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亚砜亚胺NH的α-羰基酰基化和芳酰化的方法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0:29

  本文关键词:基于亚砜亚胺NH的α-羰基酰基化和芳酰化的方法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亚砜亚胺 氧化偶联反应 sp3碳氢键活化 C-N键


【摘要】:C-H氧化偶联反应是一类高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是构建C-C键和C-X键非常有效的途径。近年来,C-H氧化偶联反应是合成天然有机分子以及各类药物分子非常有效的合成方法之一,也是有机合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亚砜亚胺是许多药物的重要结构单元,有着特殊的生物活性,在农药及医药领域常被用作重要的中间体,合成该类化合物意义重大。然而,合成该类化合物往往涉及到碳氮键的形成,因此,发展符合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性要求,直接将碳氢键转化成碳氮键的合成方法不仅是有机合成方法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对制药等产业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报道了不同的C(sp3)-H键活化来实现亚砜亚胺类化合物的N-官能团化反应。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1、研究了以甲基酮和亚砜亚胺为底物,CuI作为催化剂,过氧化二叔丁基为氧化剂,通过氧化脱氢偶联直接构建C-N键,合成一系列α-羰基亚砜酰亚胺化合物。同时对催化剂及其用量、氧化剂及其用量、反应溶剂、温度和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筛选,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共合成了27个a-羰基亚砜酰亚胺化合物,产率高达93%,其结构均经过NMR、IR、MS、HRMS测定得到确认。此方法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开始,在无溶剂条件下首次合成N-酰基亚砜亚胺系列化合物。2、研究了以甲苯和亚砜亚胺在无金属和无溶剂条件下的氧化脱氢偶联。以过氧化叔丁醇和碘作催化剂,顺利地实现甲基芳烃类化合物和亚砜亚胺的直接氧化偶联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N-酰基亚砜亚胺类衍生物。同时对催化剂及其用量、氧化剂及其用量、碱及其用量、反应溶剂、温度和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筛选,并推测了反应机理。共合成了35个N-酰基亚砜亚胺化合物,产率高达94%,其结构均经过NMR、IR、MS、HRMS测定得到确认。此方法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开始,为在无金属条件下合成N-酰基亚砜亚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亚砜亚胺 氧化偶联反应 sp3碳氢键活化 C-N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1.2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6
  • 1.1 亚砜亚胺的历史与结构性质10-11
  • 1.2 亚砜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1-12
  • 1.3 亚砜亚胺N-H键的官能团化12-20
  • 1.3.1 亚砜亚胺N-H键的芳基化12-15
  • 1.3.2 亚砜亚胺N-H键的烷基化15-16
  • 1.3.3 亚砜亚胺N-H键的酰基化16-17
  • 1.3.4 亚砜亚胺N-H键的官能团化构建N-P键17-19
  • 1.3.5 亚砜亚胺N-H键的官能团化构建N-S键19
  • 1.3.6 亚砜亚胺N-H键的氰基化19-20
  • 1.4 C(SP~3)-H键活化构建C-N键20-24
  • 1.4.1 C(sp~3)-H键活化构建C-N键合成α-羰基酰胺类化合物20-22
  • 1.4.2 C(sp~3)-H键活化构建C-N键合成酰胺类化合物22-24
  • 1.5 本论文的设计及主要内容24-26
  • 第2章 亚砜亚胺类化合物的α-羰基酰基化26-48
  • 2.1 研究背景26
  • 2.2 反应条件的优化26-31
  • 2.2.1 催化剂的考察27
  • 2.2.2 碘化亚酮用量的影响27-28
  • 2.2.3 氧化剂的考察28-29
  • 2.2.4 DTBP用量的影响29
  • 2.2.5 反应溶剂的考察29-30
  • 2.2.6 反应温度的考察30
  • 2.2.7 反应时间的考察30-31
  • 2.3 底物范围的考察31-34
  • 2.4 反应机理的考察34-35
  • 2.5 主要仪器和试剂35-37
  • 2.5.1 主要仪器35
  • 2.5.2 主要试剂35-37
  • 2.6 实验步骤37-47
  • 2.6.1 亚砜亚胺(NH)的α-羰基酰基化37-47
  • 2.7 本章小结47-48
  • 第3章 N-H亚砜亚胺类化合物的芳酰化48-74
  • 3.1 研究背景48
  •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48-54
  • 3.2.1 催化剂的考察48-49
  • 3.2.2 碘单质用量的影响49-50
  • 3.2.3 氧化剂的考察50
  • 3.2.4 氧化剂用量的影响50-51
  • 3.2.5 反应溶剂的考察51-52
  • 3.2.6 反应温度的影响考察52
  • 3.2.7 反应时间的考察52-53
  • 3.2.8 碱类型的考察53
  • 3.2.9 碱用量的影响53-54
  • 3.3 底物适用范围的考察54-57
  • 3.4 反应机理的研究57-58
  • 3.5 实验部分58-60
  • 3.5.1 主要仪器58
  • 3.5.2 主要试剂58-60
  • 3.6 实验步骤60-73
  • 3.6.1 亚砜亚胺(NH)的芳酰化60-73
  • 3.7 本章小结73-74
  • 结论74-75
  • 参考文献75-80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80-81
  • 附录B 化合物一览表81-84
  • 附录C 化合物谱图84-147
  • 致谢1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树元;;聚酰亚胺薄膜远红外线亚胺化工艺试验[J];绝缘材料通讯;1980年03期

