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多巴胺的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制备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基于聚多巴胺的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制备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聚多巴胺 金/银纳米粒子 丙烯酰胺 三聚氰胺
【摘要】:拉曼光谱是一种振动光谱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克服了普通拉曼低灵敏度的缺点,能提供具有结构特征的分子水平信息,广泛应用于痕量样品的分析检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SERS基底的制备。其中,贵金属纳米粒子是最常用的SERS基底。贵金属纳米粒子溶胶,由于其易制备和SERS活性较高,常被应用于SERS检测,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容易团聚,因此高稳定性的SERS活性基底的制备,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聚多巴胺,具有氨基、酚羟基等活性官能团,能够对基底表面进行修饰,并且能够绑定并还原金属离子。因此,我们将聚多巴胺的粘附性、螯合能力及还原性与金属纳米粒子相结合,制备具有特殊形貌的聚多巴胺/银复合纳米材料作为SERS基底。本文制备基于聚多巴胺的SERS基底,用于环境和食品检测。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利用聚多巴胺的粘附性、反应性对基底(石英片、保鲜膜、滤纸)进行表面修饰,同时利用其还原性,原位还原银离子,制备出高效的、稳定的二维聚多巴胺/银SERS基底。通过一系列的表征及优化后,4-巯基吡啶最低检测浓度可低至0.1 n M,线性范围在0.1 n M到1000 n M之间,线性相关性为0.989。该方法可以用于制备便宜、柔性的SERS基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2、丙烯酰胺(AAm),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不饱和的小分子。人体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接触丙烯酰胺,饮水是其中的一条途径。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快速检测水中的丙烯酰胺SERS方法。以聚多巴胺为模板,利用聚多巴胺中残余的邻二羟基的螯合能力和还原性,合成“荔枝状”的PDA@Ag NPs复合纳米结构,并且进行一系列的表征及优化。将该基底用于对水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最低检测线可低至0.04μg/L,在0.1-1000μg/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84.1%-112.5%。因此可见,基于PDA@Ag NPs的拉曼检测丙烯酰胺的方法简单快捷,准确高效。3、三聚氰胺,由于其高含氮量,常被其混入掺水或劣质生鲜奶中,可以在检测中造成蛋白质含量达标的假象,而长期食用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快速检测牛奶中的三聚氰胺SERS方法。以聚多巴胺作为保护层,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Au@Ag@PDA复合粒子,并进行一系列的表征。用该粒子作为SERS基底,用于对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测定三聚氰胺的线性范围为线性范围在0.5到20μg/L之间,线性相关性为0.972,检出限为0.3μg/L,在牛奶中的回收率为89.4%-109.5%。因此,基于Au@Ag@PDA检测三聚氰胺的拉曼方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聚多巴胺制备的SERS基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重现性,能够实现对丙烯酰胺、三聚氰胺的拉曼检测,实验结果较理想,在环境检测及食品安全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聚多巴胺 金/银纳米粒子 丙烯酰胺 三聚氰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24
- 1.1 拉曼光谱概述8-9
- 1.2 拉曼散射的类型9-11
- 1.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11-17
- 1.3.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现象11
- 1.3.2 表面增强拉曼的基本原理11-13
- 1.3.3 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基底13-17
- 1.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应用17-19
- 1.4.1 食品安全17
- 1.4.2 环境检测17
- 1.4.3 生物医学应用17-18
- 1.4.4 表面吸附及催化反应18
- 1.4.5 与其他技术的联用18
- 1.4.6 目前存在的问题18-19
- 1.5 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19-22
- 1.5.1 聚多巴胺的简介19
- 1.5.2 聚多巴胺的聚合机理19-20
- 1.5.3 聚多巴胺的性质20-22
- 1.6 本论文的构想22-24
- 1.6.1 二维聚多巴胺/银基底的制备及应用22
- 1.6.2“荔枝状”PDA@AgNPs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应用22-23
- 1.6.3 Au@Ag@PDA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应用23-24
- 第二章 二维聚多巴胺/银拉曼增强基底的制备与应用24-35
- 2.1 引言24-25
- 2.2 实验方法25-26
- 2.2.1 试剂与材料25
- 2.2.2 仪器25
- 2.2.3 PDA/AgNPs二维基底的制备25
- 2.2.4 PDA/AgNPs二维基底的优化25-26
- 2.2.5 PDA/AgNPs二维基底的应用26
- 2.3 结果与讨论26-34
- 2.3.1 PDA/AgNPs二维基底的制备及表征26-28
- 2.3.2 PDA/AgNPs二维基底的优化28-33
- 2.3.3 PDA/AgNPs基底的应用33-34
- 2.4 结论34-35
- 第三章“荔枝状”聚多巴胺/银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应用35-47
- 3.1 引言35-36
- 3.2 实验方法36-37
- 3.2.1 试剂与材料36
- 3.2.2 仪器36
- 3.2.3“荔枝状”PDA@AgNPs基底的制备36-37
- 3.2.4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检测37
- 3.2.5 实际样品的检测37
- 3.3 结果与讨论37-46
- 3.3.1“荔枝状”PDA@AgNPs的制备及表征37-39
- 3.3.2“荔枝状”PDA@AgNPs的优化39-43
- 3.3.3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检测43-45
- 3.3.4 实际样品的检测45-46
- 3.4 结论46-47
- 第四章 Au@Ag@PDA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应用47-54
- 4.1 引言47-48
- 4.2 实验方法48-49
- 4.2.1 试剂与材料48
- 4.2.2 仪器48
- 4.2.3 Au@Ag@PDA的制备48
- 4.2.4 三聚氰胺水溶液的检测48-49
- 4.2.5 实际样品的检测49
- 4.3 结果与讨论49-53
- 4.3.1 Au@Ag@PDA的制备及表征49-51
- 4.3.2 Au@Ag@PDA性能的优化51
- 4.3.3 三聚氰胺水溶液的检测51-52
- 4.3.4 实际样品的检测52-53
- 4.4 结论53-54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4-55
- 5.1 结论54
