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碳材料的可控改性及其丁烯氧化脱氢性能
本文关键词:介孔碳材料的可控改性及其丁烯氧化脱氢性能
【摘要】:研究合成原料中酚物种的调控对有机-有机自组装方式合成的介孔碳材料(MC-X)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氮气吸脱附、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和惰性气体程序升温脱附(TPD)等手段表征MC-X的结构、化学热稳定性和表面基团种类和含量,并将该系列催化剂应用于1-丁烯的氧化脱氢反应中。结果表明,MC-X具有不同的介孔结构,其中以单聚物为前驱体的介孔碳具有有序结构,MC-3具有较高的化学热稳定性。碳材料的氧化脱氢性能与其表面基团物种及其含量密切相关,在相同的碳化条件下,介孔碳表面C=O基团含量越高(如MC-3),其1,3-丁二烯选择性和收率也越高。进一步分析表明,C=O和C-O基团含量的比值与1,3-丁二烯选择性呈正相关,C=O基团的总量与1,3-丁二烯收率呈正相关。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 可控改性 介孔碳 -丁烯 氧化脱氢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Z13B060004)
【分类号】:O643.38;TQ221.223
【正文快照】: 改性后的多孔碳材料因其优良的反应性能和吸附性能获得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其中,通过改性得到具有含氧基团的碳基催化剂在氧化脱氢反应中的应用已有诸多研究[1-3]。其主要应用体系包括乙苯脱氢[4],丙烷脱氢[5]和丁烷脱氢[6]等氧化脱氢反应体系。在多孔碳的改性方法中,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由甲醇氧化脱氢生产甲醛的工艺改进[J];湖南化工;1971年04期
2 ;丁烷氧化脱氢制丁二烯[J];涂料工业;1973年04期
3 刘兰亭;孙景森;赵连仲;;氧化脱氢流化床工业反应器的统计模型[J];石油化工;1983年11期
4 王玉杰;赵清越;;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氧化脱氢芳构化产物[J];分析化学;1987年02期
5 夏宏图,吴指南;乙苯催化氧化脱氢合成苯乙烯的研究[J];石油化工;1994年02期
6 张洪林,于东和;提高丁烯氧化脱氢技术水平[J];合成橡胶工业;1997年02期
7 茅培红;氧化脱氢反应器选材问题的探讨[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3年02期
8 ;萘加氢氧化脱氢制取甲萘酚试验[J];上海化工;1976年05期
9 ;用吹脱法处理丁烯氧化脱氢工艺中的含醛污水[J];齐鲁石油化工;1981年05期
10 竹宝林;氧化脱氢法生产丁二烯的技术经济评价[J];合成橡胶工业;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岩;王锐;张炳森;苏党生;;纳米金刚石催化丙烷氧化脱氢过程中的活性氧物种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吴瑛;陈铜;沈艺程;翁维正;袁艳萍;万惠霖;;纳米氧化镍的低温乙烷氧化脱氢催化性能[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王奖;照日格图;贺自通;徐爱菊;;介孔改性高岭土的合成及其丙烷氧化脱氢催化性能[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黄瑞;刘洪阳;张炳森;孙晓岩;苏党生;;碳纳米管催化丙烷氧化脱氢反应活性中心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戴翼虎;闫晓庆;范杰;;苯甲醇低温气相氧化及其氧化脱氢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宋瑞伟;李晓红;李文英;;VxT催化剂用于乙苯二氧化碳氧化脱氢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吴瑛;吴廷华;翁维正;万惠霖;;纳米Ti-Ni-O催化剂的低温氧化脱氢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8 吴瑛;吴廷华;翁维正;万惠霖;;纳米Ti-Ni-O在乙烷氧化脱氢中的低温催化性能[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夏文生;田野;李建辉;翁维正;万惠霖;;丙烷在钼酸盐型复合金属氧化物表面上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董国良;徐爱菊;斯琴塔娜;照日格图;;制备方法对Ni_3V_2O_8催化剂丙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兴刚;氧化脱氢法制备甲酸甲酯收率高[N];中国化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钰珏;负载型钒基催化剂及碳纳米管表面的氧化脱氢反应的理论模拟[D];复旦大学;2013年
2 万超;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铋钼基催化剂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黄瑞;非金属催化剂上低碳烷烃催化转化制烯烃[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潇逸;丁烯氧化脱氢复合型催化剂体系及其工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许杰;丙烷及乙苯氧化脱氢反应的新型催化剂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照日格图;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1年
7 刘永梅;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纳米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复旦大学;2004年
8 傅惠;金属和氧化物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氧化脱氢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葛善海;V-Mg-O催化剂上丁烷氧化脱氢及惰性无机膜反应器中低碳烃类选择氧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10 陈淑;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介孔材料在丙烷选择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其其格吉日嘎拉;介孔V_2O_5-SiO_2负载CeO_2、Au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对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催化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白明学;介孔V_2O_5/Ce_xZr_(1-x)O_2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催化性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孟冉;BiOCl_(1-x)Br_x的丙烷氧化脱氢热催化和光催化性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存;钒基氧化物催化正丁烷氧化脱氢制丁烯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罗丹;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6 戴果;铜催化氮氢键氧化脱氢偶联构建氮氮键合成吲唑骨架[D];湘潭大学;2016年
7 任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乙苯二氧化碳氧化脱氢反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8 颜爱风;纳米镍基氧化物的制备及其乙烷氧化脱氢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会明;乙苯二氧化碳氧化脱氢反应催化剂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杨e,
本文编号:668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6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