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固体推进剂组分快速测试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15:29

  本文关键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固体推进剂组分快速测试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固体推进剂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组分混合特性 定量校正模型 实时检测


【摘要】:传统的固体推进剂组分测试方法比较滞后,为了达到快速测试的目的,新型的、便携的测试方法亟须建立。本文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固体推进剂组分的混合特性,分别对模拟推进剂配方体系中的两固体组分和三固体组分与水之间的混合进行了测试,用两种不同的混合均匀性分析方法对物料的在线检测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模拟推进剂配方体系中的两固体组分含水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VB、MA和水的混合体系以均值归一化光谱预处理结果为最优,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组分模型以PVB为最好,其决定系数为0.9888;在NC、MA和水的混合体系中,以一阶导数的光谱预处理方式为最优,组分NC和MA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976。其次,研究了模拟推进剂配方体系中的三固体组分含水样品的光谱数据,在PVB、MA、Al粉和水的体系中,以矢量归一化的光谱预处理方式为最优,在使用偏最小二乘法所建立的组分模型中,以组分MA的模型为最好,其决定系数为0.9914;在NC、NG、RDX和水的体系中,以均值归一化的光谱预处理方式为最优,其中组分MA的定量校正模型最好,其模型决定系数为0.9923。最后,使用建立的三固体组分含水的样品定量校正模型对样品在实时混合过程测试的光谱进行预测,各组分含量的CV值和样品总的MBSD值均逐渐减小,随时间也趋于稳定,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样品各组分之间的混合越来越均匀。可以发现,这两种分析方法均可以很好的对样品的混合均匀性进行很好的判断。结果表明,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分析时间相对传统分析方法而言,大大缩短,对固体推进剂组分进行快速定量测试是可行的。
【关键词】:固体推进剂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组分混合特性 定量校正模型 实时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512;O657.3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0
  • 1.1 固体推进剂组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10-11
  • 1.1.1 色谱法10
  • 1.1.2 X射线荧光光谱法10
  • 1.1.3 近红外光谱法10-11
  • 1.2 基于光谱测量的物料混合均匀性判定方法11-12
  • 1.2.1 样品组分变异系数判定法11
  • 1.2.2 样品移动窗口标准差判定法11-12
  • 1.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简介12-16
  • 1.3.1 近红外光谱12
  • 1.3.2 近红外光谱仪12-13
  • 1.3.3 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13-15
  • 1.3.4 化学计量学方法15-16
  • 1.3.5 近红外分析的评价参数16
  • 1.4 近红外分析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16-19
  • 1.4.1 食品17
  • 1.4.2 药品17
  • 1.4.3 农业17-18
  • 1.4.4 军工18
  • 1.4.5 其他18-19
  •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19-20
  • 1.5.1 本课题研究背景、意义19
  • 1.5.2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19-20
  • 2 实验部分20-24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20-21
  • 2.1.1 实验原料20
  • 2.1.2 实验仪器20-21
  • 2.2 样品制备21-24
  • 2.2.1 两组分固体推进剂含水样品的制备21-22
  • 2.2.2 三组分固体推进剂含水样品的制备22
  • 2.2.3 三组分固体推进剂含水样品体系在线实时检测样品的制备22-24
  • 3 两组分固体推进剂含水样品组分测试研究24-40
  • 3.1 各代用组分的近红外光谱24-25
  • 3.2 聚乙烯醇缩丁醛、三聚氰胺含水混合体系测试25-31
  • 3.2.1 原始近红外光谱25-26
  • 3.2.2 样品体系主成分分析26
  • 3.2.3 组分PVB、MA和水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26-30
  • 3.2.4 内部预测验证结果30-31
  • 3.3 硝化棉、三聚氰胺两组分含水混合体系测试31-37
  • 3.3.1 原始近红外光谱31-32
  • 3.3.2 样品体系主成分分析32
  • 3.3.3 组分NC、MA和水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32-36
  • 3.3.4 内部预测验证结果36-37
  • 3.4 本章小结37-40
  • 4 三组分固体推进剂含水样品组分测试研究40-55
  • 4.1 聚乙烯醇缩丁醛、三聚氰胺和铝粉含水混合体系测试40-47
  • 4.1.1 原始近红外光谱40
  • 4.1.2 样品体系主成分分析40-41
  • 4.1.3 组分PVB、MA、Al粉和水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41-45
  • 4.1.4 内部预测验证结果45-47
  • 4.2 硝化棉、硝化甘油和黑索金含水混合体系测试47-54
  • 4.2.1 原始近红外光谱47
  • 4.2.2 样品体系主成分分析47-48
  • 4.2.3 组分NC、NG、RDX和水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48-52
  • 4.2.4 内部预测验证结果52-54
  • 4.3 本章小结54-55
  • 5 三组分固体推进剂含水样品在线实时检测研究55-63
  • 5.1 聚乙烯醇缩丁醛、三聚氰胺、铝粉含水样品的实时混合检测55-59
  • 5.1.1 样品中各组分动态在线检测结果55-56
  • 5.1.2 样品实时混合均匀性分析56-59
  • 5.2 硝化棉、硝化甘油、黑索金含水样品的实时混合检测59-61
  • 5.2.1 样品中各组分动态在线检测结果59-60
  • 5.2.2 样品实时混合均匀性分析60-61
  • 5.3 本章小结61-63
  • 6 结论与展望63-65
  • 6.1 结论63-64
  • 6.2 展望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2
  • 附录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平;李军;赵孝彬;王晨雪;;固体推进剂危险源的定量评估方法[J];火炸药学报;2007年03期

