 2.2 实验部分29-30
- 2.2.1 试剂与仪器29
- 2.2.2 TAcPM的合成29-30
- 2.2.3 TCOPM的合成30
- 2.3 结果与讨论30-33
- 2.3.1 TAcPM的合成与表征30-32
- 2.3.2 TCOPM的合成与表征32-33
- 2.4 本章小结33-35
- 第3章 Zn(II)与TCOPM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35-53
- 3.1 引言35
- 3.2 实验部分35-40
- 3.2.1 试剂与仪器35-36
- 3.2.2 测试方法与测试条件36
- 3.2.3 配合物 1-5 的合成36-37
- 3.2.4 配合物 1-5 的晶体结构测定37-40
- 3.3 结果与讨论40-47
- 3.3.1 配合物 1-5 的晶体结构描述40-47
- 3.4 配合物 2-5 的表征47-51
- 3.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47-48
- 3.4.2 红外光谱分析(IR)48
- 3.4.3 热重分析(TG)48-49
- 3.4.4 荧光光谱分析(MFC)49-51
- 3.5 本章小结51-53
- 第4章 Cd(II)与TCOPM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53-67
- 4.1 引言53
- 4.2 实验部分53-56
- 4.2.1 试剂与仪器53
- 4.2.2 测试方法与测试条件53
- 4.2.3 配合物 6-9 的合成53-54
- 4.2.4 配合物 6-9 的晶体结构测定54-56
- 4.3 结果与讨论56-61
- 4.3.1 配合物 6-9 的晶体结构描述56-61
- 4.4 配合物 6-9 的表征61-65
- 4.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61-62
- 4.4.2 红外光谱分析(IR)62
- 4.4.3 热重分析(TG)62-63
- 4.4.4 荧光光谱分析(MFC)63-65
- 4.5 本章小结65-67
- 第5章 Co(II)与TCOPM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67-79
- 5.1 引言67
- 5.2 实验部分67-69
- 5.2.1 试剂与仪器67
- 5.2.2 测试方法与测试条件67
- 5.2.3 配合物 10-12的合成67-68
- 5.2.4 配合物 10-12的晶体结构测定68-69
- 5.3 结果与讨论69-74
- 5.3.1 配合物 10-12的晶体结构描述69-74
- 5.4 配合物 10-12的谱学表征74-77
- 5.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74-75
- 5.4.2 红外光谱分析(IR)75-76
- 5.4.3 热重分析(TG)76-77
- 5.5 本章小结77-79
- 结论79-81
- 参考文献81-8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89-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英;台夕市;冯一民;;2-乙酰基-乙酰甲氧基苯胺与铕(Ⅲ)和铽(Ⅲ)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王世华,王林同,,任光明;二碘化铕的相变结构及荧光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1995年01期
3 王文,汪联辉,章文贡,林美娟;含铽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研究[J];广州化学;2002年03期
4 郁建华,田玉鹏,施鹏飞;一种新的肼基硫代酸苄酯的合成及荧光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王炳祥,沈永淼,沈健,李惃,胡宏纹;中氮茚腈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17期
6 陈野,蔡伟民;铕、钇-苯甲酸-1,10-菲咯啉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王少亭;邓玉恒;张帆;杨永丽;;铽与邻氨基苯基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J];中国稀土学报;2006年S1期
8 梁小蕊;梁承红;李荫;赵波;;几种席夫碱衍生物的荧光性质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0年05期
9 侯娜;闫振忠;;新型铽配合物为活性中心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02期
10 张载超;鲍松松;郑丽敏;;稀土二膦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琼;李芳;杨传孝;李聪聪;任驰;孙向英;;三蝶烯衍生物荧光性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颜士臣;陈龙;郝启超;汪永涛;汤桂梅;李天铎;;溶剂热法合成的金属配合物及荧光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高月强;顾文;王莉;朱平;刘欣;;稀土-氧钒混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盎然;李力;侯红卫;;不同金属离子对于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沈永淼;刘蕴;徐建华;;增环中氮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陈丽婵;杨海燕;池毓务;;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荧光性质及其分析应用[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杨思思;李文举;魏璐璐;李林科;侯红卫;;巯基三氮唑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刘海燕;王广慧;孙红梅;;银-多齿含氮配体修饰的八钼酸盐化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9 常泽;闫莉芬;王军杰;刘春森;田金磊;卜显和;;3-(2-吡啶)吡唑基配体银(Ⅰ)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10 王南南;江秀明;王宏雁;周长智;李建伟;向国强;;具有荧光性质的聚马来酸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光;铜(Ⅰ)卤簇基荧光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威;稀土微孔晶体材料的高温高压合成及荧光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周晓燕;酰胺和喹啉类配体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周吉冲;稀土硼酸盐/氟化物的水热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秦永其;含氮、氧建筑块的分子组装及其荧光性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8年
6 辛丙靖;铜(Ⅰ)-卤簇基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赵鑫光;稀土硅酸盐/锗酸盐的高温高压合成与荧光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宋学琴;酰胺型配体稀土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张玲芝;新型纤维素荧光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张竞超;稀土硼/钼/钨酸盐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钰琳;双咪唑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顾雅琪;基于光功能结构基元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荧光性质[D];华侨大学;2016年
3 肖萍;稀土改性的CaBi_4Ti_4O_(15)基多功能陶瓷的结构、铁电压电及荧光性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永柯;三联吡啶及冠醚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5 崔莉;含稀土(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聂爱杨;TCOPM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及其荧光性质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7 孙帅;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荧光性质[D];山东大学;2008年
8 赵方方;几种非芳香族氨基酸荧光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9 邱斌;基于异腈的有机荧光小分子的合成、荧光性质的研究及Hetero-Pauson-Khand反应的初探[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崇侠;金属离子与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配合物合成和荧光性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62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6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