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03:13

  本文关键词: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反应器 蒙脱土 铜催化剂 非均相催化 芳基卤氨基化反应 吲哚-2-羧酸酯


【摘要】:本论文系统的研究了几种蒙脱土纳米反应器在芳基卤氨基化反应和合成吲哚-2-羧酸酯反应中的应用。通过离子交换法和浸渍还原法制备了几种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利用不同的表征手段对这些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进行了分析。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离子交换法和浸渍还原法制备了几种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Cu-Q-MMT)。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Cu-Q-MMT)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我们已经成功的制备了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其次,通过催化芳基卤的氨基化反应对制备的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的催化活性进行研究。与文献中报道的非均相催化剂相比,Cu-Q2-MMT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底物扩展表明,Cu-Q2-MMT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此外,该纳米反应器能够循环使用17次;催化剂循环前后的TEM图和循环性能测试表明,该纳米反应器具有很高的循环稳定性能。最后,我们进一步制备了几种不同金属负载量的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N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金属负载量增加,这些材料仍然具有介孔结构。通过催化乙酰甘氨酸乙酯和邻溴苯甲醛合成吲哚反应进一步研究了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纳米反应器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循环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该类纳米反应器能够催化活性相对较低的邻氯取代的苯甲醛和乙酰甘氨酸乙酯反应,并且得到了较高的产率。
【关键词】:纳米反应器 蒙脱土 铜催化剂 非均相催化 芳基卤氨基化反应 吲哚-2-羧酸酯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O643.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绪论7-38
  • 1.1 纳米反应器7-9
  • 1.1.1 纳米反应器的分类7-9
  • 1.1.2 纳米反应器的前景9
  • 1.2 蒙脱土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9-17
  • 1.2.1 蒙脱土的概述9-11
  • 1.2.2 金属蒙脱土纳米反应器的制备方法11-15
  • 1.2.3 蒙脱土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5-17
  • 1.3 卤代芳烃氨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17-27
  • 1.3.1 苯胺17-18
  • 1.3.2 卤代芳烃合成苯胺的方法18-27
  • 1.4 吲哚合成反应的研究进展27-36
  • 1.4.1 吲哚27-28
  • 1.4.2 吲哚的合成方法28-36
  • 1.5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36-38
  • 第二章 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的制备38-41
  • 2.1 引言38
  • 2.2 试验试剂及仪器38-39
  • 2.2.1 实验试剂38
  • 2.2.2 实验仪器38-39
  • 2.3 蒙脱土纳米反应器的制备39-40
  • 2.3.1 双季铵盐的合成39-40
  • 2.3.2 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的制备40
  • 2.3.3 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的制备40
  • 2.4 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的表征方法40
  • 2.5 小结40-41
  • 第三章 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催化苯胺的合成41-53
  • 3.1 引言41
  • 3.2 实验部分41-42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41
  • 3.2.2 催化合成苯胺41-42
  • 3.3 结果与讨论42-52
  • 3.3.1 催化剂的表征与分析42-47
  • 3.3.2 催化苯胺的合成47-48
  • 3.3.3 底物拓展48-51
  • 3.3.4 纳米反应器的循环性能研究51-52
  • 3.3.5 催化剂活性比较52
  • 3.4 小结52-53
  • 第四章 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催化吲哚的合成53-66
  • 4.1 引言53
  • 4.2 实验部分53-54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53
  • 4.2.2 催化串联反应合成吲哚53-54
  • 4.3 结果与讨论54-65
  • 4.3.1 催化剂表征与分析54-59
  • 4.3.2 催化合成吲哚59-62
  • 4.3.3 底物拓展62-63
  • 4.3.4 纳米反应器的循环性能研究63-64
  • 4.3.5 催化剂活性比较64-65
  • 4.4 小结65-66
  • 第五章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7
  • 附录77-86
  • 致谢86-89
  • 在校期间的科研情况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珂,朱湛,郭炳南,刘吉平;有机蒙脱土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王春艳,李霞;有机蒙脱土的制备与表征[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3 王云普,王利平,袁昆,刘小军,李全莲;微波法制备有机蒙脱土[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王泱泱;刘吉平;田军;钱诚;;有机蒙脱土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河南化工;2006年02期

5 沈金平;章于川;张彩云;李明华;;新型小分子液晶有机蒙脱土的制备与表征[J];合成化学;2006年06期

6 张坤;王林江;张国伟;;反应配比对纳米有机蒙脱土层间结构的影响[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7年03期

7 张大全;朱瑞佳;高立新;陆柱;;有机蒙脱土的制备及对气相缓蚀剂的改性[J];精细化工;2007年10期

8 马银陈;周宁琳;方苏;高孝俊;章峻;李利;沈健;;有机蒙脱土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赵西坡;彭少贤;张燕;高晓丽;徐雅丽;;新型抗沉降有机蒙脱土的制备[J];塑料科技;2008年10期

10 高玉娟;闫平科;程亮;;有机蒙脱土的制备与性能表征[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宋义虎;郑强;;丁苯橡胶中有机蒙脱土形态结构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赵西坡;彭少贤;张燕;高晓丽;徐雅丽;;新型抗沉降有机蒙脱土的工艺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张建;朱长庆;汪奎宏;李琴;;纳米有机蒙脱土改善人工速生材性能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4 孟祥福;罗楠;王健春;曹胜利;;微乳液制备有机蒙脱土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王合情;胡高平;曹诺;肖卫东;;纳米有机蒙脱土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红强;邓惠萍;陈平绪;曾幸荣;;有机蒙脱土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纳米复合乳液的制备及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朱世鹏;陈金耀;李惠林;;聚乙二醇/有机蒙脱土复合物对聚丙烯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8 杨庆泉;郭朝霞;于建;;助插层剂法制备尼龙66/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9 蔡荣欣;张志勇;;聚氨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和性能[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雷凡;李姜;郭少云;;多级拉伸作用下聚丙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高分子加工与成型[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羽;福建亚太开发出 高聚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宁;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涂料的耐水和耐热改性[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朱晓琪;PBAT/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郎文成;铜有机蒙脱土纳米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4 赵雯;树枝状三聚磷腈改性有机蒙脱土的制备及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5 单春鹏;有机蒙脱土在橡胶中的耐磨机理及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6 陈小婷;有机蒙脱土对玻璃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姜航斌;聚氨酯/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闫雷鸽;聚丙烯/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何佳;酚醛树脂/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孔维维;有机蒙脱土改性硬质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44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44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f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