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杜仲叶中绿原酸
本文关键词: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杜仲叶中绿原酸
【摘要】:目的:建立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从杜仲叶中分离纯化绿原酸。方法:将杜仲叶用50%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得粗提物,绿原酸含量为16.15%,再进行HSCCC分离纯化。用HPLC考察了绿原酸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分配情况,选择正丁醇-乙酸乙酯-水(3∶1∶4)为HSCCC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850r/min,流速2m L/min,检测波长327nm。结果:从100mg杜仲粗提物中分离到8.27mg绿原酸,经HPLC分析绿原酸质量分数为86.20%,紫外、红外光谱扫描与对照品特征峰一致。结论 HSCCC法可用于杜仲叶中高纯度的绿原酸快速分离纯化。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分离纯化 杜仲叶 绿原酸
【基金】:“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1B0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104-0268)
【分类号】:R284.1;O657.7
【正文快照】: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属杜仲科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神农本草经》将杜仲列为上品,其药用历史悠久,主要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阴下痒湿、小便余沥、高血压等症,增强人体免疫力,久服轻身耐老,对消化、血液和生殖系统疾病均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燕;房李艳;赵亚洲;刘军海;;绿原酸的应用及其研究热点[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年04期
2 王海燕;张仕华;赵谋明;李同泉;;烟草绿原酸分离纯化及其抑菌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年03期
3 董雄辎;王丽平;司圣柱;;不同植物中绿原酸的提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4 王辉;田呈瑞;马守磊;郭君雅;;绿原酸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5期
5 林永齐,佟祥山,李青山,刘宝琦;葵花籽及其机榨油饼中绿原酸的研究[J];油脂科技;1984年04期
6 胡鲜宝;范贵生;吕加平;;绿原酸提取纯化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年11期
7 周舟;彭淼;钟晓红;;绿原酸提取分离及检测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陈少洲,吕飞杰,台建祥;葵粕中绿原酸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年11期
9 刘军海,裘爱泳;绿原酸及其提取纯化和应用前景[J];粮食与油脂;2003年09期
10 刘军海;裘爱泳;任惠兰;;绿原酸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倩;张加余;叶丽萍;卢建秋;;绿原酸的研究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沈奇;顾龚平;张卫明;吴国荣;;植物绿原酸的研究动态[A];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暨第二届金陵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周星;;消痤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A];海南省药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唐弟光;廖厚知;梁可文;陈晓军;莫少红;吴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去火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A];2004年中国西部药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4年
5 周莎;;不同地区茶叶中绿原酸分布的HPLC研究[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长林;;HPLC法测定芪鲜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徐英宏;姜清华;董伟;;HPLC法测定治咽茶中绿原酸的含量[A];2006年全国药物质量分析学术研讨会——《药物分析杂志》第二届普析通用杯优秀论文评选颁奖会论文集[C];2006年
8 袁晓艳;高明哲;肖红斌;谭成玉;杜翌光;;菊芋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研究[A];全国第七届中医药继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8年
9 陈勇;刘婧;谢臻;辛华;;抗感止咳胶囊中绿原酸的HPLC法测定[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10 刘喜纯;杨大顺;;HPLC法测定栀子及其炮制品中绿原酸的含量[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世磊 徐鸿华;药用金银花质量控制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Qamaruddin Jogi;[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周艳;杜仲叶多酚提取物对猪肉品质及绿原酸缓解肝—肠损伤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高瑞峰;绿原酸抗乳腺炎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都文渊;高剂量绿原酸及其中药注射剂引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丽琴;栀子不同采收期及干燥技术对绿原酸含量影响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2 陈晓安;绿原酸对青鱼生长、免疫及肌肉品质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王佳婧;痰热清方中绿原酸口服吸收和组分中药药效学初步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谷楠楠;杜仲药效组份提取与功能性产品制备工艺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5 周博文;蒲公英绿原酸的提取及其提取物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6 姚佳欢;绿原酸不同位置不同程度乙酰化物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李胜;绿原酸颊粘膜转运途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2年
8 艾心灵;烟草绿原酸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9 李光锋;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纯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张s,
本文编号:668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6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