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小分子催化的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扩展
本文关键词:有机小分子催化的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扩展
更多相关文章: 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 呋喃衍生物 环氧类化合物 有机小分子催化
【摘要】:C-C键的形成是有机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有机小分子催化的C-C键的构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本课题前期探索了一种有机小分子催化的C-C键的形成方法,该方法可被用于快速合成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作为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目前已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1)γ-或α-位卤代的α,β不饱和酯类化合物与羰基化合物在金属作用下的Barbier类型反应;2)具有γ-H的α,β不饱和酯类化合物与醛或酮在强碱作用下的Aldol缩合反应。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使用化学计量的金属试剂或强碱,反应条件苛刻或需要加入具有强致癌性的HMPA,反应同时存在区域选择性和双键的几何异构现象等等。本论文以DBU为催化剂,在室温下,具有γH的α,β不饱和酯类化合物与醛发生一步缩合反应,得到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在前期工作中,我们课题组主要完成了对脂肪醛底物的条件优化及底物扩展工作,提出并详细验证了该反应分子内1,5-H迁移机理。本论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芳香(杂)醛底物的反应条件进一步优化,在最佳条件下进行芳香(杂)醛底物扩展,并探索芳醛的电子效应、苯环上的空间位阻对该反应的可能影响;2.通过Wittig反应或Suzuki偶联策略快速合成7种新型的活化烯底物,并进行底物扩展,探索该反应对一系列不同性质的活化稀底物的适用性。3.利用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的卤代环醚化反应,探索多取代二氢呋喃、呋喃化合物的合成。该方法具有原料易于制备与保存、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转化效率高等多种优点,克服了传统合成方法的不足。4.上述反应条件下,我们以α-溴代α,β-不饱和酯类化合物与醛反应,在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作用下,高立体选择性的得到一系列多官能团取代环氧类化合物。该方法是一种非氧化、绿色、温和的高效合成方法。与已报道的合成方法对比,该方法具有原料便宜易得,底物的适用范围广,产物收率、非对应选择性高,且双键的几何构型完全为反式构型等优点。
【关键词】: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 呋喃衍生物 环氧类化合物 有机小分子催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3.6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7
- 1.1 引言7-8
- 1.2 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的官能团转化反应8-12
- 1.2.1 卤代环醚化反应(Haloetherification)8
- 1.2.2 硼氢化-内酯化反应(Hydroboration-lactonization)8-9
- 1.2.3 环氧化-环化反应(Epoxidation-cyclization)9-10
- 1.2.4 氧化反应(Oxidation)10
- 1.2.5 消除反应(Elimination)10-12
- 1.2.6 CM反应12
- 1.3 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2-17
- 1.3.1 Barbier反应12-14
- 1.3.2 强碱作用下的Aldol缩合14
- 1.3.3 其他合成策略14-17
- 第2章 有机小分子催化的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17-39
- 2.1 引言17
- 2.2 课题设计17-20
- 2.3 结果与讨论20-25
- 2.3.1 条件优化及底物扩展(芳香醛或芳杂醛底物)20-22
- 2.3.2 活化烯底物的合成与扩展22-25
- 2.4 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在多取代呋喃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25-37
- 2.4.1 概述25-27
- 2.4.1.1 多取代呋喃衍生物作为天然产物的重要骨架25
- 2.4.1.2 多取代呋喃衍生物作为医药结构及其中间体25-26
- 2.4.1.3 多取代呋喃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6-27
- 2.4.2 多取代呋喃衍生物的合成方法27-32
- 2.4.2.1 传统合成方法27-28
- 2.4.2.2 合成多取代呋喃衍生物的新方法28-32
- 2.4.3 实验设计32
- 2.4.4 实验结果与讨论32-37
- 2.5 本章小结37-39
- 第3章 一种温和高效的多官能团取代环氧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39-53
- 3.1 引言39-47
- 3.1.1 环氧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39
- 3.1.2 多官能团取代环氧类化合物的开环重排反应39-40
- 3.1.3 多官能团取代环氧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官能团转化40-41
- 3.1.4 多官能团取代环氧类化合物在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41-42
- 3.1.5 多官能团取代环氧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领域的应用42-43
- 3.1.6 多官能团取代环氧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43-47
- 3.1.6.1 烯烃环氧化法43-45
- 3.1.6.2 Darzens反应45-46
- 3.1.6.3 硫叶立德环氧化法46-47
- 3.2 实验设计47-48
- 3.3 结果与讨论48-51
- 3.4 本章小结51-53
- 第4章 结论53-55
- 第5章 实验部分55-97
- 5.1 有机小分子催化的α-烯基-β-羟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55-83
- 5.1.1 实验仪器及试剂55-56
- 5.1.2 活化烯底物的合成56-61
- 5.1.2.1 通过Wittig反应策略合成底物56-60
- 5.1.2.2 通过Suzuki偶联策略合成底物60-61
- 5.1.3 底物扩展及产物结构表征61-80
- 5.1.4 合成二氢呋喃衍生物及呋喃衍生物的一般步骤80-83
- 5.2 一种温和高效的多官能团取代环氧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83-97
- 5.2.1 α-溴代-α,β-不饱和酯类化合物的合成83-84
- 5.2.2 多官能团取代环氧类化合物的制备84-97
- 参考文献97-107
- 附录107-209
