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核酸适配体光学传感器检测三聚氰胺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05 02:00

  本文关键词:核酸适配体光学传感器检测三聚氰胺的研究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三聚氰胺 核酸适配体 金纳米粒子 G-四联体 荧光


【摘要】: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塑料、甲醛树脂等工业生产中。由于其含氮量较高(66%),因此被非法添加到食品和动物饲料中,以从表面上增加蛋白质含量。虽然三聚氰胺本身的毒性较低,但是大量动物实验证明接触三聚氰胺可以造成亚急性或急性症状。研究表明三聚氰胺会导致生殖损伤和肾结石,严重的还会引起膀胱癌。目前,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拉曼光谱法等等。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一段DNA或RNA序列,通常是利用体外筛选技术—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核酸分子文库中得到的寡核苷酸片段。核酸适配体可以与多种目标物质高特异性、高选择性地结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本文利用核酸适配体的特殊性质,设计了两种基于核酸适配体与金纳米粒子和核酸适配体与G-四联体的光学传感器快速、简单、灵敏的检测实际样品中的三聚氰胺的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利用含有大量T碱基的单链DNA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以及半胱胺盐酸盐保护的金纳米粒子(CS-Au NPs)作为颜色指示器。带负电的三聚氰胺特异性核酸适配体与带正电的CS-Au NPs通过静电引力作用使CS-Au NPs团聚,并伴随着溶液颜色从酒红色的蓝色的明显变化。而三聚氰胺与富含T碱基的核酸适配体可以通过特异性氢键作用结合成三聚氰胺与核酸适配体的复合物。与CS-Au NPs和核酸适配体的静电引力作用相比,三聚氰胺和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作用更强,因此,三聚氰胺的存在可以阻止由核酸适配体诱导的CS-Au NPs的团聚及其颜色变化。基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利用CS-Au NPs作为比色探针,建立一种简单、灵敏的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在最优条件下,CS-Au NPs的紫外光谱曲线(ΔA526)与1-24 n M的三聚氰胺成线性相关,检出限为0.389 n M。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检测牛奶样品中的三聚氰胺,并与高效液相方法得出的数据一致,为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提供了简单、灵敏的新方法。2.设计一种含有核酸适配体和G-四联体的单链标记荧光的寡核苷酸探针,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塑料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方法。这种特殊的序列片段在其一端用FAM荧光染料标记,整个序列片段包括两部分:三聚氰胺特异性核酸适配体以及一个可以形成G-四联体结构的富含G碱基的序列。在G-四联体的一端,FAM具有强烈的荧光。然而,在加入三聚氰胺后,由于三聚氰胺与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氢键结合作用,使得核酸适配体弯曲成发夹结构,这使G-四联体与FAM荧光染料的距离接近,最终使荧光发生猝灭。荧光信号的降低与添加三聚氰胺的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检测三聚氰胺。在最优条件下,计算得到检出限为6.32 n M,回收率为97.15%-101.92%,这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得的结果一致。总之,该方法快速、方便操作、节省检测时间并可应用于实际检测中,为检测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残留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三聚氰胺 核酸适配体 金纳米粒子 G-四联体 荧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TP21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8
  • 1.1 三聚氰胺及其检测方法11-15
  • 1.1.1 三聚氰胺简介11-12
  • 1.1.2 检测方法12-15
  • 1.2 核酸适配体15-19
  • 1.2.1 核酸适配体简介15-16
  • 1.2.2 核酸适配体的特点16
  • 1.2.3 核酸适配体的化学修饰16-17
  • 1.2.4 核酸适配体的应用17-19
  • 1.3 金纳米粒子19-23
  • 1.3.1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19-20
  • 1.3.2 金纳米粒子的性质20-21
  • 1.3.3 金纳米粒子的应用21-23
  • 1.4 G-四联体23-26
  • 1.4.1 G-四联体简介23
  • 1.4.2 G-四联体的结构特征23-24
  • 1.4.3 G-四联体的应用24-26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26-28
  • 1.5.1 研究目标26
  • 1.5.2 研究内容26
  •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6-27
  • 1.5.4 研究意义27-28
  • 第2章 基于金纳米粒子和核酸适配体比色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28-47
  • 2.1 引言28-29
  • 2.2 实验部分29-31
  • 2.2.1 试剂与材料29-30
  • 2.2.2 仪器与设备30
  • 2.2.3 半胱胺盐酸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30-31
  • 2.2.4 比色检测三聚氰胺方法的建立31
  • 2.2.5 实际样品的处理及检测31
  • 2.3 结果与讨论31-45
  • 2.3.1 利用CS-AuNPs和核酸适配体比色检测三聚氰胺的原理31-35
  • 2.3.2 实验条件优化35-41
  • 2.3.3 核酸适配体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三聚氰胺的性能分析41-44
  • 2.3.4 实际样品的检测44-45
  • 2.4 结论45-47
  • 第3章 基于G-四联体核酸适配体荧光探针检测塑料样品中三聚氰胺47-61
  • 3.1 引言47-49
  • 3.2 实验部分49-50
  • 3.2.1 试剂与材料49
  • 3.2.2 仪器与设备49
  • 3.2.3 检测三聚氰胺的步骤49-50
  • 3.2.4 检测实际样品中的三聚氰胺50
  • 3.3 结果与讨论50-60
  • 3.3.1 利用T2探针与荧光染料之间的荧光猝灭检测三聚氰胺的机制50-54
  • 3.3.2 实验条件的优化54-56
  • 3.3.3 选择性研究56-57
  • 3.3.4 圆二色光谱(CD)分析57-58
  • 3.3.5 检测塑料样品中的三聚氰胺58-60
  • 3.4 结论60-61
  • 第4章 全文总结61-63
  • 参考文献63-73
  • 导师简介73-74
  • 作者简介74-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巍;贾凌云;;适配体筛选方法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9年03期