- 5.2 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6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和;陈玉澄;张荣庭;董锡裕;刘长义;;L-卡别多巴的合成工艺改进[J];医药工业;1982年09期
2 肖中宜;尿中儿茶酚胺,多巴,多巴胺与5-羟吲哚醋酸[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0年02期
3 胡芳,李永键;6-溴-L-多巴的合成研究[J];核技术;1992年10期
4 ;震颤麻痹治疗剂—L-多巴的试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73年01期
5 王幼筠;;多巴胺精细合成工艺[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6 ;多巴胺与记忆力密切相关[J];中国食品学报;2013年08期
7 芮亚然;刘维国;李冬玲;张严;;多巴胺D2受体的同源模建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2年04期
8 向灿辉;;多巴胺在硫醇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3期
9 彭珍荣;万品珍;;L-酪氨酸合成L-多巴的研究[J];氨基酸杂志;1989年04期
10 邓培红;张军;黎拒难;;聚氨基乙酸修饰碳黑微电极同时测定多巴胺和抗坏血酸[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熙东;赵宝东;赵春玉;刘玉玲;李艳芹;;辅酶Q10对多巴胺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叶谦;周峰;;仿生多巴胺衍生物用于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洪岩;宋文霞;郑向雨;刘菲;饶艳伟;;肾脏局部多巴胺对NHE3、ENaC的调控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4 华亮;成佳;朱琼;吴霞琴;;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同时检测[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芳;苏松坤;;昆虫多巴胺的研究进展[A];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集[C];2008年
6 余昌敏;罗明;曾钫;郑方远;吴水珠;;基于环糊精的选择性检测多巴胺的多孔硅粒子的制备[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段语晖;王超展;卫引茂;;合成功能化固相萃取吸附剂有效分离富集多巴胺[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8 吴春林;王贺云;黎川;魏忠;;聚氯乙烯电纺膜表面多巴胺修饰及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1分会: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C];2014年
9 宋丽军;;2例多巴胺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许春萱;王丹利;;基于铁氰化铈纳米膜修饰玻碳电极测定多巴胺[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敏;多巴胺与永恒的爱[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2 覃永年;多巴基地全面走出困境[N];中国体育报;2003年
3 孙国根;多巴胺D2受体对觉醒行为起重要调控作用[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孟军;多巴基地:打造世界一流训练基地[N];青海日报;2006年
5 记者 孟军;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发挥大作用[N];青海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侯志红;马家军待解之谜[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7 记者 孟军;多巴体育基地成为“国家级”[N];青海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薛原;中国田径蓄势多巴[N];人民日报;2000年
9 实习生 连微静邋记者 许琦敏;多巴胺控制果蝇“恋爱倾向”[N];文汇报;2008年
10 赵雪银;低浓度多巴胺也可升压[N];健康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菲;多巴胺D_1类受体对对氧磷酶2的调节在肾脏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张阳;多巴胺/D2受体轴在脑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王伟文;多巴胺-DARPP32信号在前脑神经元兴奋性毒性及癫痫发作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田明秀;外源性多巴胺对SH-SY5Y分化细胞毒性作用机制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栗超跃;多巴胺神经毒性与帕金森病关系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汪世溶;刺激模式对大鼠在体(in vivo)多巴胺分泌的调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7 李洪涛;多巴胺类似物抑制α-synuclein蛋白积聚的分子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8 杨茜;多巴结构用于材料表面的仿生修饰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蒋金泓;基于多巴胺自聚—组装行为的聚合物分离膜表面修饰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洪仕君;甲基苯丙胺依赖鼠相关脑区多巴胺转运体、D1和D2受体、五羟色胺转运体表达及依赖机制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冰;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多巴胺反应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仲晓燕;基于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的肿瘤放化疗协同治疗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郑述祥;仿生粘附纳米TiO_2合成及其固载脂肪酶界面特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4 赵超;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IL-88(Fe)在多巴胺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刘书君;聚多巴胺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6年
6 王佩兰;基于聚多巴胺的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制备及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卫;仿生多巴胺在光催化和光引发聚合中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8 华文熙;多巴胺导电水凝胶心肌补片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心肌梗死的修复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9 李琳;多巴胺经D2类受体抑制脂多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10 张世思;脑内多巴胺活动水平对大鼠新颖寻求行为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72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7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