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新型质谱电离方法的改进及其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13 18:24

  本文关键词:新型质谱电离方法的改进及其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电离源 直接细胞测试 单细胞质谱 仪器测评


【摘要】:质谱测试是一个将目标物引入到离子源,被电离后再传输到检测器,根据其质荷比的差异进行区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离子化方式不但决定了样品引入方式,还影响着目标物最终的出现形式,如是否有碎片,带多电荷等。因此,离子源是质谱仪器的“心脏”。常见的电离方式多种多样,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电喷雾电离(ESI)、解吸电喷雾电离(DESI)等。上述方法都能有效完成样品电离,且在各大商品仪器中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MALDI要求必须在真空条件下完成电离,结构复杂;ES1只能分析液体样本限制了其可检测物质的范围;DESI的电离效率有待加强。由此,本文进行了两种电离方式,即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和纳升级电喷雾电离的探索,两者均为质谱分析中的重要手段,并将其应用于细胞检测中。第一个工作报道了一种利用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SDAPCI)的方式对细胞进行直接分析的方法。本工作中通过对辅助喷雾溶剂流速和氮气表压的优化实验,分别选择了20μL/min和1.5 MPa来获得相对较高的信噪比,在此条件下实现了使用敞开式电离源SDAPCI对细胞膜内负载物荧光素及细胞膜上磷脂的同时检测。引入下置接地探针进一步增强局域性的电势梯度,通过COMSOL软件对电势分布和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进行模拟,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双重验证了该方法提高离子化效率的有效性。第二个工作报道了利用一种改进型纳喷雾电离(Nano-ESI)的离子化方式对单细胞内容物进行分析的方法。该离子化方法是将极少量含盐样品灌注于毛细管针尖,后部灌入辅助离子化溶剂,在高电压下将样品离子化,进入质谱检测器中检测。利用显微操作系统准确操控毛细管针尖进入细胞内部,使用显微注射系统抽取细胞内容物,使用改进Nano-ESI-MS方法进行细胞内容物分析。利用提前负载入细胞内的荧光素作为标志分子,本文论证了该单细胞原位显微操作取样,质谱测试方法的可行性。进一步地尝试用该方法,结合单细胞显微注射负载技术,进行PKC生物通路的质谱摸索,检测出单细胞内的PKC多肽底物。此单细胞质谱方法可一次得到单个细胞的多种信息,在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研究中有一定应用前景。第三部分是一份禾信常压电离飞行时间质谱(API-TOFMS)和安捷伦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仪器性能对比测评报告,从仪器性能参数、多种离子源兼容性和标准品测试等方面评估仪器总体性能。
【关键词】:电离源 直接细胞测试 单细胞质谱 仪器测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2-33;O657.63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35
  • 1.1 质谱仪器概述12-19
  • 1.1.1 样品引入系统12-14
  • 1.1.2 离子化源14-15
  • 1.1.3 质量分析器15-17
  • 1.1.4 检测器17-18
  • 1.1.5 质谱仪器发展趋势及我国研发现状18-19
  • 1.2 质谱电离技术19-29
  • 1.2.1 电子轰击电离和化学电离20-21
  • 1.2.2 激光解吸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21-23
  • 1.2.3 常压敞开式离子源23-28
  • 1.2.3.1 喷雾电离与电喷雾电离23-24
  • 1.2.3.2 电喷雾解吸电离和电喷雾萃取电离24-26
  • 1.2.3.3 常压化学电离26
  • 1.2.3.4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26-28
  • 1.2.4 小结28-29
  • 1.3 质谱分析的细胞应用29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29-31
  • 参考文献31-35
  • 第二章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SDAPCI)源的探索及其在细胞原位检测中的应用35-54
  • 2.1 前言35-36
  • 2.2 实验部分36-39
  • 2.2.1 试剂与仪器36-37
  • 2.2.2 荧光素等标准品的制备37
  • 2.2.3 细胞内荧光素的负载37-38
  • 2.2.4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SDAPCI)源的搭建38-39
  • 2.2.5 质谱检测39
  • 2.3 结果与讨论39-51
  • 2.3.1 SDAPCI源条件的优化及标准品测试39-44
  • 2.3.2 SDAPCI源对细胞内荧光素及细胞膜磷脂的直接测试44-45
  • 2.3.3 改进型SDAPCI源有效提高整体信号强度45-51
  • 2.4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4
  • 第三章 纳喷雾电离(Nano-ESI)源的改进及其在单细胞检测中的应用探索54-67
  • 3.1 前言54-56
  • 3.2 实验部分56-59
  • 3.2.1 试剂与仪器56
  • 3.2.2 Nano-ESI方法耐盐性能测试56-57
  • 3.2.3 Hela细胞负载处理57-58
  • 3.2.3.1 荧光素负载57
  • 3.2.3.2 PKC底物胞饮负载57-58
  • 3.2.3.3 单细胞显微注射负载58
  • 3.2.4 单细胞显微操作取样及质谱分析58
  • 3.2.5 质谱测试58-59
  • 3.3 结果与讨论59-64
  • 3.3.1 Nano-ESI方法耐盐性能测试59-60
  • 3.3.2 单细胞原位显微操作取样质谱分析60-61
  • 3.3.3 单细胞内PKC生物学通路的质谱探索61-64
  • 3.4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67
  • 第四章 禾信常压电离飞行时间质谱(API-TOFMS)和安捷伦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仪器性能对比测评报告67-91
  • 4.1 前言67
  • 4.2 仪器性能指标对比67-70
  • 4.2.1 分辨率检测限对比测试67-69
  • 4.2.2 质量精度对比测试69-70
  • 4.2.3 小结70
  • 4.3 仪器离子源测试70-72
  • 4.3.1 电喷雾萃取电离源测试70-71
  • 4.3.2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源测试71-72
  • 4.4 标准品电喷雾测试72-90
  • 4.4.1 标准品电喷雾测试情况72-73
  • 4.4.2 标准品电喷雾测试质谱图73-90
  • 4.5 小结90-91
  • 附录91-92
  • 致谢92-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仲文;;质谱法在生化中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82年05期

