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酰胺类化合物水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磺酰胺类化合物水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摘要】:含有磺酰胺基的磺酰胺类化合物(Sulfonamides,简称为SAs)被广泛用于医疗和农业领域,例如磺胺嘧啶作为抗生素被用于炎症等疾病的治疗;双氟磺草胺被广泛用作农田除草剂。但由于此类化合物在环境中降解速度缓慢,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壤中药物残留严重并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严重的话甚至会污染环境以及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通过研究磺酰胺类化合物的降解机理,设计高效、易降解的磺酰胺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的日臻完善和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使得运用分子模拟的方法探究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水解机理成为可能。本论文以四种常见的磺酰胺类药物:磺胺氯哒嗪(Sulfachloropyridazine)、磺胺噻唑(Sulfathiazole)、磺胺嘧啶(Sulfadiazine)以及双氟磺草胺(Florasulam)作为研究对象,用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研究其在不同p H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机理,计算水解反应能垒。本文使用高斯09量子化学计算软件,选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泛函,在6-31+G(d,p)基组水平下,对水解反应的反应物、产物以及反应过渡态进行结构优化,综合应用频率分析、寻找反应路径、能量计算、电荷布局分析以及在过渡态的基础上进行反应路径的计算等手段,建立了磺胺类化合物在不同p H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机理模型。利用上述方法分别在中性、弱酸性、强酸性条件下研究了磺胺氯哒嗪、磺胺噻唑、磺胺嘧啶和双氟磺草胺的水解反应机理和水解反应活性。计算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可能存在两种水解反应途径。其中机理一在磺酰基上发生类似亲核取代反应,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磺酸和相应杂环胺。机理二是在杂环上发生了芳香族的亲核取代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对氨基苯磺酰胺为主要的水解产物。本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计算了三种磺胺类药物在中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机理;第二部分研究了三种磺胺类药物在弱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机理;第三部分模拟了三种磺胺类药物在强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机理;第四部分介绍了在中性条件下双氟磺草胺的水解反应机理。研究发现:(1)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水解反应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反应机理。其中机理一的反应活性高于机理二的反应活性,即磺酰胺类化合物更倾向于通过机理一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对氨基苯磺酸和对氨基苯磺酰胺,此计算结果与Anna Bialk-Bielinska等人的实验结果一致。(2)磺胺氯哒嗪、磺胺噻唑、磺胺嘧啶和双氟磺草胺的水解反应能垒均大于46Kcal?mol-1,这说明该类化合物在常温下难以发生水解反应。本文对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水解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为进一步设计高效、易降解的磺酰胺类化合物奠定基础。
【关键词】:磺酰胺类化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水解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468;O643.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研究背景9-16
- 1.1.1 磺酰胺类化合物概述9-10
- 1.1.2 磺酰胺类药物的发展及应用10-12
- 1.1.3 磺酰胺类化合物面临的困境12-13
- 1.1.4 磺酰胺类化合物降解研究现状13-16
- 1.2 理论方法16-17
- 1.2.1 量子化学理论简介16
- 1.2.2 本文计算方法16-17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17-20
- 第2章 中性条件下磺胺类药物水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20-34
- 2.1 前言20
- 2.2 计算方法20-21
- 2.3 水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与结果讨论21-33
- 2.3.1 中性条件下磺胺氯哒嗪水解反应机理分析21-25
- 2.3.2 中性条件下磺胺噻唑水解反应机理分析25-29
- 2.3.3 中性条件下磺胺嘧啶水解反应机理分析29-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3章 弱酸条件下磺胺类药物水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34-47
- 3.1 计算方法34-35
- 3.2 水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与结果讨论35-46
- 3.2.1 弱酸条件下磺胺氯哒嗪水解反应机理分析35-38
- 3.2.2 弱酸条件下磺胺噻唑水解反应机理分析38-41
- 3.2.3 弱酸条件下磺胺嘧啶水解反应机理分析41-46
- 3.3 本章小结46-47
- 第4章 强酸条件下磺胺类药物水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47-60
- 4.1 计算方法47-48
- 4.2 水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与结果讨论48-58
- 4.2.1 强酸条件磺胺氯哒嗪下水解反应机理分析48-51
- 4.2.2 强酸条件磺胺噻唑水解反应机理分析51-54
- 4.2.3 强酸条件磺胺嘧啶水解反应机理分析54-58
- 4.3 本章小结58-60
- 第5章 中性条件下双氟磺草胺水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60-65
- 5.1 前言60
- 5.2 计算方法60-61
- 5.3 双氟磺草胺水解反应机理分析61-64
- 5.4 本章小结64-65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丽娟;许满军;;LC-MS/MS法检验土壤中的磺酰脲类和磺酰胺类除草剂(英文)[J];刑事技术;2015年05期
2 李美萍;张生万;;磺胺类药物pKa值的QSPR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5年01期
3 许静;王娜;孔德洋;郭欣妍;单正军;;磺胺类药物在土壤中的降解性[J];环境化学;2013年12期
4 高秀玲;刘中柱;王洪武;苗淑媛;;雌、雄激素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中应用[J];养殖技术顾问;2013年12期
5 梁鑫平;;动物磺胺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年07期
6 杨常青;王龙星;侯晓虹;陈吉平;;大辽河水系河水中16种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分析[J];色谱;2012年08期
7 李延伟;姚金环;杨建文;申玉芳;邹正光;;量子化学计算软件在物质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年05期
8 刘志祥;;养殖业必须实现自我救赎[J];中国畜禽种业;2011年07期
9 张梅凤;唐永军;刘伟;张秀珍;;新型除草剂双氟磺草胺的研究[J];今日农药;2011年07期
10 白金;伍平;辛炳炜;;乙酸酐的水解机理理论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娜;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及风险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刘明宏;耐二种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小玲;磺酰唑类与磺酰胺类新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微生物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段丽丽;磺胺二甲嘧啶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砂质壤土中转归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11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1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