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苯三甲酰胺键联三卟啉对手性单醇的识别研究
本文关键词:均苯三甲酰胺键联三卟啉对手性单醇的识别研究
【摘要】:近年来卟啉在超分子化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卟啉作为一种含有强发色基团的化合物常被用于手性识别方面的研究。以往的报道中大多以双卟啉为主体对手性客体进行手性识别,很少有三卟啉对手性客体识别的研究,特别是对单齿手性配体的识别。本文我们通过三卟啉主体分子均苯三甲酰胺键联的锌三卟啉[Zn3-1]对一系列手性单醇进行了识别的研究。CD滴定光谱说明化学计量控制手性诱导以及手型翻转,这是由于在客体浓度变化过程中先后形成了1:1和1:2的主客体化合物。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设计了化合物[ZnNi2-1]、[Zn2Ni-1],并对其与手性客体的混合物进行了相应的CD光谱测试,发现它们的CD滴定光谱分别与[Zn3-1]的CD滴定光谱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相对应。这就验证了我们的推测:卟啉主体和这类手性客体结合是分两步的。我们还通过主客体化合物单晶的结构、紫外滴定拟合的平衡常数、核磁滴定数据以及理论计算结果进一步研究了手性识别机理。我们发现主客体化合物中客体采取“内向”配位的方式,并且卟啉主体的桥联基团的羰基氧与手性单醇的羟基氢形成氢键,芳香醇与卟啉环平面存在?-?作用,这些作用力使主客体结构稳定。
【关键词】:三卟啉 手性识别 手性单醇 理论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1.13;O62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22
- 1.1 前言8
- 1.2 卟啉简介8-10
- 1.3 卟啉体系在手性识别中的研究10-18
- 1.3.1 单卟啉手性识别的研究10-12
- 1.3.2 双卟啉手性识别的研究12-17
- 1.3.3 多卟啉手性识别的研究17-18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8-19
- 1.5 参考文献19-22
- 第二章 均苯三甲酰胺键联三卟啉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22-32
- 2.1 实验部分22-23
- 2.1.1 仪器与试剂22
- 2.1.2 手性识别卟啉主体的制备22-23
- 2.1.3 一系列三卟啉化合物单晶的制备23
- 2.2 结果与讨论23-30
- 2.2.1 氢谱分析23-25
- 2.2.2 红外光谱分析25
- 2.2.3 三卟啉化合物晶体结构的分析研究25-30
- 2.3 小结30-31
- 2.4 参考文献31-32
- 第三章 卟啉与手性单醇混合物的CD研究32-45
- 3.1 实验部分34
- 3.2 结果与讨论34-43
- 3.3 小结43-44
- 3.4 参考文献44-45
- 第四章 三卟啉对手性单醇的识别机理研究45-79
- 4.1 实验部分45-46
- 4.1.1 UV-Vis光谱的实验方法45
- 4.1.2 ~1H NMR滴定实验方法45
- 4.1.3 [Zn_3-1]与S-PEO形成的主客体化合物单晶的制备45-46
- 4.1.4 [Zn_3-1]与 1-(1-naphthyl)-ethanol形成的主客体化合物单晶的制备46
- 4.1.5 DFT计算方法46
- 4.2 结果与讨论46-77
- 4.2.1 UV-Vis光谱研究手性识别的机理46-61
- 4.2.2 ~1H NMR光谱研究手性识别机理61-65
- 4.2.3 单晶结构研究手性识别机理65-72
- 4.2.4 理论计算研究识别机理72-77
- 4.3 小结77-78
- 4.4 参考文献78-79
- 第五章 总结79-80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80-81
- 致谢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乔瑞瑞;孙静;杨春晖;肖强;崔育新;;吡啶酰胺类化合物中酰胺键异构化的变温核磁共振研究(英文)[J];波谱学杂志;2008年03期
2 郭丽,翁玲玲,郑虎;多官能团分枝状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Ⅳ.三方向醚-酰胺键型分枝状大分子的合成[J];化学学报;1997年06期
3 李志成;王辉辉;买文鹏;孔晓博;;酰胺的合成方法综述[J];广东化工;2013年03期
4 姚莹莹;张教强;;聚醚环酰胺键合剂的设计及合成路线[J];粘接;2009年10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艳媛;陈强;王婷婷;冯睿;卜显和;;基于含酰胺键配体的金属有机框架的构筑及其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3分会:晶体工程[C];2014年
2 韩海燕;徐兴然;陈力;杨艳;李华冲;唐光霞;杨大成;;含酰胺键克林沙星衍生物的简易合成法研究[A];有机合成创新—产业化的新动力——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有机合成化学与过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郭燕婷;李艳梅;朱振泰;赵玉芬;;磷酸化对肽脯酰胺键顺式含量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莉;均苯三甲酰胺键联三卟啉对手性单醇的识别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曾春姣;酰胺键联胞苷卟啉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章荣p,
本文编号:669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6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