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分一锅法合成多取代吡喃并吡唑二聚体类、螺吲哚—三唑及苯并咪唑并嘧啶类和噻唑腙类化合物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组分一锅法合成多取代吡喃并吡唑二聚体类、螺吲哚—三唑及苯并咪唑并嘧啶类和噻唑腙类化合物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吡喃并吡唑二聚体 螺环吲哚三唑并嘧啶类 螺环吲哚咪唑并嘧啶类 噻唑腙类 多组分一锅法
【摘要】:多取代吡喃、螺吲哚-三唑及苯并咪唑并嘧啶类和噻唑腙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含有它们相似骨架结构的化合物不断在许多药品和天然产物中被发现。这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镇痛、抗菌、抗肿瘤、消炎、除虫等生物活性。因其广泛的的生物活性以及药用价值而被用于医药和农药领域。同时多组分反应(MCRs)是一类广泛被用于合成复杂杂环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这种合成方法因其具有比如:原子经济、反应设计简单、后处理方便、减少浪费等一系列的优点从而吸引了化学家相当大的关注。开展这三类化合物的合成从而寻求一条简单高效,产率优良,原子经济等优点的合成方法和扩展有机合成新方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论文共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噻唑芳醛腙类化合物,多取代吡喃并吡唑二聚体,多取代螺环吲哚-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及多取代螺环吲哚-嘧啶并[1,2-a]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发展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第二部分:实验部分,一锅法合成噻唑芳醛腙类化合物,多取代吡喃并吡唑二聚体及多取代螺环吲哚-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乙酸钠催化的醛/酮,氨基硫脲及氯代β-酮酸酯的一锅法反应合成噻唑衍生物。以乙醇为溶剂,醛/酮、氨基硫脲和β-酮酸酯为原料在无水乙酸钠催化下的经过三组分一锅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噻唑类化合物。2多取代吡喃并吡唑二聚体的一锅法合成研究。对(间)苯二甲醛,N-甲基-1-甲硫基-2-硝基乙烯胺,乙酰乙酸甲酯和取代肼衍生物四组分一锅法合成含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多取代吡喃并吡唑类二聚体类化合物。3 Cs_2CO_3催化三组分一锅法合成多取代螺环吲哚啉三唑并[1,5-a]嘧啶类及多取代螺环吲啉嘧啶并[1,2-a]苯并咪唑类化合物。通过3-氨基-1,2,4-三唑(2-氨基苯并咪唑)、取代靛红、丙二腈为反应物,以95%乙醇为溶剂,在Cs_2CO_3催化下经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一系列多取代螺环吲哚啉三唑并[1,5-a]嘧啶和多取代螺环吲啉嘧啶并[1,2-a]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关键词】:吡喃并吡唑二聚体 螺环吲哚三唑并嘧啶类 螺环吲哚咪唑并嘧啶类 噻唑腙类 多组分一锅法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8-22
- 1 噻唑腙类,吡喃并吡唑及三唑类化合物的发展现状8-18
- 1.1 芳腙基噻唑衍生物的研究进展11
- 1.2 芳腙基噻唑衍生物的合成11-14
- 1.2.1 芳腙基噻唑衍生物的传统合成研究11-12
- 1.2.2 芳腙基噻唑衍生物的多组分一锅法合成研究12-14
- 1.3 吡喃并吡唑、三唑和咪唑并嘧啶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14-18
- 1.3.1 多取代吡喃并吡唑的多组分一锅法研究15-16
- 1.3.2 三唑并[1,5-a]嘧啶和苯并咪唑并[1,2-a]嘧啶类化合物多组分一锅法研究16-18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18-19
-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19-22
- 3.1 醛/酮,氨基硫脲及氯代 β-酮酸酯一锅法反应合成噻唑腙类化合物20
- 3.2 多取代吡喃并吡唑二聚体类化合物的三组分一锅法合成研究20
- 3.3 螺吲哚-三唑并[1,5-a]嘧啶及螺吲哚-咪唑并[1,2-a]嘧啶类化合物的一锅法合成研究20-22
- 第二章 醛/酮,氨基硫脲及氯代 β-酮酸酯一锅法反应合成噻唑腙类化合物22-33
- 1 前言22-23
- 2 实验部分23-28
- 2.1 试剂与仪器23
- 2.2 化合物 5a~5j和 6a~6j的合成23-28
- 3 结果与讨论28-32
- 3.1 合成28-32
- 3.2 波谱分析32
- 4 结论32-33
- 第三章 多取代吡喃并吡唑二聚体类化合物的四组分一锅法合成研究33-43
- 1 前言33-34
- 2 实验部分34-38
- 2.1 仪器与试剂34
- 2.2 Et_3N催化四组分一锅法合成多取代吡喃并吡唑衍生物34-38
- 3 结果与讨论38-42
- 3.1 合成38-42
- 3.2 波谱分析42
- 4 结论42-43
- 第四章 螺吲哚-三唑并[1,5-a]嘧啶及螺吲哚-苯并咪唑并[1,2-a]嘧啶类化合物的一锅法合成研究43-53
- 1 前言43-44
- 2 实验部分44-47
- 2.1 仪器与试剂44
- 2.2 Cs_2CO_3催化三组分一锅法合成螺吲哚-三唑并[1,5-a]嘧啶和螺吲哚-苯并咪唑并[1,2-a]嘧啶类化合物衍生物44-47
- 3 结果与讨论47-52
- 3.1 合成47-51
- 3.2 波谱分析51-52
- 4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61
- 附图61-76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6
-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76-77
- 致谢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瑞蓝,赵富中,邓福喜,王正义;取代基对螺吡喃感光剂性质的影响[J];应用化学;1987年03期