2 谢海燕;陈薛钗;邓玉林;;核酸适配体及其在化学领域的相关应用[J];化学进展;2007年06期

3 屈锋;刘允;任肖敏;赵新颖;张经华;;毛细管电泳在核酸适配体研究及核酸适配体筛选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9年Z2期

4 赵强;乐晓春;;核酸适配体亲和色谱的研究进展[J];色谱;2009年05期

5 朱静;黄勇;蒋小平;谭钟扬;蒋健晖;沈国励;俞汝勤;;基于核酸适配体-质粒DNA复合物信号放大的荧光免疫传感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11期

6 ;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J];分析化学;2012年05期

7 李瑜;王源升;于斌;张静秋;董瑞;;核酸适配体在光生化检测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2年14期

8 王周平;张维潇;;适配体及其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年09期

9 ;《核酸适配体手册》[J];分析化学;2013年12期

10 李晓佩;杨良嵘;黄昆;李文松;孙西同;刘会洲;;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离及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圣;刘彩云;卢建忠;;基于核酸适配体和酶循环放大的腺苷化学发光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巍;赵新颖;屈锋;;毛细管电泳法筛选蛋白质的核酸适配体的初步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3 杨晓娟;邴涛;梅宏成;上官棣华;;核酸适配体用于手性拆分L型和D型色氨酸[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4 郑冬梅;娄新徽;;一种基于结构开关型适配体的无标记荧光传感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薛利云;周小明;邢达;;基于核酸适配体探针和酶辅助荧光信号扩增的等温高灵敏度蛋白检测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马文韬;古力;屈锋;;毛细管电泳筛选大肠杆菌适配体的初步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7 梁好均;徐华国;邓伟;;核酸适配体链构象转变的研究[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8 王晓芳;程琳;耿霞;赵强;;基于适配体修饰的磁珠和量子点荧光法检测凝血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汪海林;章大鹏;;单核苷水平核酸适配体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温桂清;范燕燕;梁爱惠;蒋治良;;核酸适配体纳米金共振散射光谱检测血清中钾离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文;核酸适配体在医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于洋 田野;蛋白质检测有了新方法[N];吉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坤;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时间分辨荧光纳米探针的生物毒素检测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2 陈霞;功能核酸的筛选及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3 林雪霞;微流控芯片与可控适配体技术用于细胞代谢物分析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周庆同;生物相空间中的适配体和药物虚拟筛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郭业民;基于适配体传感器的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李菁菁;适配体功能化的荧光纳米探针用于蛋白和细胞传感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于鸽;乙丙肝病毒相互干扰及适配体在肝癌诊断及靶向治疗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6年

8 王成全;基于磁控适配体传感体系的农产品中典型霉菌毒素检测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9 严喜鸾;基于核酸适配体化学发光检测新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胡献刚;新兴适配体在高效净化/诊断环境与生物体内污染物的特点及其机理[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月侠;蛋白质寡核苷酸适配体的筛选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慧玲;BHL DNA适配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抑制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金钏;适配体纳米金比色法灵敏度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于连元;核酸适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在肿瘤靶向免疫治疗及靶向热疗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5 赵变军;基于适配体特异性作用的乳腺癌细胞表面多种肿瘤标记物同时检测的新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乔醴峰;基于核酸适配体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一步纯化固定化研究及其应用[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吕莉;基于适配体的酶联吸光度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D];山西大学;2015年

8 陈艳霞;核酸适配体/小檗碱荧光体系的构筑及分析应用[D];山西大学;2015年

9 吕琴;基于荧光标记适配体的荧光各向异性法检测小分子[D];山西大学;2015年

10 朱志玲;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赭曲霉毒素A SPR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5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95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c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