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戊基瓜环的合成、分离及超分子自组装
本文关键词:环戊基瓜环的合成、分离及超分子自组装
更多相关文章: 环戊基取代六元瓜环 超分子自组装 分子夹 结构表征 量子化学计算
【摘要】:超分子化学(Superamolecular Chemistry),不同于主要靠共价键作用的分子化学,是一门主要依靠一些类似于范德华力、氢键、π-π堆积等这样的非共价键作用形成的一些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组装实体的一门学科。瓜环是在超分子领域继冠醚、环糊精及杯芳烃之后兴起的又一类新型高度对称的大环化合物。然而,普通瓜环因其苛刻的溶解条件限制了对其性质的进一步研究,也就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文合成了环戊基全取代六元瓜环,由于在瓜环的腰上引入环戊基,大大增加了瓜环的水溶性,在DMSO中的溶解性也优于普通瓜环,进一步构筑了其与稀土金属及部分碱金属、碱土金属的超分子自组装实体,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红外光谱等对自组装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环戊基苷脲与普通苷脲二聚体在浓盐酸中回流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对位二取代环戊基瓜环、对其与饵离子自组装体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yP6Q6与La~(3+)、Ce~(3+)、Pr~(3+)、Nd~(3+)均形成1:1的配合物,且与La~(3+)、Ce~(3+)、CyP6Q6与Pr~(3+)、Nd~(3+)形成的自组装体的结构类似,因稀土金属本身的性质差异而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利用能谱表征手段就CyP6Q6对轻稀土金属的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从混合物的能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CyP6Q6对Nd的富集效果相对于其他三种轻稀土是较差的,混合物中元素含量几乎为零,因此可以利用瓜环对轻稀土的选择性富集作用原理分离轻稀土混合物中的Nd元素。CyP6Q6-碱金属钾离子自组装体的晶体结构跟文献报道的类似,瓜环与金属离子作用比为1:2,分子间可以看到明显的纳米孔道;CyP6Q6-碱土金属钙、锶均形成了作用比为1:1的配合物,但是分子间没有出现纳米孔道。本文还以苯基苷脲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分子夹和一种小分子自组装体,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分子夹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11.023(7)?,b=17.413(11)?,c=12.612(8)?,α=90°,β=99.601(17)°,γ=90°,V=2386.88?~3,Z=48,R=0.08;自组装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8.3318(5)?,b=15.4294(9)?,c=15.8378(9)?,α=66.147(2)°,β=77.057(2)°,γ=77.504(2)°,V=1796.64?~3,Z=2,R=0.09。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分子夹结构确认无虚频,为稳定结构,计算所得分子夹偶极距为1.530×10-29cm,极性较大,因此该化合物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好;自组装体之间主要是氢键作用,也伴随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作用。
【关键词】:环戊基取代六元瓜环 超分子自组装 分子夹 结构表征 量子化学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前言8-18
- 1.1 超分子化学简介8
- 1.2 瓜环简介8-13
- 1.2.1 瓜环的结构特征8-9
- 1.2.2 瓜环的基本性质9
- 1.2.3 合成瓜环的主要中间体简介9-11
- 1.2.4 瓜环的研究进展11-13
- 1.3 瓜环的应用简介13-17
- 1.3.1 瓜环的分子识别作用13-14
- 1.3.2 瓜环的分子催化效果14
- 1.3.3 瓜环的分子包结14-15
- 1.3.4 瓜环的自组装和超分子自组装15-16
- 1.3.5 瓜环的其他应用16-17
- 1.4 本文工作17-18
- 第二章 环戊基取代瓜环的合成及其与金属离子超分子自组装实体的构筑18-28
- 2.1 环戊基全取代六元瓜环的合成18-20
- 2.1.1 主要仪器及试剂18
- 2.1.2 环戊基全取代瓜环的合成路线18
- 2.1.3 环戊二酮的合成18-19
- 2.1.4 环戊基取代苷脲的制备及合成条件探索19-20
- 2.1.5 环戊基取代苷脲二醚的制备20
- 2.1.6 环戊基全取代瓜环混合物的合成20
- 2.1.7 环戊基全取代六元瓜环的分离及结构表征20
- 2.2 环戊基全取代六元瓜环与氯化锌的超分子自组装实体的构筑20-23
- 2.3 CyP6Q6-ZnCl_2自组装体的吸附性质研究23-25
- 2.4 对称二环戊基六元瓜环的合成及其与铒离子的超分子自组装25-27
- 2.4.1 对称二环戊基六元瓜环的合成25
- 2.4.2 对称二环戊基六元瓜环的分离25
- 2.4.3 对称二环戊基六元瓜环与铒离子配合物的晶体结构25-27
- 2.5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环戊基全取代六元瓜环与轻稀土金属离子的超分子自组装实体的构筑28-42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28-29
- 3.2 ZnCl_2?2H_2O诱导CyP6Q6与La~(3+)、Ce~(3+)、Pr~(3+)、Nd~(3+)的配合物的制备29
- 3.3 CyP6Q6与La~(3+)、Ce~(3+)、Pr~(3+)、Nd~(3+)的晶体结构29-30
- 3.4 结果与讨论30-39
- 3.5 环戊基全取代六元瓜环在稀土分离中的应用39-40
- 3.6 本章小结40-42
- 第四章 环戊基全取代六元瓜环与其他金属离子超分子自组装实体的构筑42-56
- 4.1 主要仪器及试剂42
- 4.2 CyP6Q6与碱/碱土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制备42-43
- 4.3 结果与讨论43-54
- 4.4 本章小结54-56
- 第五章 苯基苷脲衍生物—一种分子夹的合成及晶体结构56-63
- 5.1 主要仪器与试剂57
- 5.2 分子夹的合成57
- 5.3 分子夹的表征57-58
- 5.4 分子夹的晶体结构58-61
- 5.4.1 分子夹单晶的制备58
- 5.4.2 结果与讨论58-61
- 5.5 量化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61-62
- 5.6 本章小结62-63
