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量多溴联苯醚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痕量多溴联苯醚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二维气相色谱 微电子捕获检测器 前处理技术 外标法 PBDEs
【摘要】: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种环境中广泛应用的溴代阻燃剂,因其具有较高的毒性、较高的稳定性和易被生物富集等特性,2009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将四溴联苯醚、五溴联苯醚、六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由于环境介质中多溴联苯醚的含量极低,且同类物数量众多,以一维气相色谱(1D-GC)很难对多溴联苯醚实现有效的分离。本文研究了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分析多溴联苯醚的方法,并针对多溴联苯醚在环境样品中的提取、净化和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利用长江中游沉积物样品来验证方法的适用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针对沉积物样品等环境介质,建立了测定环境样品中多溴联苯醚的前处理技术,在提取技术上对比研究了加速溶剂提取技术和索氏提取技术对多溴联苯醚提取效率的影响,并对影响提取效率的温度、溶剂等诸多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加速溶剂提取法提取多溴联苯醚的效率高,回收率达91%-102%,并且具有溶剂用量少,提取时间短等优点,最终选择利用加速溶剂提取技术提取环境样品中的多溴联苯醚。在净化方法上,采用多层酸性硅胶柱和活化硅胶柱的净化结果最理想,既能除去多氯联苯的干扰,又能保证目标物多溴联苯醚的最大洗脱率。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方法回收率和重现性良好。本文利用配有微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μECD),建立了一种分离分析不同多溴联苯醚的新方法。通过实验优化选择,采用DB-5MS (30m×0.25mm×0.25μm)+BPX-50 (1m×0.10mm×0.1μm)的色谱柱系统对多溴联苯醚进行分离分析,在所获得的全二维色谱图上不同多溴联苯醚成瓦片状分布,且分离效果好。由此,更进一步优化了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GCxGC-μECD)检测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具体分析方法。其中,对影响色谱分析的各种因素如:升温速率、初始温度、进样方式等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好的色谱条件下,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曲线在10~1500μg/L浓度范围内,根据浓度与峰体积的关系,计算得到线性相关系数的平方(r2)均大于0.99,以3倍的信噪比(S/N=3)确定不同多溴联苯醚的检出限为0.1~0.8μg/L,以100μg/L的标液重复进样3次得到不同多溴联苯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利用空白沉积物进行基质加标实验,获得不同多溴联苯醚的回收率在72%-113%之间。通过对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与全二维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法(GCxGC-μECD)测定沉积物中PBDEs的含量比较,两者测定结果一致,证明GCxGC-uECD适用于环境沉积物中PBDEs的分析测定。
【关键词】:全二维气相色谱 微电子捕获检测器 前处理技术 外标法 PBDEs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30;O657.7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主要符号缩写表8-13
- 第1章 绪论13-20
- 1.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3-20
- 1.2.1 多溴联苯醚的理化性质13-14
- 1.2.2 多溴联苯醚的生产与使用14-15
- 1.2.3 多溴联苯醚的生物毒性15-16
- 1.2.4 多溴联苯醚的分析方法16-19
- 1.2.5 我国多溴联苯醚的研究现状19-20
- 第2章 实验20-26
- 2.1 原料与试剂20-21
- 2.2 主要设备与仪器21-22
- 2.3 层析柱色谱填料的制备22-23
- 2.3.1 活化硅胶的制备22-23
- 2.3.2 无水硫酸钠的制备23
- 2.3.3 酸性硅胶(44%)的制备23
- 2.3.4 碱性硅胶(33%)的制备23
- 2.4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3-24
- 2.5 TOC的测定24
- 2.6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24-26
- 2.6.1 索式提取24-25
- 2.6.2 加速溶剂萃取25
- 2.6.3 酸性硅胶柱净化25
- 2.6.4 复合硅胶柱净化25
- 2.6.5 样品的浓缩25-26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26-54
- 3.1 前处理方法及条件对多溴联苯醚回收率的影响26-33
- 3.1.1 索式提取对多溴联苯醚回收率的影响26-28
- 3.1.2 加速溶剂萃取对多溴联苯醚回收率的影响28-31
- 3.1.3 索氏提取与加速溶剂萃取方法的比较31
- 3.1.4 洗脱液体积对多溴联苯醚回收率的影响31-32
- 3.1.5 基质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32
- 3.1.6 结语32-33
- 3.2 仪器分析方法及条件对多溴联苯醚分离效果的影响33-43
- 3.2.1 GCxGC色谱柱组合方式对多溴联苯醚分离效果的影响33-35
- 3.2.2 升温条件对多溴联苯醚分离效果的影响35-36
- 3.2.3 调制周期对多溴联苯醚分离效果的影响36-37
- 3.2.4 初始温度对多溴联苯醚分离效果的影响37-38
- 3.2.5 升温速率对多溴联苯醚分离效果的影响38-39
- 3.2.6 进样方式对多溴联苯醚分离效果的影响39-40
- 3.2.7 载气流速对多溴联苯醚分离效果的影响40-41
- 3.2.8 1D-GC与GCxGC用于PBDEs同类物分离特性的比较41-42
- 3.2.9 结语42-43
- 3.3 方法验证试验43-49
- 3.3.1 校正曲线及线性范围和检出限(LOD)43-46
- 3.3.2 基质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46-49
- 3.4 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析49-54
- 3.4.1 GC×GCμECD法测定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49-50
- 3.4.2 HRGC-HRMS与GC×GC-μECD对沉积物中PBDEs含量的分析比较50
- 3.4.3 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50-51
- 3.4.4 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浓度与TOC的关系51-52
