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脱硝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16:24

  本文关键词: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脱硝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氮氧化物 催化剂 等离子体 协同催化 还原剂 部分烟气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各项经济指标迅速攀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盲目追求发展速度,甚至以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造成一系列问题。PM2.5、金属污染物、SOx、NOx及各种挥发性有机物对大气造成严重危害,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生活。等离子体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设备简单、布置方便副产物易回收等优势,利用等离子体脱除氮氧化物得到许多学者的研究,但是该技术的能量消耗过大,严重制约其工业发展。本课题通过搭建的实验平台,对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的脱硝特性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针对目前催化剂的使用现状,配置了Cu系和Fe系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活性进行了实验,掌握了催化剂性能随反应温度和活性物种负载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Cu系催化剂中CuO负载量为10%时脱硫效率最佳,负载量为8%时脱硝效率最佳;Fe系催化剂中Fe203负载量为10%时,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均为最佳。两种催化剂性能优良,在SO2参与反应时,能提高NO的脱除效率。(2)对等离子体单独脱硝反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等离子体脱硝效率受温度影响不大,随放电功率的增加脱硝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在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同时作用时,研究了反应器布置方式、放电功率以及反应温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发现在温度低于120℃时,采用外置式时脱硝效率较高,超过120℃时,内置式反应器脱硝效率较高,超过300℃两种布置方式差别不大。通过与等离子体单独脱硝对比,发现等离子体与催化剂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但效果不是线性叠加,而是相互促进。(3)为了实现等离子体联合催化剂脱硝技术在低温烟气侧的应用,本课题对催化剂中掺入Ce元素,以NH3、CH4、CO为还原剂,CuO/γ-Al2O3、CuO-CeO2/ γ-Al2O3,、Fe2O3/γ-Al2O3、Fe2O3-CeO2/γ-Al2O3为催化剂,在160℃以下的温度区间内,实验研究每种工况下,反应温度和放电功率对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脱硝效率的影响,并对反应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脱硝实验条件。(4)针对目前等离子体脱硝技术能耗过高的问题,本课题提出了等离子体处理部分烟气的思路,先对一部分烟气放电,然后将放电处理的高能态烟气与普通烟气混合,以达到脱硝目的。实验探究了处理5%、15%、25%体积分数的烟气时,反应温度和放电功率对脱硝效率的影响,提高了低温时NO,的脱除效率,并使能耗达到工业要求。
【关键词】:氮氧化物 催化剂 等离子体 协同催化 还原剂 部分烟气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1;O643.3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1 绪论14-22
  • 1.1 研究背景14
  • 1.2 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控制14-16
  • 1.2.1 NO_x生成机理14-15
  • 1.2.2 NO_x控制技术15-16
  • 1.2.3 NO_x处理的新工艺16
  • 1.3 等离子体技术16-19
  • 1.3.1 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16-17
  • 1.3.2 等离子体的放电形式17-18
  • 1.3.3 低温等离子体的化学反应过程18-19
  • 1.4 等离子体技术在催化领域的应用19-20
  • 1.5 等离子体技术脱除氮氧化物研究20-21
  •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21-22
  • 2 实验装置及方法22-28
  • 2.1 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22-23
  • 2.2 催化剂的制备23
  • 2.3 脱硝试验平台23-28
  • 2.3.1 配气系统23
  • 2.3.2 实验平台的设计与搭建23-26
  • 2.3.3 实验步骤26-28
  • 3 催化剂脱硫脱硝性能测试28-38
  • 3.1 催化剂脱硫性能测试29-31
  • 3.1.1 负载量对脱硫活性的影响29-30
  • 3.1.2 反应温度对脱硫活性的影响30-31
  • 3.2 催化剂脱硝性能测试31-34
  • 3.2.1 负载量对脱硝性能的影响32-33
  • 3.2.2 反应温度对脱硝性能的影响33-34
  • 3.3 催化剂同时脱硫脱硝反应34-36
  • 3.4 小结36-38
  • 4 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脱硝38-44
  • 4.1 等离子体脱硝性能测试38-40
  • 4.1.1 等离子体脱硝机理38-39
  • 4.1.2 功率对等离子体脱硝率的影响39-40
  • 4.1.3 温度对等离子体脱硝率的影响40
  • 4.2 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脱硝40-43
  • 4.2.1 布置方式对脱硝效率的影响41-42
  • 4.2.2 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对脱硝率的影响42-43
  • 4.3 小结43-44
  • 5 低温区间协同脱硝性能44-58
  • 5.1 以NH_3为还原剂脱硝44-48
  • 5.1.1 温度对NH_3脱硝效率的影响44-46
  • 5.1.2 功率对NH_3脱硝效率的影响46-48
  • 5.2 以CH_4为还原剂脱硝48-51
  • 5.2.1 温度对CH_4脱硝效率的影响48-50
  • 5.2.2 功率对CH_4脱硝效率的影响50-51
  • 5.3 以CO为还原剂脱硝51-54
  • 5.3.1 温度对CO脱硝效率的影响51-53
  • 5.3.2 功率对CO脱硝效率的影响53-54
  • 5.4 小结54-58
  • 6 部分烟气等离子体脱硝58-64
  • 6.1 温度对部分烟气等离子体脱硝性能的影响59-60
  • 6.2 功率对部分烟气等离子体脱硝性能的影响60-61
  • 6.3 能耗计算61
  • 6.4 小结61-64
  • 7 结论64-68
  • 7.1 课题总结64-67
  • 7.2 未来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4
  • 致谢74-7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化表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伯雄,孙幸福;天然气先进再燃区脱硝效率影响因素的实验与模拟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2 沈伯雄;孙幸福;;水蒸汽对先进再燃区脱硝效率的影响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6年01期

