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碳纳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醇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15:32

  本文关键词:碳纳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醇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纳米量子点 电化学法 催化氧化 光催化


【摘要】:本文使用廉价的石墨碳棒作为原料,仅以纯水作为电解质,不添加任何其他化学物质,通过简单电化学法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的碳纳米量子点。这种高产率制备碳纳米量子点的方法不但经济而且环保。我们同样报道了一种高效超声法制备掺氮碳纳米量子点的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对碳纳米量子点和掺氮碳纳米量子点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详细的表征。所得碳纳米量子点为SP2杂化的结构,粒径均匀,颗粒大小平均为4 nm,其表面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引入较多的活性基团。仅以水作为溶剂,NaClO作为氧化剂,以非金属碳纳米量子点作为催化剂,研究了碳纳米量子点醇的催化氧化性能。催化结果表明: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苯甲醇转化率仅为6%,在反应温度70℃,催化剂CQDs用量为100 mg,10%的NaClO用量为5 m L,反应时间为6 h的反应条件下,转化率为75%,选择性为99.9%,说明CQDs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与其他碳纳米催化剂相比,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CQDs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对于其他的醇类,CQDs同样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通过反复使用,碳量子点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相对于纯的碳纳米量子点,掺氮碳纳米量子点的催化性能有所提高。其活性主要得益于其较小的颗粒尺寸以及表面较多的含氧活性基团。考虑到碳纳米量子点的光学性能,尝试通过引入光催化手段来提高碳纳米量子点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碳纳米量子点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苯甲醇的转化率由75%提高到85%,证实了光催化提高碳纳米量子点的活性的想法。通过表征和分析,提出了碳纳米量子点催化剂光催化氧化醇类物质的可能反应机理。综上所述,通过电化学法成功制备了碳纳米量子点催化剂,该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醇的催化氧化活性及稳定性,其高活性归功于碳纳米量子点的小粒径和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该非金属类碳纳米量子点催化剂为醇的催化氧化剂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碳纳米量子点 电化学法 催化氧化 光催化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13.71;TB38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前言9
  • 1.2 碳纳米量子点的制备9-12
  • 1.2.1 化学方法合成碳纳米量子点10-11
  • 1.2.1.1 电化学合成法10
  • 1.2.1.2 模板合成法10
  • 1.2.1.3 微波/超声辅助合成法10-11
  • 1.2.1.4 燃烧氧化法11
  • 1.2.2 物理方法合成碳纳米量子点11-12
  • 1.2.2.1 激光烧蚀法11
  • 1.2.2.2 电弧放电法11-12
  • 1.3 碳纳米量子点的应用12-16
  • 1.3.1 光催化应用12-13
  • 1.3.2 光电应用13
  • 1.3.3 电化学检测13-14
  • 1.3.4 燃料电池14
  • 1.3.5 生物传感器14-15
  • 1.3.6 氧化还原反应15
  • 1.3.7 粒子检测15
  • 1.3.8 细胞标记和生物成像15-16
  •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16-18
  • 第二章 仪器与实验方法18-21
  • 2.1 化学试剂与仪器18-19
  • 2.1.1 主要化学试剂18-19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19
  • 2.2 催化剂的表征19-21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19-20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20
  •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20
  • 2.2.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20
  • 2.2.5 拉曼光谱分析(Raman)20
  • 2.2.6 固体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Vis)20-21
  • 第三章 碳纳米量子点及掺氮碳纳米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21-33
  • 3.1 引言21
  • 3.2 实验部分21-23
  • 3.2.1 碳纳米量子点的制备21-22
  • 3.2.2 掺氮碳纳米量子点的制备22
  • 3.2.3 样品的表征22-23
  • 3.3 结果与讨论23-33
  • 3.3.1 碳纳米量子点的结构分析23-27
  • 3.3.1.1 碳纳米量子点的透射电镜分析(TEM)23-24
  • 3.3.1.2 碳纳米量子点的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D)24-25
  • 3.3.1.3 碳纳米量子点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25-26
  • 3.3.1.4 碳纳米量子点的拉曼光谱分析(Raman)26
  • 3.3.1.5 碳纳米量子点的光电子能谱分析(XPS)26-27
  • 3.3.2 掺氮碳纳米量子点的结构分析27-33
  • 3.3.2.1 掺氮碳纳米量子点的透射电镜分析(TEM)27-28
  • 3.2.2.2 掺氮碳纳米量子点的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D)28-29
  • 3.2.2.3 掺氮碳纳米量子点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29-30
  • 3.2.2.4 掺氮碳纳米量子点的拉曼光谱分析(Raman)30-31
  • 3.2.2.5 掺氮碳纳米量子点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31-33
  • 第四章 碳纳米量子点催化氧化醇的性能研究33-48
  • 4.1 引言33
  • 4.2 实验部分33-34
  • 4.2.1 醇的催化氧化33-34
  • 4.3 结果与讨论34-48
  • 4.3.1 碳纳米量子点催化氧化性能研究34-43
  • 4.3.1.1 不同氧化剂对催化性能的研究34-35
  • 4.3.1.2 不同碳纳米催化剂催化性能比较35-36
  • 4.3.1.3 不同溶剂对碳纳米量子点催化苯甲醇氧化性能的影响36-37
  • 4.3.1.4 反应时间对碳纳米量子点催化苯甲醇氧化性能的影响37-38
  • 4.3.1.5 反应温度对碳纳米量子点催化苯甲醇氧化性能的影响38-39
  • 4.3.1.6 催化剂用量对碳纳米量子点催化苯甲醇氧化性能的影响39-40
  • 4.3.1.7 碳纳米量子点催化氧化醇的可能机理40-41
  • 4.3.1.8 碳纳米量子点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41-43
  • 4.3.2 掺氮碳纳米量子点的催化性能研究43-46
  • 4.3.2.1 掺氮碳纳米量子点催化苯甲醇氧化性能研究43-44
  • 4.3.2.2 掺氮碳纳米量子点催化苯甲醇氧化反应的稳定性研究44-46
  • 4.3.3 碳纳米量子点催化氧化其他醇类46-48
  • 第五章 碳纳米量子点选择性光催化氧化性能研究48-56
  • 5.1 前言48
  • 5.2 实验部分48-49
  • 5.2.1 苯甲醇的选择性氧化和其他醇的催化反应48-49
  • 5.2.2 碳纳米量子点的光电流响应测试49
  • 5.3 结果与讨论49-56
  • 5.3.1 碳纳米量子点选择性光催化氧化苯甲醇性能研究49-50
  • 5.3.2 不同碳基纳米材料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50-51
  • 5.3.3 碳纳米量子点的光电化学性质分析51-52
  • 5.3.4 碳纳米量子点光催化苯甲醇的可能反应机理52-53
  • 5.3.5 碳纳米量子点光催化其他醇类选择性氧化53-5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6-58
  • 6.1 总结56-57
  • 6.2 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8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田瑞雪;董英鸽;胡胜亮;;电化学刻蚀制备的荧光碳纳米颗粒[J];发光学报;2012年02期

