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对钽基半导体光学及磁学性能的调控研究
本文关键词:掺杂对钽基半导体光学及磁学性能的调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Ta_2O_5 NaTaO_3 水热法 光催化 磁性
【摘要】:近年来,利用太阳能光催化水解制氢产生清洁可替代能源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半导体光催化剂作为实现从太阳能向化学能转变的重要载体得到了广泛关注。而钽基半导体氧化物由于其产氢活性高、化学结构稳定、耐酸碱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和自旋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由于该类型半导体氧化物的带隙能都在3.8 eV-4.0 eV,其光响应范围主要在紫外光区,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小,制约了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离子掺杂是拓宽半导体光响应范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本论文主要以钽基半导体氧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离子掺杂实现其光学带边的调控以及磁学性能的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TaN为反应源,采用水热法在HF水溶液中制备出在可见光有吸收的自掺杂N-Ta2O5光催化剂。N自掺杂可以使Ta_20_5的带隙从4.0 eV降低为2.2 eV,使其在可见光产生较强吸收。选取亚甲基蓝为降解源,通过结晶度优化可以大幅提高其催化活性,测定了所得样品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效率达到80%。(2)以Ta_20_5为反应源,在强碱性NaOH水溶液中,用FeCl3·6H2O作为Fe掺杂源,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钙钛矿型结构的纳米复合物NaTaO_3。在NaTaO_3中掺杂金属元素Fe一方面调控其光学带隙以使其在可见光下有较强吸收,另一方面调控其磁学特性。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结果表明,Fe掺杂有效地改变了NaTaO_3的吸收特性,光吸收带边从紫外光区红移到可见光区,带隙能逐渐降低到1.77 eV。磁测量结果表明,掺杂后的样品在室温下表现出明显铁磁性。这是因为Fe掺杂替代高化合价的Ta后,邻近磁性原子通过氧位产生的双交换与超交换耦合作用诱导了铁磁性的产生。同时,掺杂导致的氧空位也是铁磁性产生的另一个因素。(3)以Ta_20_5为反应源,在强碱性NaOH水溶液中,分别用MnSO4·H2O和Co(NO3)2·6H2O作为(Mn、Co)掺杂源,采用水热法合成单掺杂的Mn-NaTaO_3和Co-NaTaO_3。结果表明Mn、Co掺杂也同样能够调控NaTaO_3的光学带隙和磁学特性。UV-vis测试表明Mn和Co元素的掺杂可以使NaTaO_3的吸收带边由紫外光区扩展到可见光区范围,对应的带隙能分别降到1.72 eV和1.56 eV。掺杂后样品均表现出低温铁磁性,样品NaTa1-xMnxO3的铁磁性随着掺杂量的增多而逐渐增强;而样品NaTa1-xCoxO3的铁磁性则随掺杂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总之,我们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体系的钽基半导体纳米材料,通过自掺杂的方法制备出了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N-Ta2O5,通过过渡金属(M=Mn、Fe、Co)掺杂NaTaO_3纳米立方晶实现了光学带隙和磁性的同时共同调控,这些能带调控方法为未来光催化剂及半导体存储器件的研发和利用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Ta_2O_5 NaTaO_3 水热法 光催化 磁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综述10-18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
- 1.2 光催化剂的作用原理10-12
- 1.3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改性技术12-15
- 1.4 钽基钙钛矿氧化物的研究进展15-16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16-18
- 2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表征测试18-24
- 2.1 前言18
- 2.2 化学试剂和实验设备18-19
- 2.3 样品的表征测试19-24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19
-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19-20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20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20-21
-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21
- 2.3.6 振动样品磁强计21-22
- 2.3.7 超导量子干涉仪22
- 2.3.8 电子顺磁共振22-24
- 3 氮自掺杂Ta_2O_5微球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24-30
- 3.1 引言24
- 3.2 实验部分24
- 3.3 结果与讨论24-28
- 3.4 本章小结28-30
- 4 Fe掺杂对Na TaO3光学与磁学性能的调控30-40
- 4.1 引言30
- 4.2 实验部分30
- 4.3 结果与讨论30-38
- 4.3.1 Fe掺杂NaTaO_3纳米立方晶的结构-形貌分析30-34
- 4.3.2 Fe掺杂NaTaO_3半导体的光学性质34-36
- 4.3.3 Fe掺杂NaTaO_3半导体的磁性性质36-38
- 4.4 本章小结38-40
- 5 Mn/Co掺杂对NaTaO_3光学与磁学性能的调控40-46
- 5.1 引言40
- 5.2 实验部分40
- 5.3 结果与讨论40-45
- 5.3.1 Mn、Co掺杂NaTaO_3纳米立方晶的结构-形貌分析40-42
- 5.3.2 Mn、Co掺杂NaTaO_3纳米立方晶的光学性质分析42-43