3 李宏伟;钟祚群;于德亭;;锅炉脱硝效率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8年05期

4 杨武;汪印;宋扬;姚常斌;刘跃进;许光文;;沉降炉中生物质热解产物的脱硝特性[J];过程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5 王永桥;陆飞;刘永生;卢平;;生物质再燃脱硝及异相还原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26期

6 刘武标;;影响火电厂烟气脱硝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1期

7 魏斌;刘德林;;影响燃煤电站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效率的运行因素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8 贾艳艳;毕明树;柳智;;煤粉粒度对超细煤粉再燃脱硝效率影响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8年11期

9 赵金笑;仲兆平;姚杰;;基于过氧钛系的SCR低温催化剂性能研究[J];华东电力;2012年03期

10 沈伯雄,孙幸福;影响先进再燃区脱硝效率的因素分析[J];煤炭转化;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祥松;张海;李金晶;吕俊复;岳光溪;;影响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效率的因素分析[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蒋亚彬;董月红;薛洋企;王田禾;;低温SCR催化剂脱硝效率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9分会场:火电厂烟气净化与节能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杭州;;SCR对脱硝效率及SO_2转化影响分析[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7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钰鑫;赵钦新;马宏宇;王云刚;王浩;;基于不同煤种的SCR催化剂中毒实验研究[A];2013 火电厂污染物净化与绿色能源技术研讨会暨环保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换届(第三届)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周雁凌 董若义;水泥脱硝效率如何提高?[N];中国环境报;2014年

2 段学锋;水泥窑烟气治理工程化应用[N];中国建材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曹俊;怎么提高企业脱硝效率?[N];中国环境报;2011年

4 记者 刘国栋;内蒙古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N];中国电力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洪坤;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与先进再燃技术的实验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亓振烨;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脱硝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王桂芳;SCR反应的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归毅;基于BP神经网络的SCR脱硝效率预测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4 王义丹;煤粉再燃与NH_3非催化联合还原NOx过程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25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25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e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