2 陈耀祖,李宏,华苏明,邱望凯,丁家治;质谱中的立体化学效应——Ⅴ.用反应质谱法检测有机化合物的手性[J];科学通报;1987年12期

3 李贵强;四极质谱法测定重馏分油的烃类组成[J];山东科学;1999年02期

4 周亚飞;李操;肖赛金;陈焕文;张兴磊;;常压环境下铅笔芯的质谱放电行为研究[J];岩矿测试;2013年03期

5 杨明太;吴伦强;张连平;;质谱、α谱联合测定钚年龄[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05期

6 魏杰,张冰,郑海洋,章莲蒂,孔祥和,夏柱红,顾学军;激光质谱法对痕量污染物的快速检测[J];中国科学(A辑);2001年05期

7 李海泉,齐陈泽,翟建军,赵凡智,陈能煜,杨弟伦,郝秀梅;dl-2,3-二氰基-2,3-二(p-取代苯基)丁二酸二乙酯的质谱裂解机理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8 仇九子,包轶文,董克君,寅新艺,何明,武绍勇,管永精,姜山;加速器质谱测量~(182)Hf的效率研究[J];物理实验;2005年04期

9 黄潇;陈志威;聂秀利;徐英;陈建忠;严惟力;;质谱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年03期

10 焦念志,王荣,黄庆文;~(15)N示踪-离子质谱法测定新生产力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聂玲清;纪红玲;;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磁质谱法测定无尘产品中痕量氯[A];2005年全国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和质谱仪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立;刘孟德;;质谱法海水重金属元素在线测量系统[A];2009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肖维强;黄桂颖;戴宏芬;陈悦娇;黄炳雄;马应丹;王晓容;;RP-HPLC法测定水果中蛇麻醇酯含量方法的初步研究[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谢圣高;李刚;王立轩;宁勇;原厚;青山俊文;;飞行质谱法测定血清脑硫苷脂[A];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通讯[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龚晓云;质谱单细胞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15年

2 张良晓;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新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马潇潇;基于敞开式离子源的质谱在线反应监测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4 周晓荣;电子自旋共振和质谱在化学电源研究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5 张瑞萍;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冷喷雾质谱以及几种有机分子的质谱裂解反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拓飞;发展~(182)Hf的加速器质谱测量技术[D];兰州大学;2008年

7 赵景红;特殊样品预处理与气相色谱/质谱在线联用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喻凌寒;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在食品和临床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培琳;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质谱成像互补结合寻找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张娟;质谱技术对羊绒的鉴定方法探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6年

3 汤惠芬;新型质谱电离方法的改进及其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6年

4 罗小;通过确定初始电离位点来预测吲哚类生物碱的质谱特征裂解规律[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梅杰;酸性氨基酸在多肽质谱裂解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张鹏军;碱性氨基酸在多肽质谱断裂中作用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李娇;基于农药残留分析的质谱裂解数据库建立[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8 苏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强极性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9 程智慧;翻译后修饰多肽及蛋白在质谱中的信号增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文荣;牛奶中激素的色—质联用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68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68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