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等离子体炬质谱直接分析水中镉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波等离子体炬质谱直接分析水中镉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波等离子体炬(MPT) 等离子体质谱 镉 水
【摘要】:建立了一种测量水中痕量镉的质谱电离新方法。以微波等离子体炬(MPT)为离子源,结合质谱仪器可直接分析水样而无需任何样品预处理。水样直接通过雾化器雾化形成气溶胶,气溶胶经加热冷却循环及浓硫酸干燥后,由MPT中心管道引入等离子体,产生的离子采用四极杆质谱仪(QMS)检测,得到镉的MPT特征质谱。根据镉的特征质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4Cd的信号强度与溶液中镉离子浓度在300~3 000n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可达0.994 96,检出限(LOD)为72.7 ng/L。对实际水样(自来水、太湖湖水、赣州龙南井水、矿泉水)进行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0.6%~112.2%,10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7.1%~21.5%,单个样品测试可在2~3 min内完成。因此,MPT质谱法对水中有害金属镉的快速测量具有一定优势,作为传统ICP质谱检测的有力补充,可以发展成为在线分析方法,应用于环境水、生活水质量监控等领域。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材料学院;
【关键词】: 微波等离子体炬(MPT) 等离子体质谱 镉 水
【基金】: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2011YQ14015009)
【分类号】:X832;O657.63
【正文快照】: 镉(Cd)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元素,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对人体有毒害。人体若摄入过量镉会导致骨骼疼痛、肌内萎缩等症状,严重者会引发肺、前列腺和肾脏等部位的癌变。为此我国严格规定了饮用水中镉含量的上限[1]。随着工业排放的影响和污染的加剧,环境和生活用水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利民,杨丽君,张吉才,辛长波;ICP-AES测定饮用天然矿泉水中10种微量元素[J];光谱实验室;2005年01期
2 田久英;卢菊生;吴宏;;阻抑过氧化氢氧化偶氮胂Ⅰ褪色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铅和镉[J];冶金分析;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但德忠;沈璐;祝艳涛;;环境样品分析[J];分析试验室;2006年06期
2 汤志勇;邱海鸥;郑洪涛;;岩石矿物分析[J];分析试验室;2008年10期
3 马燕;李华;肖艳;;ICP-AES法同时测定树脂样品中的15种金属元素[J];分析试验室;2008年S2期
4 宋学省;;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铅[J];光谱实验室;2012年05期
5 李永华;邹晓燕;李海蓉;叶必雄;虞江萍;杨林生;王五一;;河南夏邑县长寿现象与饮用水水质的关系[J];地球与环境;2013年05期
6 周炜;熊海龙;冯国栋;于爱民;陈焕文;;气动雾化进样-微波等离子体炬全谱仪测定矿泉水中的Na,Mg,Ca,Li,Sr[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年06期
7 查美雄;董静;;锂的分析现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年09期
8 李永华;姬艳芳;杨林生;李顺江;;采选矿活动对铅锌矿区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9 罗琼;周炼;付郴生;;微量元素分析在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中的应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年03期
10 吕小园;张志荣;陈新焕;杨万彪;肖家勇;陈练;;ICP-AES法同时测定饲料添加剂硫酸锌中的铁、锰、铅、镉[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4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范艳平;快速检测水中六价铬和铅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崔萌;Ⅱ型糖尿病患者血中磷、钙、镁、铁、铜、锌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D];河北大学;2006年
3 曾爱民;免试剂离子色谱在饮料分析中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许秋梅;等离子体光谱联用技术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书然;分子光谱法同时测定吩噻嗪类化合物的新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韩笑;河北省满城县旅游开发中若干问题的深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范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油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及营养价值分析[D];河北大学;2007年
8 高应梅;纳米探针在痕量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王萍;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在某些环境和食品复杂体系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丽;杨迎春;徐洁;徐成华;叶芝祥;;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铋[J];分析试验室;2007年02期
2 施丽飞;薛大方;徐恒瑰;刘辉;滕文锋;;ICP-MS测定三种抗肿瘤中成药中铅镉汞砷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5期
3 黄湘源,陈永晖,徐春秀;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镉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1年02期
4 祁争健,王瑞,王宏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香烟烟气中重金属的含量[J];分析测试学报;2004年04期
