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二吡唑硼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1:20

  本文关键词:二吡唑硼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抓氢键 二吡唑硼酸盐配体 合成 催化卡宾插入


【摘要】:本论文选择了三个9-硼双环壬烷类二吡唑硼酸盐配体,分别与CoCl_2、NiCl_2、Ni(acac)_2、CuCl_2、Cu(PPh_3)_2NO_3(I)、ZnCl_2、ZrCl_4和TiCl_4反应得到十一个配合物。我们对其中八个化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表征,在这些结构中,都存在着抓氢键类弱相互作用。抓氢键是一种弱的相互作用,常被用于活化惰性的C-H键,进而促进新的化学反应。我们首次基于抓氢键,设计了新型催化剂,并研究了部分配合物的催化性能。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以9-硼双环壬烷二聚体({(BBN)H}2)、吡唑(HpzR)(R=H,Me,iPr)和金属氢化物(氢化钠或氢化钾)为原料,以甲苯为溶剂,采用一锅法以较高产率合成了9-硼双环壬烷类二吡唑硼酸钠或钾盐配体[(BBN)BpR]-(R=H,Me,iPr)。配体[(BBN)Bp]-(1)与NiCl_2或Ni(acac)_2、CuCl_2、ZnCl_2以2:1的摩尔比进行反应,分别得到了相应的橘红色固体Ni[(BBN)Bp]2(4)、紫色固体Cu[(BBN)Bp]2(5)、无色固体Zn[(BBN)Bp]2(6)。1与ZrCl_4或TiCl_4以1:1的摩尔比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得到了相应的无色固体[(BBN)Bp]Zr Cl3·THF(9)和固体[(BBN)Bp]Ti Cl3(10)。1与Cu(PPh_3)_2NO_3(Ⅰ)在甲苯中反应,得到了无色固体[(BBN)Bp]Cu(PPh3)2(7)。配体1和Ni(acac)_2、Na Pz以1:1:1的摩尔比在二氯甲烷中反应,得到了橘红色双核配合物Ni2[(BBN)Bp]2(pz)2(11)。其中配合物4-7,11经过单晶X射线的结构表征。配体[(BBN)BpMe]-(2)与Cu(PPh_3)_2NO_3在甲苯中反应,得到了无色固体[(BBN)BpMe]Cu(PPh3)(8)。2与CoCl_2、ZnCl_2以2:1的摩尔比进行反应,相应的得到了紫色固体Co2[(BBN)BpMe]2(pzMe)2(12)、无色Zn2[(BBN)BpMe]2(pzMe)2(13)。其中配合物8和12经过单晶X射线的结构表征。配体[(BBN)Bpi Pr]-(3)与Cu(CH3CN)4PF6在甲苯中反应,得到了无色固体Cu2[(BBN)Bpi Pr]2(14)。化合物14经过单晶X射线的结构表征。除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之外,我们对上述所有化合物还进行了核磁共振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以及质谱分析。单晶结构研究表明,化合物7、8、14具有分子间弱C-H···Cu作用,属于抓氢键(Agostic interaction)或非抓氢键(Anagostic or Pregostic Interaction)。这些化合物催化卡宾插入N-H键反应的研究表明,抓氢键类弱相互作用可以起到类似于开关的作用。与底物相作用时,开关处于开的状态,底物得到活化;而生成产物离去后,弱相互作用则再次形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这种弱的相互作用受立体位阻效应和溶剂效应影响,从而影响催化效率:非配位溶剂,小位阻催化剂催化效率高;配位溶剂(THF),大位阻催化剂催化效率低。
【关键词】:抓氢键 二吡唑硼酸盐配体 合成 催化卡宾插入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前言10-26
  • 1.1 引言10
  • 1.2 抓氢键10-14
  • 1.2.1 抓氢键简介10-11
  • 1.2.2 抓氢键成键类型及表征手段11-14
  • 1.3 聚吡唑硼酸盐配体及其配合物14-23
  • 1.3.1 命名14-15
  • 1.3.2 合成15-23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23-26
  • 第二章 二吡唑硼酸盐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26-60
  • 2.1 研究背景26-28
  • 2.2 实验部分28-59
  • 2.2.1 测试仪器及使用条件28-29
  • 2.2.2 实验试剂及其纯化29-30
  • 2.2.3 原料的制备-双三苯基膦硝酸亚铜的合成30-31
  • 2.2.4 二吡唑硼酸盐配体[(BBN)Bp~R]-的合成31-33
  • 2.2.5 二吡唑硼酸单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33-36
  • 2.2.6 二吡唑硼酸双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36-38
  • 2.2.7 结果与讨论38-55
  • 2.2.8 产物结构表征55-59
  • 2.3 本章小结59-60
  • 第三章 二吡唑硼酸铜配合物催化N-H键插入反应性能研究60-68
  • 3.1 研究背景60-61
  • 3.1.1 苯甘氨酸乙酯类化合物的重要性60
  • 3.1.2 基于抓氢键的新型催化开关模型60-61
  • 3.2 实验部分61-66
  • 3.2.1 测试仪器及使用条件61
  • 3.2.2 实验试剂及其纯化61-62
  • 3.2.3 铜催化N-H键插入反应62
  • 3.2.4 结果与讨论62-66
  • 3.2.5 产物结构表征66
  • 3.3 本章小结66-68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68-70
  • 4.1 结论68
  • 4.2 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88
  • 附录88-102
  • 致谢102-10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4-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令,林柄栋,,李斌;3,5-二氯-1-甲基-4-吡唑羧酸的制备[J];精细化工;1996年02期