- 缩略语209-211
- 致谢211-213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2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利英;陈肖卓;于海涛;梁刚;;刺激响应型有机小分子凝胶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9年03期
2 王相勤,邵春林,姚建铭,余立祥,余增亮;低能离子与生物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J];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3 高伟;余能富;涂业苟;幸伟年;;过渡金属和有机小分子共催化反应的进展[J];江西林业科技;2013年06期
4 李楠;刘伟军;龚流柱;;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最新进展[J];化学进展;2010年07期
5 金莲姬;张珉;苏忠民;史丽丽;赵亮;;单壁碳纳米管内包合有机小分子(乙炔、乙烯和乙烷)结构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4期
6 陆天华;霍延平;方小明;欧阳新华;;可湿法加工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3年10期
7 张诺;吴丹;韩颜颜;蔡燕燕;李茹;赵燕芳;魏琴;;核酸与有机小分子反应机理的荧光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6期
8 朱铿,李娜,李克安,童沈阳;蛋白质与有机小分子反应机理的研究[J];化学试剂;1999年01期
9 刘静;房喻;;有机小分子胶凝剂研究取得新进展[J];科学通报;2008年17期
10 陈金娥;张海容;;β-环糊精/萘酚对有机小分子识别作用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宇;陈传峰;;新型有机小分子凝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2 刘重阳;管爱国;吴国章;;聚丙烯酸酯/有机小分子杂化材料的阻尼增效机理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3 金莲姬;张珉;苏忠民;;C_(60)内嵌有机小分子及其性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龚流柱;;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多组分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陈刚;丁奎岭;;吡咯烷基磷酸酯类有机小分子催化的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徐春祥;薛清华;徐洪光;唐洁影;张俊祥;崔一平;;多孔氧化铝/有机小分子复合体系中的发光现象[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7 吴海虹;孙彩霞;刘月明;吴鹏;;固载有机小分子催化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刘晓娟;逯乐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设计及其在有机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符永鹏;林奇;魏太保;张有明;;长链芳酰腙的合成及凝胶性能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徐利文;;复合型金属/有机小分子协同活化催化若干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新型有机小分子/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廖俊旭;新型BODIPY衍生物小分子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明明;环境刺激响应有机小分子凝胶自组装行为及形貌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莫磊;(1)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及(2)稳定的苯并异吡喃盐与双官能团苯乙烯的串联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高婷;有机小分子吸收能的精确计算: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芳;单电荷有机小分子可控组装与膜功能化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7 王帮根;从均相到多相:若干手性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傅玉琴;脯氨酸衍生的新型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及其催化不对称碳—碳键形成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梁丽娇;磷酸根阴离子家族与有机小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及其光分析化学[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林华;双吲哚甲烷类化合物以及有机小分子催化的手性胺类化合物的合成[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泽彪;含氰基的A-D-A型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平;新型有机小分子凝胶剂的合成、组装及性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建;醇溶性有机小分子阴极界面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及在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丽丽;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NH_2-UIO-66和Eu/Zr-MOFs的合成、结构及对有机小分子和F~-离子的荧光传感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薛瑞;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中修饰层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李亭亭;具有特殊荧光特征的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纳米颗粒的生物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涂乐志;均相纤维素溶液低温敞开体系催化转化制备有机小分子酸[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谢业鹏;基于神经退化疾病的有机小分子探针合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洪瑞;有机小分子催化Rauhut-Currier反应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源泽;基于喹喔啉衍生物的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70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7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