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BiOI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复合BiOI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BiOI 可见光 光催化 磁性复合 分子印迹技术
【摘要】:本论文就光催化技术中光催化剂材料存在的易团聚、稳定性不高、与催化体系分离困难、催化降解的选择性不够高等问题对BiOI光催化材料进行改进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五水合硝酸铋(Bi(NO_3)_3·5H_2O)和碘化钾(KI)分别作为Bi源和I源,乙二醇(EG)作为助剂与水一起作为溶剂,通过水热法合成BiOI。采用单一元素变量法,通过研究反应液条件对BiOI光催化材料的催化活性及结构的影响,来筛选出新型光催化材料BiOI的最佳制备条件。通过SEM、XRD、UV-Vis等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等性质进行表征,通过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25mg/L MB)和罗丹明B(10mg/L RhB)模型来对此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溶液pH=5、水热反应温度T=160℃、水热反应时间t=16h的条件下合成的BiOI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可见光照射30min对MB和RhB的降解率都能够达到98%。(2)针对BiOI的形貌和高吸附性能问题,在BiOI的基础上掺杂了具有高吸附性能的IZSM-5合成了BiOI/HZSM-5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花状的BiOI/HZSM-5催化剂,不仅具有高的吸附性,而且还保持高的催化活性。合成的复合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SBET=70.2 m2/g)。可见光照射1h后,HZSM-5/BiOI对MB和RhB的降解率可达99.6%和98.6%。相比较而言,BiOI对MB和RhB的降解率却只有86.8%和68.5%。经过3次循环再降解实验得知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针对上述制备的光催化剂粉末与被处理溶液的分离与回收再利用的问题,本论文将BiOI与磁性Fe2O3进行复合来制备磁性复合BiOI材料,利用外加磁场的协助能够实现此光催化剂与溶液体系的快速分离以便进一步再次利用。先利用共沉淀法合成纳米Fe2O3粒子,采用同BiOI的制备过程相似的方法和步骤,将Fe2O3在装釜前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反应2h,将Fe2O3引入BiOI中制备出磁性复合光催化剂。通过不同表征手段考察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等性质,并通过光催化降解实验探讨磁性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降解机理及回收再利用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5%Fe2O3/BiOI磁性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在可见光照射60min后MB和RhB的降解率分别达95%和99%。在后续放大实验中,模拟降解1L及3L的目标降解污染物的降解率分别仍能达到95%以上,对苯酚也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光催化剂的回收循环实验表明,三次循环利用后的降解率仅有很小幅度的下降,证明此复合催化剂(Fe2O3/BiOI)具有很好的重复稳定性,且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实现催化剂的快速分离与回收。(4)本文还尝试采用制备高分子/BiOI复合材料的方法来提升催化剂的分离效果。通过在有机玻璃(PMMA)合成过程中通过添加BiOI来制备PMMA/BiOI复合材料。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聚合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球状PMMA,通过选用不同的分散剂和反应时间来控制材料球体的大小。在聚合反应时间为1.5~2h,观察到PMMA小颗粒变硬时加入BiOI粉末,再聚合形成复合PMMA/BiOI材料的小球。实验得采用过氧化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反应2.5h后合成直径0.1~0.2cm大小的PMMA/BiOI复合光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PMMA/BiOI复合材料可以明显提高分离效果,但PMMA对BiOI的包裹也影响到了催化剂的活性,可见光下对MB和RhB的降解率分别降为33.3%和45.3%,未能达到预期目标。(5)针对如何提高光催化降解过程中选择性的问题,本文结合分子印迹技术,采用表面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型复合BiOI(SMIP-BiOI)光催化剂。选用pH5条件下水相沉淀制备的BiOI为载体,中性红作为模板分子合成SMIP-BiOI光催化剂。此分子印迹型SMIP-BiOI在可见光照射60min后,对中性红的降解率可达95%,但对MB的降解率仅有37%。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同样的条件下BiOI光催化剂对MB和中性红的光催化降解没有区别,降解率均可达到98%。实验证明合成的SMIP-BiOI对中性红具有优先选择降解性能。
【关键词】:BiOI 可见光 光催化 磁性复合 分子印迹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91;O643.3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3
- 1.1 引言9
- 1.2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简介9-11
- 1.3 光催化技术11-14
- 1.4 常见的光催化材料14-17
- 1.5 BiOI光催化材料的简介17-21
- 1.6 光催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21
- 1.7 课题研究意义21-22
- 1.8 课题研究路线22-23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3-28
- 2.1 试剂与仪器23-24
- 2.2 光催化剂的制备24
- 2.3 样品的表征方法24-26
- 2.4 催化活性的评价26-27
- 2.5 羟基自由基(·OH)的测定27-28
- 第三章 BiOI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28-38
- 3.1 引言28
- 3.2 BiOI样品的制备28-29
- 3.3 实验优化设计29
- 3.4 样品的表征29-33
- 3.5 样品的催化活性评价33-36
- 3.6 循环及放大实验36-37
- 3.7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BiOI/HZSM-5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38-45
- 4.1 引言38
- 4.2 BiOI/HZSM-5样品的制备38
- 4.3 样品的表征38-41
- 4.4 样品的催化活性评价41-43
- 4.5 稳定性测试43
- 4.6 光催化机理的研究43-44
- 4.7 本章小结44-45
- 第五章 Fe_2O_3/BiOI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45-55
- 5.1 引言45
- 5.2 Fe_2O_3/BiOI样品的制备45-46
- 5.3 实验的优化设计46
- 5.4 样品的表征46-50
- 5.5 样品的催化活性评价50-52
- 5.6 循环及放大实验52-53
- 5.7 光催化机理的研究53-54
- 5.8 模拟工艺流程图54
- 5.9 本章小结54-55
- 第六章 PMMA/BiOI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55-59
- 6.1 引言55
- 6.2 PMMA/BiOI样品的制备55-56
- 6.3 实验的优化设计及结果56-57
- 6.4 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评价57-58