- 5.3.3 Mn、Co掺杂NaTaO_3纳米立方晶的磁学性质43-45
- 5.4 本章小结45-46
- 6 结论46-48
- 致谢48-50
- 参考文献50-54
- 附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安林,张自淑,潘峰;气相沉积铁钇多层膜的磁学性能[J];金属热处理;2001年12期
2 胡书春,周祚万;纳米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合成及磁学性能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3 晓克;;日本科技厅近期稀土研究的成果[J];稀土信息;1992年11期
4 向霞,祖小涛,张传飞,雷家荣,朱莎,王鲁闵;离子注入金红石单晶生成的金属Ni纳米晶的磁学性能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3期
5 李小丽,许小红,武海顺;[FePt/C]_n多层膜的结构和磁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9期
6 文明;柏玮;李少林;李建;李必波;李强;张志伟;;超小型Fe_3O_4纳米的磁学性能测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刘先松;曾桓兴;张庶元;谭舜;万召奎;陈学元;;纺缍形γ—Fe_2O_3的制备和磁学性能的研究[J];无机盐工业;1993年06期
8 严学华;程晓农;李长生;Ralf Hauser;Ralf Riedel;;金属/聚合物转化陶瓷复合材料的原位反应合成和磁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11期
9 喇培清;胡苏磊;白亚平;魏玉鹏;;等温处理对块体纳米晶Fe_3Al材料磁学性能的影响[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刘志权,黑祖昆,关若男,李日升;在Fe_4N中观察到N原子的可能性[J];电子显微学报;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魏晓雪;宋成;耿魁伟;曾飞;潘峰;;Co/V金属多层膜的亚稳结构及其磁学性能[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李正操;柳百新;;离子束操纵在若干Ag基合金系统中制备新型非平衡固体微结构[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丹;杨国华;耿魁伟;谷宇;曾飞;潘峰;;Fe/Sm薄膜的微结构与磁学性能的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小丽;许小红;;[FePt/AIN)_n多层膜的结构和磁学性能[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艾家和;耿魁伟;杨国华;曾飞;高阳;潘峰;;Ag层厚度对NiCo/Ag多层膜的微结构及磁学性能的影响[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张健;奚正平;张文彦;杨延安;周颖刚;;奥氏体不锈钢纤维/铜复合体磁学性能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7 胡书春;徐晓玲;周祚万;;磁性纳米材料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电磁学性能研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8 多永正;常永勤;郭佳林;龙毅;强文江;;气相沉积法制备Co掺杂ZnO纳米线的磁学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玉雪;钨酸盐功能性纳米材料的液相化学合成与磁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王其磊;密封用磁性NBR/Fe_3O_4复合材料与NBR/SrO·6Fe_2O_3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与磁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英超;取向尖晶石基薄膜的层状前驱体法制备及其磁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4 涂益友;高速大应变冷拔钢丝的组织和力学性能[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武倩;高硬高强Fe-Ni-P磁性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相忠诚;MoS_2基材料的电化学及磁学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6年
3 张利国;掺杂对钽基半导体光学及磁学性能的调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包柳;不同微结构三氧化二铁的水热合成及其磁学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韬;BaTiO_3/CoFe_2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磁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6 李甜;磁性诱发两相分离型Co-V基合金薄膜的制备与磁学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王雪;α-Fe_2O_3立方体尺寸依赖的磁学性能及其AgCl@α-Fe_2O_3增强的光催化性能[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艺蕾;稀土羧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分子磁学性能[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黄艳;手性聚苯胺的制备及其电磁学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姜林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YIG(Y_3Fe_5O_(12))粉体及其磁学性能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672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7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