- 3.4.5 沉积物多溴联苯醚的生态风险评价52-53
- 3.4.6 结语53-54
- 第4章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61
- 在学研究成果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社军,麦碧娴,曾永平,罗孝俊,向同寿,傅家谟,盛国英;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测定[J];环境化学;2005年04期
2 刘汉霞,张庆华,江桂斌,蔡宗苇;多溴联苯醚及其环境问题[J];化学进展;2005年03期
3 林峥;屈伟月;盛国英;陈敦金;毕新慧;傅家谟;;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法分析母乳中多溴联苯醚[J];环境化学;2007年01期
4 吴建政;孙蔚;;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快速筛选试验[J];监督与选择;2007年Z1期
5 饶勇;毕鸿亮;孙翠香;张浩原;;超声波辅助萃取测定土壤中的多溴联苯醚[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年09期
6 周冰;仇雁翎;;多溴联苯醚及其环境行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5期
7 余海雯;张彰;李云娴;裘真;;多溴联苯醚代谢产物的合成[J];环境化学;2008年05期
8 王霞;李旭东;;生物样品中多溴联苯醚检测的现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年08期
9 李敬瑶;张普青;李永峰;李玉文;;多溴联苯醚检测方法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0年S2期
10 马玉;林竹光;;海洋生物样品中多溴联苯醚和多溴联苯的分析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科;傅珊;杨中智;徐晓白;;太原市土壤中多溴联苯醚残留状况[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冯承莲;何悦;许宜平;王子健;;鱼肉组织中多溴联苯醚前处理方法优化及代谢初步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冯加良;韩文亮;;上海大气中多溴联苯醚的丰度与组成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高国龙;蒋建国;李梦露;肖叶;;多溴联苯醚在环境中的含量及处理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曾艳红;罗孝俊;陈社军;麦碧娴;;多溴联苯醚在鲤鱼体内的生物转换[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曹洁;魏垠;郭良宏;;荧光法检测多溴联苯醚羟基代谢物与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的相互作用[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张娟;王永花;孙成;;自制聚苯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水体和牛奶中的痕量多溴联苯醚[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史鑫源;李一凡;;某市水体中多溴联苯醚污染现状研究[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苏冠勇;温泉;韦斯;刘红玲;冯建f ;于红霞;;细胞培养液中多溴联苯醚及其衍生物的快速测定方法[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多溴联苯醚的毒理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疾控中心中毒控制中心研究员 丁茂柏;警惕来自阻燃剂的危害[N];健康报;2009年
2 陈健萍;自行车出口日本将有新规[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3 塞渊 青简轩;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圆圆;东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的“源—汇”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婷;表层沉积物上多溴联苯醚的吸附行为及其毒性特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谢晴;多溴联苯醚及其羟基衍生物的环境光化学转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范莹;东、黄海沉积物中羟基和甲氧基多溴联苯醚的来源及分布[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宋任芳;环境中苯基缩水甘油醚和多溴联苯醚的基因和细胞毒性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6 杨萌;中国大气中多溴联苯醚的含量组成及气粒分配[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程杰;多溴联苯醚(BDE15、BDE47)在鲫鱼体内的生物累积与转化[D];南京大学;2011年
8 周义军;多溴联苯醚的生殖发育毒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奔拓;上海地区环境与人体介质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D];上海大学;2015年
2 周天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及孕期多溴联苯醚暴露与维汉低出生体重的关联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由宗政;多溴联苯醚典型污染源环境污染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田奇昌;痕量多溴联苯醚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5 马新东;海洋沉积物和生物中多溴联苯醚的方法研究及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施玉泉;人体血液中多溴联苯醚及其代谢产物分析技术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7 赵冬梅;多溴联苯醚与可溶性有机质结合规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谢薇;青藏高原中部地区表层土壤中多溴联苯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王林;配合物凝胶膜片微固相萃取技术在多溴联苯醚分析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10 李欣峗;玩具中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检测及健康风险评估[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53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5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