- 第六章 一种小分子自组装体的晶体结构及量子化学计算63-70
- 6.1 实验仪器与试剂63
- 6.2 自组装体的合成63
- 6.3 自组装体的晶体结构63-66
- 6.4 自组装体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66-69
- 6.5 本章小结69-70
- 第七章 结论70-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80
- 附录 180-89
- 附录 289-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绪强,张桂玲,薛赛凤,陶朱;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化合物——瓜环的合成与分离研究进展[J];贵州化工;2003年04期
2 杜莹,薛赛凤,牟兰,祝黔江,陶朱,张建新;瓜环与喹啉及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8期
3 姚晓青,唐永,巩育军;瓜环与链状客体自组装结构模式的考察[J];茂名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丛航,杨帆,陶朱,张建新;二氯化二(N-甲基-N'-苄基-乙二胺)(二水)合镍的合成及其与瓜环相互作用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3期
5 毕强;李东亮;;瓜环衍生物及其制备[J];化工之友;2006年11期
6 毕强;胡英鹏;杨琴;马彩莲;李东亮;;水-盐酸两步法分离瓜环混合物[J];有机化学;2007年07期
7 郭陈刚;蔡秀琴;;改性瓜环-溴甲基取代瓜环的合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年09期
8 李国平;柯美珍;阙剑钦;张励莉;;部分甲基取代瓜环合成技术的改进与分离的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侯洪波;刘忆明;杨鸾芳;薛赛凤;陶朱;;甲基乙基取代瓜环的合成及表征[J];高师理科学刊;2008年02期
10 徐威;李东亮;马彩莲;贾新刚;;瓜环晶体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峰;吴立辉;张云黔;陶朱;祝黔江;薛赛凤;;环戊基全取代瓜环的合成及其结构[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佟玲;牟兰;薛赛凤;陶朱;祝黔江;曾f^;;瓜环诱导苯基咪唑室温磷光[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丛航;杨帆;陶朱;张建新;;二氯化二(N-甲基-N’-苄基-乙二胺)(二水)合镍的合成及其与瓜环自组装结构的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向双春;文彬;薛赛凤;祝黔江;陶朱;;一些新型取代苷脲的合成及表征[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桂玲;牟兰;陶朱;薛赛凤;祝黔江;;瓜环与金、铂、银贵重金属的共沉淀[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孟飞;薛赛凤;陶朱;;环戊基全取代五元瓜环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7 周发根;陶朱;张云黔;薛赛凤;祝黔江;;六甲基五元瓜环与K~+构成的分子项链[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8 田中成;丛航;薛赛凤;陶朱;祝黔江;;单甲基、环己基混合取代瓜环的合成与分离[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9 张虹;薛赛凤;陶朱;;三种瓜环对6-苄基胺基嘌呤的增溶影响[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10 张婷;张云黔;祝黔江;陶朱;;六元瓜环与镉(Ⅱ)离子形成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牟兰;瓜环与药物分子自组装体系结构及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2 刘静欣;瓜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张同艳;紫菁类染料与八元瓜环的自组装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黄英;瓜环与含氮杂环类农药的分子自组装及应用基础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5 李志勇;瓜环与荧光染料的自组装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姜松;瓜环与紫精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光学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曹敏纳;基于瓜环的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董南;瓜环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及雷公藤化学成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峰;系列改性苷脲、环戊基取代瓜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贵州大学;2008年
2 孟飞;改性瓜环—环戊基取代瓜环的合成及分离[D];贵州大学;2006年
3 毕强;模板试剂法合成瓜环及瓜环改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陈顺伟;二恶英类化合物生成及检测机理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胡力云;瓜环及CdS改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及性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路;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7 杨波;瓜环与线型、枝状分子的超分子自组装[D];贵州大学;2015年
8 颜丽芬;基于改性瓜环的气相毛细管柱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9 侯海婷;全羟基瓜环与多酸的相互作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10 张德清;反式六元瓜环的合成、分离及超分子自组装[D];贵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1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7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