2 李世鹏;王宁飞;刘云飞;谭惠民;;固体推进剂组分数据库系统的结构设计[J];火炸药学报;2007年04期

3 韩启龙;王煊军;蒋大勇;;报废固体推进剂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8年06期

4 李东;黄国臣;周长省;陈雄;;双基固体推进剂裂纹开裂方向的研究[J];弹道学报;2008年03期

5 ;第二届固体推进剂安全技术研讨会暨固体推进剂生产安全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征文通知〈第一轮〉[J];含能材料;2009年01期

6 李军;;第二届固体推进剂安全技术研讨会暨固体推进剂生产安全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湖北襄樊召开[J];含能材料;2009年04期

7 李军;赵孝彬;王晨雪;关红波;程立国;程新丽;王宁;;固体推进剂整形过程工艺安全性的有限元分析[J];火炸药学报;2009年06期

8 ;第三届固体推进剂安全技术研讨会征文通知(第一轮)[J];含能材料;2011年01期

9 ;第三届固体推进剂安全技术研讨会征文通知(第三轮通知)[J];含能材料;2011年03期

10 刘鹏;严启龙;李军强;;新技术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华;胡润芝;张淑君;;固体推进剂废药安全销毁技术发展现状[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2 王晗;赵凤起;李上文;高红旭;;碳物质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3 李凤生;丁中建;罗付生;杨毅;刘宏英;;纳米/微米复合粒子对固体推进剂性能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张钢锤;叶定友;乐发仁;南宝江;;固体推进剂与激光作用规律初步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王照波;野延年;李丽珍;;固体推进剂摩擦感度测试方法研究探讨[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6 赵凤起;;固体推进剂燃烧诊断技术[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41分会:燃料与燃烧化学[C];2014年

7 丁黎;赵凤起;刘子如;李上文;高红旭;仪健华;裴庆;;CL-20与HMX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平安;何登军;王革;;铝冰低温固体推进剂燃烧模型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含能材料及绿色民爆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李彦荣;赵孝彬;王宁;;二茂铁衍生物在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中的催化机理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万生;赵许群;吕飞;王晓东;张涛;;固体推进剂燃烧催化剂研究进展(英文)[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玉祥 高彦斌;固体推进剂研究应用迈上新台阶[N];中国航天报;2007年

2 杨世杰;有规矩才能有安全保障[N];中国航天报;2014年

3 王玉祥;强化七体系 全过程管控安全[N];中国航天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明金;立式捏合机混合釜内固体推进剂药浆混合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刚;PBA含能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表征及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牛钰森;自弹式发射内弹道流场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朱曙光;固体推进剂火焰温度分布测量[D];清华大学;2003年

5 魏青;高含硼富燃固体推进剂工艺和燃烧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6 付一政;固体推进剂和高分子共混物的微观、介观和宏观多尺度模拟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7 唐根;微结构可控纳米ZnO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杜旭杰;唑类含能硝酸盐的热分解动力学及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封锋;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综合特性预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丹平;固体推进剂细观力学与本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赵娜;固体推进剂准静态力学性能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欧阳刚;亚微米CL-20的制备及其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程子兵;FITR在固体推进剂老化性能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程士超;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固体推进剂组分快速测试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陈艳虹;固体推进剂羽流红外辐射特性的测试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揭锦亮;含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固体推进剂的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陈战斌;固体推进剂火灾灭火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于潜;废弃固体推进剂主要组分的分离及回收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10 陈松;固体推进剂捏合机温度与压力测试系统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78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78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0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