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膦化合物以及冠醚的介电性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含膦化合物以及冠醚的介电性质研究
【摘要】:相变材料在光学传感、信息存储、以及压电传感等各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为它兼备了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优点,同时具有可控性和加工性,在应用上展现出了优良的性能,是当下相变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冠醚化合物作为一种中性配体能够与碱金属、碱土金属和氨及其衍生物络合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为了寻找新的相变材料,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氮的三甲基膦衍生物的冠醚包合物和金属与冠醚的配合物,培养了单晶,并从结构和介电性质方面研究了其相变相关的特性。我们将含氮的三甲基膦衍生物与18冠6反应得到了三种冠醚包合物:(C12H24O6)·(C5H16PN)2+·CdBr42-(1),(C12H24O6)·(C5H16PN)2+·MnCl42-(2), (C12H24O6)·(C5H16PN)2+·2PF62- (3);以冠醚为有机配体得到8种不同的化合物:(C12H24O6)·K+·CrO3Cl- (4),(C12H24O6)·K+·CrO3Br-(5), (C12H24O6)·Rb+·CrO3Cl-(6), (C12H24O6)·Rb+·CrO3Br-(7),(C12H24O6)·Ba2+·Cr2O72-(8),(C12H24O6)(H2O)·Ba2+·Cr2O72-(9), (C10H20O5)2·Cs+·CrO3Cl- (10)和(C10H20O5)2·Cs+·CrO3Br-(11)。我们对这十一种化合物的红外(IR)、粉末衍射(PXRD)、晶体结构、介电性质进行了测量及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晶体3,10和11均观察到了介电异样,即有相变的发生。DSC的测定结果表明,晶体3在295 K附近发生了相变,导致相变的原因可能主要是阴离子的有序-无序变化引起的。晶体10和11均发生了两个连续的相变,由于阴离子的不同,导致相变温度也有所差异。其他化合物在加热与降温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介电异样,初步判断可能都没有发生相变。
【关键词】:相变 介电异样 冠醚 三甲基膦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4;O64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引言9-19
- 1.1 晶体的性质9-13
- 1.1.1 晶体的基本性质9
- 1.1.2 晶体的介电性质9-12
- 1.1.3 介电性质的理论12-13
- 1.1.4 居里-外斯定律13
- 1.2 相变材料的研究13-18
- 1.2.1 相变分类13-14
- 1.2.2 相变材料的发展与应用14-15
- 1.2.3 铁电相变与铁电体15-16
- 1.2.4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铁电体介绍16-18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18-19
- 第二章 实验仪器及药剂19-20
- 2.1 主要实验仪器19
- 2.2 主要实验试剂19-20
- 第三章 冠醚包合物的有机分子膦盐的介电性质研究20-36
- 3.1 [C_(12)H_(24)O_6]·[(CH_3)_3PCH_2CH_2NH_3]~(2+)·CdBr_4~(2-)(1)20-25
- 3.1.1 化合物1的合成20-21
- 3.1.2 化合物1的表征21
- 3.1.3 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21-24
- 3.1.4 化合物1的介电测量24-25
- 3.2 [C_(12)H_(24)O_6]·[(CH_3)_3PCH_2CH_2NH_3]~(2+)·MnCl_4~(2-)(2)25-29
- 3.2.1 化合物2的合成25
- 3.2.2 化合物2的表征25-26
- 3.2.3 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26-28
- 3.2.4 化合物2的介电测量28-29
- 3.3 [C_(12)H_(24)O_6]·[H(CH_3)_3PCH_2CH_2NH_3]~(2+)·2PF_6~-(3)29-35
- 3.3.1 化合物3的合成29
- 3.3.2 化合物3的表征29
- 3.3.3 化合物3的晶体结构29-34
- 3.3.4 化合物3的介电测量34
- 3.3.5 化合物3的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34-35
- 3.4 结果讨论35-36
- 第四章 金属离子的冠醚包合物的介电性质研究36-69
- 4.1 (C_(12)H_(24)O_6)·K~+·CrO_3Cl~-(4)36-40
- 4.1.1 化合物4的合成36-37
- 4.1.2 化合物4的表征37
- 4.1.3 化合物4的的晶体结构37-39
- 4.1.4 化合物4的介电测量39-40
- 4.2 (C_(12)H_(24)O_6)·K~+·CrO_3Cl~-(5)40-43
- 4.2.1 化合物5的合成40
- 4.2.2 化合物5的表征40-41
- 4.2.3 化合物5的晶体结构41-43
- 4.2.4 化合物5的介电测量43
- 4.3 (C_(12)H_(24)O_6)·Rb~+·CrO_3Cl~-(6)43-47
- 4.3.1 化合物6的合成43-44
- 4.3.2 化合物6的表征44
- 4.3.3 化合物6的的晶体结构44-46
- 4.3.4 化合物6的介电测量46-47
- 4.4 (C_(12)H_(24)O_6)·Rb~+·CrO_3Cl~-(7)47-50
- 4.4.1 化合物7的合成47
- 4.4.2 化合物7的表征47-48
- 4.4.3 化合物7的晶体结构48-50
- 4.4.4 化合物7的介电测量50
- 4.5 (C_(12)H_(24)O_6)·Ra~(2+)·Cr_2O_7~(2-)(8)50-54
- 4.5.1 化合物8的合成50-51
- 4.5.2 化合物8的表征51
- 4.5.3 化合物8的晶体结构51-53
- 4.5.4 化合物8的介电测量53-54
- 4.6 (C_(12)H_(24)O_6)·Ra~(2+)·Cr_2O_7~(2-)(9)54-58
- 4.6.1 化合物9的合成54
- 4.6.2 化合物9的表征54-55
- 4.6.3 化合物9的晶体结构55-57
- 4.6.4 化合物9的介电测量57-58
- 4.7 (C_(10)H_(20)O_5)_2·Cs~+·CrO_3Cl~-(10)58-62
- 4.7.1 化合物10的合成58
- 4.7.2 化合物10的表征58-59
- 4.7.3 化合物10的晶体结构59-61
- 4.7.4 化合物10的变温粉末衍射图61
