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类药品与辅料中磷脂组分的分离测定研究
本文关键词:磷脂类药品与辅料中磷脂组分的分离测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猪肺磷脂 蛋黄卵磷脂 大豆磷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二氧化碳
【摘要】:磷脂是一种天然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界。磷脂中主要含有磷脂酰胆碱(PC)以及少量的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鞘磷脂(SM)、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棕榈酸甘油酯(TG)、胆固醇(CH)等组分。它们是动植物中细胞膜、核膜、质体膜的基本成分,也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之一,具有重要的营养和医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由于组分复杂与缺少紫外吸收,磷脂类药品与辅料的质量控制一直以来是药物分析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本论文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并定量测定了以猪肺磷脂注射液(商品名:固尔苏)为代表的磷脂类药品和以蛋黄卵磷脂、大豆磷脂为代表的磷脂类辅料中各磷脂组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手段和参考依据,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首次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分离并测定固尔苏中9种磷脂组分。与固尔苏现行进口药品注册标准中采用双向薄层色谱法分离后仅测定PC含量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重现性好,能够提供多种磷脂的检验数据,更适用于控制企业批间产品的一致性。在色谱条件优化过程中,考察了二醇柱、氨基柱以及不同产家硅胶柱对固尔苏中各磷脂的分离影响;并以氯仿-甲醇-水-氨水为洗脱系统,考察了流动相各组分比例改变、流速、柱温对固尔苏中各磷脂组分的分离影响。最终选择Kromasil硅胶柱(4.6mm×250mm,5 μm)为固定相,以氯仿:甲醇:水:氨水(78:21:0.2:0.4)为流动相A,氯仿:甲醇:水:氨水(59:35:5:0.4)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ml/min,蒸发光检测器检测。使用该方法对同一厂家中2种不同规格的共5个不同批号的样品进行分析,5批固尔苏样品中均分离出9种已知磷脂和一种未知组分,对已知磷脂进行定量分析,以SM为对照计算未知组分的相对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重现性、线性、检测限以及回收率等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各磷脂组分分离完全,以对照品溶液浓度的对数值(lgc)对相应峰面积的对数值(lgA)做线性回归,9种磷脂的线性关系均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4~0.9995,日内精密度为0.81%~1.83%,日间精密度为0.74%~2.15%,检测限为4.1~106.5 ng,定量限为5.5~221.3 ng,回收率为98.5%~101.3%,5批固尔苏中各磷脂测定结果为:CH 0.10~0.13mg/ml,PE 2.62~2.93mg/ml, PI 3.51~3.62 mg/ml,PS 0.50~0.56 mg/ml,LPE 0.05~0.07 mg/ml,PC 68.51~72.42 mg/ml, SM 1.10~1.15 mg/ml,LPC 0.1~0.34 mg/ml,未知组分1.07~1.26 mg/ml。(2)首次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并测定蛋黄卵磷脂和大豆磷脂中8种磷脂组分。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高,结果准确可靠,方法重复性好,使用的有机溶剂较少,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为磷脂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检测技术和思路。实验中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仪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考察了硅胶柱(ZorbaxRx-SIL,3.0 mm×100mm,1.8μm)、硅胶柱(ZorbaxSilica,4.6mm×250mm,5μm)、氰基柱(Zorbax CN, 3.0 mm×100mm,1.8μm)、氨基柱(Zorbax NH2,4.6 mm×250mm,5μm)、苯基柱(Pursuit PFP,4.6 mm×150mm,5μm)和二醇柱(LiChrospher 100 Diol,4.0 mm×250mm,5um)对磷脂的分离影响,选择ZorbaxSilica柱(4.6mm×250mm,5μm)与LiChrospher 100 Diol柱(4mm×250mm,5μm)串联,同时考察了流动相中添加剂的种类以及组分比例、流速、柱温、蒸发光条件的改变对磷脂分离的影响。最终选择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CO2)为流动相A,甲醇:氨水(100:0.5)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2.3 ml/min,蒸发光检测器检测。使用该方法对4家企业提供的共11批蛋黄卵磷脂和3家企业提供的共4批不同大豆磷脂进行分析,磷脂样品中分离出8种磷脂组分,对磷脂进行定量分析,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重现性、线性、检测限以及回收率等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各磷脂组分色谱峰间的分离度为1.90-11.92,理论板数为3575-18786。以对照品溶液浓度的对数值(1gc)对相应峰面积的对数值(lgA)做线性回归,8种磷脂的线性关系均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7~0.9998,日内精密度为0.2%~2.0%,日间精密度为0.5%~2.0%,检测限为137~584 ng,定量限为273~1169 ng,回收率为97.1%~100.6%。11批蛋黄卵磷脂中各磷脂测得结果为:TG 0.2%~1.8%,CH 0.4%~2.0%,PE 7.8~15.0%,LPE 0.7%~1.0%, PI 0.7%~1.8%,PC 68.0%~89.4%, SM 1.0%~1.9%, LPC0.6%~1.7%,4批大豆磷脂中各磷脂测得结果为:TG 0.1%~0.8%, CH 0.2%~0.3%, PE 5.0%~17.8%,LPE0.0%, PI 0.9%~1.6%,PC 53.6%~72.4%,SM0.0%,LPC 1.0%~2.9%。
【关键词】:猪肺磷脂 蛋黄卵磷脂 大豆磷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二氧化碳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460.72;O657.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英文缩写说明13-14
- 第1章 前言14-26
- 1.1 磷脂的简介14-17
- 1.1.1 磷脂的结构及组成14-16
- 1.1.2 磷脂的来源16
- 1.1.3 磷脂理化性质16-17
- 1.2 磷脂的功能及应用17-20
- 1.2.1 磷脂的功能17-18
- 1.2.2 磷脂的应用18-20
- 1.3 磷脂分析方法的综述20-24
- 1.3.1 薄层色谱法分析磷脂中各组分20-21
- 1.3.2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磷脂中各组分21-23
- 1.3.3 质谱法分析磷脂中各组分23-24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24-26
- 第2章 猪肺磷脂注射液中9种磷脂组分的HPLC-ELSD法测定26-44
- 2.1 实验部分27-28
- 2.1.1 实验仪器与试药27
- 2.1.2 溶液的配制27
