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烟草萃取物的分离分类及其香味成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12:22

  本文关键词:烟草萃取物的分离分类及其香味成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烟草萃取液 分子蒸馏 分级分离 香味物质


【摘要】:为改善薄片原料萃取浓缩液的理化性质、提高再造烟叶感官品质,本论文的对烟草萃取物进行分离分类,并基于烟草组分剖析,对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进行分类分离和感官评价,确定影响再造烟叶感官品质的关键物质基础。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 建立烟草萃取液的提取方法,优化萃取液中乙醇含量、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含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获得萃取物。通过水相萃取,获得萃取液中水溶性的香味物质,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SIM)定量测定萃取液中的致香物质,并将各个组份成功分离。此方法的回收率和重复性均较好,适用于烟草萃取液中水溶性香味物质的提取和定量分析,并采用该方法对烟叶原料碎片和长梗进行香味物质成分分析。2. 建立烟草中非水溶性香味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比较,甲基叔丁基醚溶剂萃取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烟草中茄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等一些非水溶性香味成分的批量测试。采用该方法,可以分别测定游离态和结合态的香味物质含量,并可对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关键点的香味物质进行动态监测。3.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烟草萃取物进行分级分离,较好地富集分离烟草中的特征香味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各级馏分进行分析。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设计两种分离方案,比较两种方案下分离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分子蒸馏,致香物质的峰面积相对百分比含量均可显著提高,两种分离方案的四级馏分共鉴定出32种成分,其中低沸点化合物和高沸点化合物经上述两种方案分离,都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关键词】:烟草萃取液 分子蒸馏 分级分离 香味物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63;TS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再造烟叶行业概况10
  • 1.2 烟草香味物质提取方法10-13
  • 1.2.1 水蒸汽蒸馏法11
  • 1.2.2 溶剂提取法11
  • 1.2.3 同时蒸馏萃取法11
  • 1.2.4 超临界CO_2萃取11-12
  • 1.2.5 分子蒸馏12-13
  • 1.3 烟草萃取液的改性技术研究13-14
  • 1.4 论文背景研究内容和意义14-16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14
  • 1.4.2 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2章 烟草萃取液中水溶性香味物质分析16-44
  • 2.1 引言16
  • 2.2 材料与仪器16-17
  • 2.3 实验方法17-18
  • 2.3.1 内标溶液的配制17
  • 2.3.2 GC/MS条件17
  • 2.3.3 香味物质的定性分析方法17
  • 2.3.4 香味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17-18
  • 2.3.5 样品的处理18
  • 2.4 结果与讨论18-42
  • 2.4.1 烟草萃取液中香味物质的定性分析18-21
  • 2.4.2 萃取次数实验21-27
  • 2.4.3 萃取液中乙醇含量选择27-29
  • 2.4.4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29-32
  • 2.4.5 正交实验32-34
  • 2.4.6 方法的重复性和回收率34-37
  • 2.4.7 本方法与SDE法对比37-39
  • 2.4.8 烟叶碎片原料萃取液成分分析39-42
  • 2.5 本章小结42-44
  • 第3章 烟草萃取液中非水溶性香味成分的分析44-58
  • 3.1 前言44
  • 3.2 材料与仪器44-45
  • 3.3 实验方法45-46
  • 3.3.1 内标溶液的配制45
  • 3.3.2 GC/MS条件45
  • 3.3.3 香味物质的定性分析方法45
  • 3.3.4 香味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45-46
  • 3.3.5 样品的处理46
  • 3.4 结果与讨论46-57
  • 3.4.1 烟草萃取液中香味物质的定性分析46-48
  • 3.4.2 不同溶剂对萃取结果的影响48-49
  • 3.4.3 不同萃取方式对萃取结果影响49
  • 3.4.4 不同加酸方式对结果的影响49-51
  • 3.4.5 影响萃取结果的正交试验因素选择51-52
  • 3.4.6 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52-54
  • 3.4.7 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香味成分的动态变化54-56
  • 3.4.8 溶剂萃取法(SE)与SFE法的比较56-57
  • 3.5 本章小结57-58
  • 第4章 再造烟叶萃取物组分分类分离及评价研究58-74
  • 4.1 引言58
  • 4.2 材料和仪器58
  • 4.3 实验方法58-61
  • 4.3.1 分子蒸馏原样制备工艺58
  • 4.3.2 分子蒸馏分离工艺58-59
  • 4.3.3 香味物质分析59-61
  • 4.4 结果与讨论61-71
  • 4.4.1 各馏分的得率61
  • 4.4.2 分子蒸馏去除溶剂后香味物质分析61-62
  • 4.4.3 分子蒸馏冷阱冷凝物分析62-64
  • 4.4.4 分子蒸馏各组分中香味物质分析64-71
  • 4.5 本章小结71-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8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胜;国外几类酒的香味成分概述[J];酿酒科技;1982年01期

2 熊子书;;白酒香味成分分析的成就[J];酿酒;1984年03期

3 Izumi Yajima;Tetsuya Yanai;Mikio Nakamura;Hidemasa Sakakibara;Tsutomu Habu;陈永清;;米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J];上海农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4 程传格;刘纪正;董福英;刘建华;;济宁食醋香味成分分析[J];山东科学;1991年04期

5 徐成勇,郭波,周莲,金佩璋,沈怡方,诸葛健;白酒香味成分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02年03期

6 朱大恒,胡有持,吴鸣,李炎强;醇化过程中白肋烟香味成分含量的变化[J];烟草科技;2002年09期

7 周恒刚;酒中香味成分平衡之管见[J];酿酒科技;2003年05期

8 张峻松,贾春晓,戴勇,毛多斌,张文叶,李向洲;天然枣香料香味成分的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2003年03期

9 谢卫,刘江生,杨斌,赖伟玲,蔡国华,林艳;不同部位烤烟中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J];福建分析测试;2003年02期

10 付瑜;王雪;贾春晓;毛多斌;;烟草香味成分的超高压萃取[J];烟草科技;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X;赖荣洪;曾兵;;烟叶中性香味成分含量与硫的关系[A];中国烟草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江新业;宋焕禄;胡艳霞;;鸡肉香味成分研究[A];2004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廖惠云;甘学文;陈晶波;吴佳;;卷烟加料工序中香味成分变化的应用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廖惠云;甘学文;陈晶波;吴佳;;卷烟加料工序中香味成分变化的应用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5 彭黎明;;烤烟烟梗中某些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鸣;冼可法;赵明月;;云南烤烟中挥发性碱性成分的分析[A];中国烟草学会第三届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暨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烟草卫星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陈玲;李剑政;郑凯清;陈宗建;杨文彬;;无花果浸膏的香味成分分析及其加香应用[A];2004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赖伟玲;刘江生;蔡国华;林艳;李跃锋;洪伟龄;;卷烟加工关键工序烟草碱、中性香味成分变化研究[A];200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惠君;程向红;熊安言;;荜茇精油成分的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6年论文集(上)[C];2007年

10 吴丹;宋国新;陈正夫;胡耀铭;;烟用浸膏的挥发性成分的SDE/GC-MS分析研究[A];2005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 张锋国;白酒香味成分描述与酒质关系的研究[N];华夏酒报;2011年

2 胡炜;江西中烟技术研发中心召开2009年工作会议[N];经理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昭君;香菇香味成分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工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危彬;烟草萃取物的分离分类及其香味成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曹云刚;汾酒发酵过程中香味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刘香荣;芫荽香味成分分析及稳定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宁;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提取工艺技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卢乐华;云南清香型卷烟特征香味成分剖析与鉴定[D];江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6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06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9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