2 杨绪红;曹晓蓓;金小红;吴鸣虎;;吡唑并嘧啶酮的合成进展[J];有机化学;2013年10期

3 申桂英;嘧啶基吡唑衍生物[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1年22期

4 朱万仁,胡培植,李美英,吴成泰,黄筱玲;新型2,6-双(3,5-二取代吡唑基-1-羰基)吡啶的合成[J];有机化学;2004年03期

5 刘长令;本期推荐——吡唑系列化合物[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5年12期

6 高鸿雁;薛红;;二吡唑烷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6年04期

7 阿布拉江·克依木;海尼木·夏木西;;1,3-二苯基-5-氯-吡唑-4-甲醛腙类化合物的合成[J];化学试剂;2011年08期

8 黄生建;张春雷;徐灿闯;汪文婷;;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的合成[J];浙江化工;2012年12期

9 鲁源,崔秀芳,李占江,庞吉海,蔡孟深;吡唑类化合物的研究(Ⅵ)——吡唑[3,4-e]并-1,2,4-三嗪和吡唑[3,4-e]并-1,2,3,4-四嗪衍生物的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2期

10 王继军;;3(5)-甲基吡唑及其应用[J];川化;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强;席海涛;孟启;姜艳;陈娟;张秀芹;;吡唑酸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李建源;季丽;潘雪华;柏祝;贺海鹰;陈曙辉;李革;;一种3,5-二取代吡唑的合成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段鹏程;陈景获;刘亚美;杨光;;半刚性双吡唑与银,铜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刘亚美;张文华;段鹏程;杨光;;三吡唑与铜(Ⅰ)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周光华;安悦;韩晶;张兴晶;张元红;张宝丽;邢永恒;;4-硝基-3,5-二取代吡唑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潘爱清;唐良富;;有机功能化的双吡唑甲烷及其相关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吴鸣虎;胡继环;杨绪红;孙绍发;;6-芳基-3-氰基-5-烷氨基-1-对甲苯基-1H-吡唑并[4,3-d]嘧啶-7(6H)-酮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朱兴城;丁亚洲;张云黔;朱必学;;3,5-二甲基吡唑与锌(Ⅱ)配合物合成及性质[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乐玉平;蒋元松;万文;蒋海珍;邓红梅;郝健;;含氟吡唑衍生物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靳妍;;吡唑并三唑成色剂分散技术的研究[A];中国感光学会银盐专业委员会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超;新型吡唑羧酸衍生物及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任铁钢;中位芳基吡唑卟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桂远;吡唑羧酸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刘英贤;高效除草剂苯吡唑草酮的合成[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卢瑞;25%吡唑·毒氟磷悬浮剂的研制[D];广西大学;2016年

4 段炼;膦杂吡唑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马文霞;三吡唑膦硼钾配体及其铬、钴、镍、铊配合物的合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曹厚继;二吡唑硼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宁;碱促进的无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三取代吡唑衍生物的绿色合成[D];内蒙古大学;2016年

8 连松;糖基修饰的吡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黄敏;1-芳基-3-吡唑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孟庆洋;新型吡唑并吡啶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70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70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f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