- 2.1.3 色谱条件27-28
- 2.1.4 定量方法28
- 2.2 实验结果28-35
- 2.2.1 系统适用性28-29
- 2.2.2 线性关系29-33
- 2.2.3 精密度试验33
- 2.2.4 检测限33
- 2.2.5 回收率试验33-34
- 2.2.6 样品含量试验34-35
- 2.3 讨论35-42
- 2.3.1 色谱系统的选择35-36
- 2.3.2 Plackett-Burman设计优化色谱条件36-38
- 2.3.3 流速的选择38
- 2.3.4 进样浓度的选择38-40
- 2.3.5 色谱柱的选择40-42
- 2.4 本章小结42-44
- 第3章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蛋黄和大豆磷脂中的8种磷脂组分44-64
- 3.1 实验部分46-48
- 3.1.1 仪器与试药46
- 3.1.2 溶液的配制46-47
- 3.1.3 色谱条件47-48
- 3.2 实验结果48-55
- 3.2.1 系统适用性48-49
- 3.2.2 线性关系49-52
- 3.2.3 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52-53
- 3.2.4 溶液稳定性试验53
- 3.2.5 检测限53
- 3.2.6 回收率试验53
- 3.2.7 样品含量测定53-55
- 3.3 讨论55-62
- 3.3.1 流动相中改性剂的选择55-56
- 3.3.2 色谱柱的选择56-61
- 3.3.3 色谱条件的选择61
- 3.3.4 检测器条件的选择61
- 3.3.5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选择61-62
- 3.4 本章小结62-64
- 全文总结64-67
- 参考文献67-75
- 致谢75-76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大豆磷脂开发利用[J];粮食与油脂;2001年02期
2 徐振山,王钟生;国产浓缩大豆磷脂质量制约因素分析[J];粮食与油脂;2001年06期
3 张雁平;大豆磷脂工业化生产概述[J];大豆通报;2002年06期
4 梁峙,李勇;对大豆磷脂的开发应用探讨[J];江西食品工业;2002年01期
5 方玉英;;药品大豆磷脂散的适应症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7年11期
6 王志军;承海;;浅谈大豆磷脂的色泽和透明度[J];中国油脂;2008年03期
7 薛莉;付景海;陈义;夏剑秋;李宏伟;;借助联盟力量 发挥优势强项——做新做大做高做强大豆磷脂产业[J];大豆科技;2009年01期
8 李招群;欧阳晓露;万屏南;;大豆磷脂的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9年01期
9 李卓瓦;;大豆磷脂的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7期
10 陈忠琼;黎晓敏;;大豆磷脂及大豆磷脂饲料的应用研究[J];饲料博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药品——大豆磷脂散适应症研究[A];上海市粮油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陈婉如;李利明;官琼;;大豆磷脂的开发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A];福建省科协首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畜牧业持续发展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丹青;;大豆磷脂对蛋鸡蛋黄脂质含量的影响[A];2013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亚文;曹光群;;大豆磷脂及其改性产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A];2006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丹青;;大豆磷脂对蛋鸡蛋黄脂质含量的影响[A];福建省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畜牧兽医分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巍;马莹;朴红莲;王岙;;分光光度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大豆磷脂[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次营养资源与保健食品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7 甘雅玲;张玉华;;用大豆磷脂饲养的大白鼠主动脉内壁扫描电镜观察[A];第二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陈从喜;李惠静;田永建;;大豆磷脂开发活性分子砌块甘油磷脂酰乙醇胺[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9 朱秋凤;黄进;杨丹丹;董其国;邵彩梅;王恬;;不同水平大豆磷脂对肉鸡胴体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言;大豆磷脂问题多多[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1年
2 ;大豆磷脂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3 ;大豆磷脂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4 胡兴中 高级工程师;我国大豆磷脂行业发展现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在哪里?[N];中国食品报;2010年
5 徐铮奎;大豆磷脂国内市场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10年
6 牟欣伦 焦瑜 记者 来玉良;大豆磷脂新技术引领产业新方向[N];黑龙江日报;2011年
7 崔小明;大豆磷脂开发利用值得关注[N];中国化工报;2001年
8 宜人;大豆磷脂的功效[N];中国海洋报;2003年
9 齐继成;我国大豆磷脂保健品市场透析[N];中药报;2001年
10 ;大豆磷脂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安红;粉状及高卵磷脂含量的大豆磷脂的制备及表面物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黄进;大豆磷脂对AA肉鸡脂肪代谢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刘方波;无机膜制备高品质磷脂研究及工业化生产[D];江南大学;2012年
4 王琦;海产动物来源n-3PUFA磷脂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迎春;磷脂类药品与辅料中磷脂组分的分离测定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6年
2 黄萍萍;大豆磷脂的酶法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王玮;羟基乙氧基化改性磷脂的合成工艺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班婷婷;醇溶性大豆磷脂与棕榈酸酶促酸解反应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侯炳刚;日粮中不同水平大豆磷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葛玉卿;大豆磷脂酰胆碱的提取纯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王成涛;大豆磷脂制备高纯度磷脂酰胆碱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毕洁琼;大豆磷脂对凋亡相关基因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汤华成;多烯磷脂的制备技术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年
10 朱秋凤;大豆磷脂对AA肉仔鸡生产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1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1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