2 王进军;孙公权;;异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的合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3 单绍军;杜振媚;;两种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的合成[J];化学通报;2008年06期
4 侯孝平,,黄文龙,彭司勋;二氢苯骈吡喃肟及肟酯衍生物的合成[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5 黄邦洲;朱天民;于学君;金玑珠;吴世晖;;2H-苯骈吡喃类化合物的简便合成方法[J];有机化学;1989年06期
6 王静萍,梁丽华;2—乙氧基—3,4—二氢—1,2吡喃合成方法的研究[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刘昌学;;能发出三原色的液晶聚合复合物[J];云南化工;1989年02期
8 吕柏;二氢吡喃——一种有效的保护羟基试剂[J];化学试剂;1999年02期
9 邵娜;张向媛;杨荣华;;螺吡喃化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1年05期
10 魏文斌;赵祖建;;新型含吲哚酮环的螺吡喃化合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宇;张婷;刘晓暄;;多重响应型螺吡喃的制备及性能[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张志国;张前;刘群;张贵生;;吡喃[2,3-b]喹啉类生物碱的合成[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杨荣华;邵娜;陈永康;;螺吡喃光学探针设计及其生物传感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黄甜;胡振們;王兵;王海千;侯建国;杨金龙;;螺吡喃分子在Au(111)表面的手性表达[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5 周清清;刘和文;;新型含螺吡喃大环分子的合成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熊晓云;梅其炳;;系列苯并二氢吡喃类衍生物的药理活性及其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A];2002全国青年药理学英文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李雪梅;许宁;刘歆文;张春雷;邵敬铭;;HMCM-22的二氢吡喃衍生物水解性能研究[A];分子筛催化与纳米技术——分子筛协作组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全;鞠秀萍;古昆;程晓红;;2,4,6-三苯基吡喃摀盐的一步合成法[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张向东;叶俊伟;卢歆怡;徐涛;李钢;宁桂玲;;甲氧基取代多苯基吡喃盐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卫华;图纹白尼参和奇乳海参中生物活性成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2 徐涛;α活性吡喃盐的合成与反应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孔令灿;螺嗪/螺吡喃氟硼二吡咯的设计、合成、能量转移和光致变色性质[D];吉林大学;2014年
4 张美多;基于萘酚吡喃的层层自组装薄膜和光响应胶囊的制备及其光致变色性能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陈海峰;中药小根蒜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6 王斌;光活性天然聚合物的体系设计与功能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刘云宝;一、苦绳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二、苦绳中甾体苷类成分ESI-MS裂解行为研究及HPLC-ESI-MS/MS~n在线结构测定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陶佳;基于螺吡喃衍生物/碳纳米管/核酸自组装探针设计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夏冰;多组分一锅法合成多取代吡喃并吡唑二聚体类、螺吲哚—三唑及苯并咪唑并嘧啶类和噻唑腙类化合物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2 阿地里江·吾买尔江;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多组分一锅法合成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3 常艳红;螺吡喃羟丙基纤维素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4 田卫国;不同介质中螺吡喃的光谱性能研究及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沈利英;新型螺吡喃衍生物的合成、性质及凝胶性能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觉唤;基于螺吡喃衍生物的Langmuir-Blodgett膜的性质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孟玲芝;麦冬化学成分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李强;5-氧代四氢苯并[b]吡喃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9 付云明;朝鲜白头翁化学成分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10 袁卫华;蒺藜果实中呋甾皂苷类成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39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39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