5 王立世,费新平,张水锋,张永清;毛细管电泳单脉冲伏安测定重金属铜铅锌镉[J];分析测试学报;2005年01期
6 孙登明,张振新,龚永俊,王国成;萃取阻抑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硫脲[J];分析测试学报;2005年02期
7 王爱香;;溴酸钾氧化甲基橙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铅[J];冶金分析;2006年03期
8 李侠;柳玉英;;阻抑溴酸钾氧化甲基红褪色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镧[J];冶金分析;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南;刘淼;刘小雪;陈嵩岳;昝牧然;杨翔宇;;用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污染物[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6期
2 辛仁轩;;微波等离子体光谱技术的发展(二)[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3年01期
3 金钦汉;于爱民;张强;张寒琦;王凤池;李艳秋;;常压氦微波等离子体的获得及其光谱分析特性的初步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4年05期
4 徐文国,于爱民,刘军,金钦汉,张晓梅;微波等离子体条件下氨的合成[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1年02期
5 郑新顺;微波在化学工业上的应用[J];化学世界;1981年03期
6 金钦汉,王芬蒂,G.M.Hieftje;微波等离子体炬光源基本特性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0年12期
7 胡征,王喜章,吴强,徐华,苗水,陈懿;多功能微波等离子体化学反应装置及其应用[J];化学通报;2001年01期
8 锡环;;微波等离子体技术[J];江苏丝绸;2003年06期
9 李伟;赵勇;季天仁;徐跃民;;微波等离子体栅的特性研究[J];材料导报;2007年S2期
10 于爱民;金钦汉;;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研制及应用[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建华;;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应用进展[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2 张庆;张贵新;王黎明;王淑敏;;新型开放式微波等离子体炬的产生及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3 苏含;刘长林;熊礼威;刘繁;;大气微波等离子体射流装置研究及实验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4 李承跃;刘国;顾爱军;季天仁;;一种新型微波等离子体七角腔的仿真与优化设计[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郭华聪;谢必正;;微波等离子体辅助多离子束反应共溅射装置[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6 张敬恩;;微波等离子发光技术简介[A];海峡两岸第十三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6年
7 解宏端;孙冰;朱小梅;;常压下微波等离子体去除全氟化碳温室气体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8 张泽渤;;纳秒微波等离子体光源[A];第四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9年
9 师宇华;梁悦;茹鑫;于翠;于爱民;张寒琦;金钦汉;;氧气屏蔽的氩微波等离子体炬光源发射特性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淑敏;张贵新;张庆;刘亮;;微波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诊断[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许鹤;绽放的花蕾[N];吉林日报;2000年
2 ;“九五”期间仪器仪表科研成果展示[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育明;谐振腔耦合微波等离子体的光谱辐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冯国栋;小型微波等离子体炬全谱仪的研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解宏端;常压下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四氟化碳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张体强;质谱法用微波等离子体常压解吸电离源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文;微波等离子体产生及甲烷制氢应用初探[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程广山;微波等离子体条件下甲烷偶联反应参数的测量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张钦;微波等离子体偶联甲烷制C2烃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张晓辉;同轴ECR微波等离子体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长林;大气压微波等离子体射流装置设计及实验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6 王冬雪;微波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放电装置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新;大气压氮载气微波等离子体炬的发射光谱诊断及其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8 牛雁军;微波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反应制氢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9 张宝芳;微波等离子体的静电探针测试系统的研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徐茂春;双气流稳定的大气压微波等离子体炬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2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7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