- 6.5 本章小结58-59
- 第七章 分子印迹型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59-63
- 7.1 引言59
- 7.2 分子印迹型BiOI的制备59-60
- 7.3 样品的表征60-61
- 7.4 样品的催化活性评价61-62
- 7.5 中性红降解机理62
- 7.6 本章小结62-63
- 第八章 结论63-65
- 参考文献65-72
- 致谢72-73
- 个人简介73
- 论文发表情况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世成;罗文俊;李朝升;邹志刚;;新型光催化材料探索和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0年01期
2 李袁庆;杨松恋;王成君;;光催化材料近期研究进展[J];科技风;2013年15期
3 ;中科院金属所新型单质光催化材料研究取得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3年08期
4 ;中科院金属所新型单质光催化材料研究取得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4期
5 刘然,薛向欣,杨合,姜涛,董学文;光催化材料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能源环境保护;2004年04期
6 张万忠;乔学亮;邱小林;陈建国;;二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J];化学试剂;2006年09期
7 陶红;刘静;郝思秋;王璐;罗洁莹;张宇然;黄婷婷;;去除水中双酚A的新型微介孔光催化材料的性能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8 白雪;李永利;;银系光催化材料的新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2年01期
9 张骞;周莹;张钊;何云;陈永东;林元华;;表面等离子体光催化材料[J];化学进展;2013年12期
10 李萍;钟顺和;;光催化材料Cu/Fe_2O_3-TiO_2的结构和性能[J];应用化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志刚;;光催化材料探索和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1分册)[C];2010年
2 黄柏标;;增强光催化材料可见光响应和活性的新探索[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3 邹志刚;;光催化材料与太阳能转换和环境净化[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王文中;尚萌;徐婕慧;张志洁;;铋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环境净化[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王文中;张玲;孙松美;高二平;;铋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调控与性能[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6 范晓芸;贾汉忠;王传义;;双掺杂Cu,N-TiO_2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表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邓春莲;朱成磊;黄争世;刘斌;史海峰;;银系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有机物降解性能的研究[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董升;代数通;刘景海;段莉梅;;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对藏红T溶液降解效果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付宏刚;田国辉;周卫;曲阳;田春贵;蒋保江;;氧化物半导体基光催化材料的结构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构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10 付宏刚;田国辉;周卫;曲阳;田春贵;蒋保江;;氧化物半导体基光催化材料的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晓岩;光催化材料及应用分会成立[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志清;“和谐科技”研发光催化材料 找到大市场[N];绍兴日报;2011年
3 记者 桂运安;中科大研制出新一代空气净化器[N];安徽日报;2014年
4 本报实习记者胡珉琦;上海交大研制人造树叶[N];北京科技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焦旭;科技创新给光伏产业带来发展的正能量[N];中国能源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艳华;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2 张守伟;基于氮化碳的高性能宽光谱响应光催化材料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杨文娟;BiOCl基光催化材料的性能调控及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顾少楠;稀土离子改性钒酸铋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机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5 何运慧;Sn_3O_4基光催化材料的控制合成及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刘丁菡;Bi_2WO_6-C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7 马成海;钼/聚酰亚胺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纳米构筑及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林立;新型卤氧化铋基光催化剂制备及其污染物去除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9 孙净雪;钽酸盐与钒酸盐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尹盛;卤化氧铋基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环境污染物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赛;钽化合物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袁建军;ACF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郭威艳;非金属元素掺杂β-Ga_2O_3的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冯翔;介孔WO_3-TiO_2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5 陈君;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技术对TiO_2光催化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6 王璐;基于纳米硫化锌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李景峰;可见光响应型银基固溶体的制备、表征及性能[D];内蒙古大学;2016年
8 余忠雄;纳米钨酸铋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9 鞠海鸥;汽油机排放氮氧化物耦合净化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贡舒;氧化铋等铋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99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9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