- 4.7.5 化合物10的介电测量61-62
- 4.7.6 化合物10的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62
- 4.8 (C_(10)H_(20)O_5)_2·CS~+·CrO_3Br~-(11)62-68
- 4.8.1 化合物11的合成62-63
- 4.8.2 化合物11的表征63
- 4.8.3 化合物11的晶体结构63-66
- 4.8.4 化合物11的变温粉末衍射图66-67
- 4.8.5 化合物11的介电测量67
- 4.8.6 化合物11的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67-68
- 4.9 结果与讨论68-69
- 第五章 结论69-70
- 致谢70-71
- 参考文献71-75
- 作者简介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江;双冠醚的合成[J];天津化工;2002年02期
2 黄枢;有色冠醚—冠醚的新品种[J];化学世界;1982年03期
3 燕银发,王良御;冠醚在膜分离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1989年03期
4 李卫平,,刘秀芳,徐汉生;硒杂冠醚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1995年07期
5 刘学明,秦圣英;N-取代氮杂冠醚[J];化学试剂;1996年03期
6 李卫平,吴军,张建国,刘秀芳,徐汉生;二硒杂冠醚的合成~≠[J];有机化学;1996年05期
7 杨琼;溴乙酰苯并15冠5和酮醚型双冠醚的合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8 陈义文,宋化灿,许遵乐;含硫氮杂套索冠醚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有机化学;2002年11期
9 张来新;氮杂冠醚的合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张来新;赵卫星;杨琼;冯国栋;;蓬勃发展的冠醚化学[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中余;章文军;黎钢;韩恩山;杜凤云;;冠醚环修饰的紫精分子的设计与合成[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2 张衡益;陈岭;刘育;;水溶液中冠醚对紫精的强键合及其热力学起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张衡益;刘育;;冠醚衍生物的选择键合及其组装行为[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4 杨华;李大成;窦建民;王大奇;;三维的混合价六核锰金属冠醚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5 韩建荣;李芳;甄小丽;田霞;刘守信;;苯并15-冠-5双冠醚的合成[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6 张来新;杨琼;;开链冠醚衍生物的合成[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7 王孔;马国丽;段中余;;苯并噻唑基修饰的冠醚的设计与合成[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刘海燕;孙红梅;迟云超;;一种双核镉的冠醚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张来新;张辉;杨琼;;开链冠醚衍生物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李世军;翁官欢;郑波;陈焕鑫;黄飞鹤;;新型含吡啶基冠醚的合成及与百草枯络合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阳;低介电聚酰亚胺/冠醚主客体包合膜的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刁开盛;氮杂冠醚及其衍生物络合性能的理论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3 曾伟;新型N-支套索冠醚的设计合成、仿酶催化氧化和选择变色作用[D];四川大学;2003年
4 石志强;含荧光基团的杯[4]芳烃氮杂冠醚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陆广农;氮杂冠醚、氮支套索冠醚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兰州大学;2007年
6 宋莹莹;新型冠醚金属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李鸿波;冠醚异羟肟酸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氧合和仿生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陈岭;四磺化冠醚的合成及其水相中的分子键合行为[D];南开大学;2013年
9 张明明;基于冠醚衍生物的可控组装及其功能化[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辰元;基于冠醚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素春;氮(硫)杂冠醚衍生物光化学传感器的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3 汪会婷;含膦化合物以及冠醚的介电性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孟燕霞;氨基酸羟肟酸金属冠醚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聊城大学;2016年
5 公维洁;臂式含苯酚基团冠醚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学花;新型生色冠醚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张晓鹏;含卓酮环氮杂冠醚的合成及其络合性能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8 周波;N-取代氮杂冠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某些特殊性能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范娜;新型氮杂冠醚化合物及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闫家涛;新型冠醚的合成及其聚合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9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4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