2 严伟兴;冯小明;张营堂;;亚胺化对聚酰亚胺热学性能的影响[J];塑料;2012年01期

3 王雪秋,吴缀图,卡锦华,朱风田,李世缙;顺丁烯二酸酐封端的新颖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研究Ⅰ.酰胺酸的合成及亚胺化动力学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4年03期

4 许晓璐,赵文轸;亚胺化温度对聚酰亚胺固体润滑膜摩擦性能的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2005年04期

5 赵丽萍;寇开昌;吴广磊;卓龙海;王益群;;亚胺化工艺对聚酰亚胺性能影响的研究[J];粘接;2014年01期

6 方克明;;某些含氟亚胺及其衍生物[J];有机氟工业;2010年01期

7 张成;尤鹤翔;黄培;;共聚型聚酰亚胺热亚胺化动力学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8 刘少华,汤锦雯,蔡琳,蔡贤钦;共聚亚胺塑料[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09期

9 周立哲;王鸿儒;;明胶改性聚酰胺酸薄膜的化学亚胺化[J];塑料工业;2009年02期

10 潘道成;;聚酰胺酸热亚胺化过程的扭辫和红外分析(摘要)[J];绝缘材料通讯;198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润雄;;聚亚胺酮系列聚合物研究进展[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张林;常冠军;苗鲁宾;徐真;徐艺;胡红菊;朱方华;林润雄;;聚亚胺酮系列聚合物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3 张进;魏永革;;多酸亚胺衍生物化学[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高李帅;陈立新;;亚胺型无溶剂浸渍树脂的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暨学会华中地区分会第十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陆伟;基于N-磺酰基烯酮亚胺中间体的多组分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司马国辉;六钼酸亚胺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梅海波;氟代亚胺的亲核加成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徐慎刚;主链含荧光染料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表征和发光性能[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安鲁;低温酰亚胺化法制备聚酰亚胺材料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玉亭;甲叉法制备乙草胺的新工艺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邹亚;基于亚砜亚胺NH的α-羰基酰基化和芳酰化的方法学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焦文秀;新型高性能材料聚亚胺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健;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和苯氧菌酯的合成工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芳;聚酰亚胺预聚体热亚胺化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7 刘伟;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酯亚胺树脂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8 吴方娟;聚芳醚砜亚胺酮的合成与表征[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丽娟;含氟亚胺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苗鲁滨;C-N偶联合成聚亚胺酮及其分子模拟与结构改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2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62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c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