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混合卤素杂化钙钛矿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15 19:02

  本文关键词:混合卤素杂化钙钛矿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及其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杂化钙钛矿复合膜 红外增强 混合卤素


【摘要】: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SEIRA)能够提高被检测物质的检测灵敏度,本课题利用硝基化合物对SEIRA效应进行分析,比较了同一族的不同卤素的金属卤化物形成的钙钛矿对同一分子增强效应,根据增强倍数,峰形,峰位等因素选择CH_3NH_3PbIxCl3-x作为SEIRA基底材料对苦味酸,对硝基甲苯的红外光谱吸收效应进行评估。论文创新性提出两种卤素混合的杂化钙钛矿及其硅胶复合薄膜,以提高杂化钙钛矿薄膜的稳定性。首先,利用浓酸(HCl、HBr、HI)和甲胺乙醇溶液,制备出相应的有机胺盐CH_3NH_3X(X=Cl、Br、I),再将有机胺盐和金属卤化物PbX2(X=Cl、Br、I)前驱体溶液旋涂在CaF2基底上,进行退火处理得到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基底材料。并对杂化钙钛矿结构材料进行红外、紫外-可见、荧光光谱、SEM表征。实验表明最优的退火条件是CH_3NH_3PbClx Br3_(-x):95℃,60min,而CH_3NH_3PbIxBr3_(-x) CH_3NH_3PbIxCI_(3-x),最优的退火条件是:100℃,45 min.通过退火处理后得到的薄膜基本均匀平整,质量较好。3:1制得的杂化钙钛矿红外峰吸收强度好于1:1比例制得的钙钛矿。硅胶复合后其主要吸收峰没有收到太大干扰,但是峰的强度出现了轻微下降。可以得出硅胶薄膜对目标分子仍然具有不错的红外增强效应,并且大大提高了杂化钙钛矿的稳定性,可以与混合卤素杂化钙钛矿复合成膜,用以红外增强效应。本实验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要求都较低,也是第一次将杂化钙钛矿薄膜材料用于表面增强红外吸收,用于化学分析中的定量定性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增强红外吸收,且能够进行定量分析,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对可能产生的干扰物质也进行了探究,表明在采用甲苯为提取溶剂检测其红外光谱样品时,硝酸铵、羟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硅酸钠对DNT的红外检测没有影响,可以运用此方法检测爆炸物中的DNT。以峰高对样品浓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水中硝基化合物在0.0005~0.0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进一步证明该方法对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可行。衡量表面增强红外吸收效应的最重要的参数是表面增强倍数(Enhanced对于苦味酸,CH_3NH_3PbBr3、CH_3NH_3PbI3复合薄膜的增强倍数最大值分别为15、18;而对于CH_3NH_3PbIxCI_(3-x) CH_3NH_3PbIxBr3_(-x),CH_3NH_3PbClxBr3_(-x)复合薄膜最高分别可达到18.6、22.4、30.7。
【关键词】:杂化钙钛矿复合膜 红外增强 混合卤素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25
  • 1.1 表面增强吸收光谱9-14
  • 1.1.1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的发展9
  • 1.1.2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的机理9-12
  • 1.1.3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的特点及其应用12-14
  • 1.2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简介14-23
  • 1.2.1 杂化钙钛矿的化学及晶体结构14-18
  • 1.2.2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18-20
  • 1.2.3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20-23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创新点23-25
  • 1.3.1 研究目的23
  • 1.3.2 研究内容23-24
  • 1.3.3 创新点24-25
  • 2 混合卤素杂化钙钛矿的制备及其表征25-42
  • 2.1 引言25
  • 2.2 实验部分25-28
  • 2.2.1 材料与仪器25-26
  • 2.2.2 杂化钙钛矿前驱体溶液的制备26-27
  • 2.2.3 杂化钙钛矿薄膜的制备27-28
  • 2.3 结果与讨论28-41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28-30
  • 2.3.2 红外吸收光谱30-36
  • 2.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36-40
  • 2.3.4 光致发光光谱40-41
  • 2.4 结论41-42
  • 3 混合卤素杂化钙钛矿及其硅胶复合薄膜对硝基类化合物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及其应用42-58
  • 3.1 引言42-43
  • 3.2 实验部分43-45
  • 3.2.1 材料与仪器43-44
  • 3.2.2 混合卤素杂化钙钛矿及其硅胶复合薄膜的制备44-45
  • 3.2.3 硝基芳香类化合物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检测45
  • 3.3 结果与讨论45-56
  • 3.3.1 苦味酸表面增强红外吸收效应45-50
  • 3.3.2 2,4-二硝基甲苯表面增强红外吸收效应50-53
  • 3.3.3 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53-56
  • 3.4 结论56-58
  • 4 结论与展望58-60
  • 4.1 结论58-59
  • 4.2 展望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定法,刘雪,王凤贵;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袁华;;杂化轨道理论的逆向实例教学法[J];广东化工;2009年06期

3 杨双花;原怀保;;浅谈杂化轨道理论的教学[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高小茵;杨丽君;黄齐林;谢建新;郭红;;杂化轨道理论的再认识及其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5 曹阳;章智德;陆路德;;具有一些d性和f性的四面体型杂化轨道[J];分子科学学报;1983年01期

6 易世煜;对称性和杂化轨道[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7 韩世纲;;一种简单的杂化轨道构成法[J];化学通报;1984年07期

8 易世煜;轨道分裂和杂化轨道[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9 林宪杰;邵军;;对杂化轨道理论的一点看法[J];化学通报;1988年08期

10 胡振明 ,刘范;最大重迭杂化轨道应用研究——Ⅰ.卤代甲烷和硅烷系列分子的杂化轨道[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振明;刘范;;卤代甲烷系列波谱性质与结构关系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2 李咏峰;邝钜炽;;稀土的结构特点与4f轨道在成键中的作用[A];2007年中国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成有;;由原子结构到分子构型的几点想法[A];第二届《化学教育》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朱万强;;同族主族元素氢化物空间结构差异的讨论[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渊博;张哲;程建春;;闪锌矿结构SiC和SiO2的弹性常数及理想强度研究[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望平;杂化键能的理论计算及其应用[D];湘潭大学;2015年

2 李通;混合卤素杂化钙钛矿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6年

3 刘欢欣;新颖的硼磷氧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的水热合成与表征[D];宁波大学;2008年

4 王伟;金属(离子)与有机分子复合物的成键本质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何留;有机物分子结构参数化表征及定量构谱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姚海波;环状硼氮团簇的理论化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9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79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