2 李甫;程博闻;康卫民;李磊;;新型碳纳米纸国内外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4年02期

3 郑瑞廷;程国安;赵勇;刘华平;梁昌林;;乙炔催化裂解制备碳纳米带及其结构表征[J];新型炭材料;2005年04期

4 吴承汕;;日科学家称纯净碳纳米突对人体细胞基本无害[J];功能材料信息;2006年05期

5 夏晓红;罗永松;徐向菊;余雪里;贾志杰;;大批量生产单分散碳纳米棒(英文)[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1期

6 陈坚;曹志群;谢美求;陈泽宗;;碳纳米球的制备研究[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7年04期

7 张清林;夏明霞;宁乃东;李红星;蔺西伟;王岩国;;原位电子束诱导沉积制备碳纳米结构[J];电子显微学报;2007年04期

8 王茂发;邹小平;程进;张红丹;任鹏飞;李飞;朱光;;催化燃烧法合成碳纳米线[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Z1期

9 卢利平;;又一种高性能新型碳纳米管材问世[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3期

10 张忠模;;可有效抗治肿瘤的含碳纳米突复合体问世[J];功能材料信息;200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蝶;李海涛;刘阳;;水溶性荧光碳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刘阳;;荧光碳纳米粒子的合成、催化与生物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黄超伯;钱勇;赖垂林;陈水亮;李婷婷;王素琴;侯豪情;;虎尾型碳纳米结构[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4 朱志远;巩金龙;朱德彰;;荷能粒子驱动的碳纳米结构构建[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5 王茂发;邹小平;程进;张红丹;任鹏飞;李飞;朱光;;催化燃烧法合成碳纳米线[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周涛;姚永毅;杨堂;吴玉蓉;向瑞礼;;聚丙烯腈在离子液体中均相热稳定化制备碳纳米球[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刘阳;;碳纳米粒子的荧光特性及其在催化与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李海涛;刘阳;黄慧;;一步超声法合成水溶性荧光碳纳米粒子及其优异荧光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曾珍;卢港龙;刘剑飞;;碳纳米结构原子模型自动生成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龚俊;安学勤;;荧光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和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张可喜;日本科技寻求突破 碳纳米战场决雌雄[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陈丹;《科学美国人》杂志点评2006[N];科技日报;2006年

3 华凌;全碳纳米晶体管耐揉且性能良好[N];科技日报;2012年

4 ;德科学家研制出超硬纳米材料[N];光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冯卫东;车窗“兼职”显示屏[N];科技日报;2010年

6 记者 吴仲国;日本用碳纳米线圈制成电子枪[N];科技日报;2001年

7 樱敬;GSI Creos的新型纳米碳复合材料方面有望发挥威力[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8 记者 何德功;世界最小的碳纳米温度计问世[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耀平;荧光碳点的合成、表征和形成机理及其传感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郑学刚;荧光碳纳米颗粒制备及其白光转换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鹏;新型生物质碳基催化剂的绿色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胡可可;碳纳米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勇;氮掺杂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容去离子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姜晓萍;新型多孔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7 孙燕明;碳纳米线圈的热、电特性及其复合碲化银纳米热电材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华;基于碳纳米墙的半导体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明;碳纳米结与柔性电子器件力学性能的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马赫;碳纳米管生长机理及碳纳米线圈光电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婷;基于碳纳米管的碳纳米导电纸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2 高磊;碳纳米管基磁性复合材料分离分析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陈伟;碳纳米环塌缩过程的结构演变及螺旋自组装[D];山东大学;2015年

4 庞胜彬;荧光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詹冬武;氮掺杂碳纳米笼及其复合物的构筑与催化氧化H_2S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辰伟;单根多晶—非晶碳纳米线圈的电学性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娄昀t,

本文编号:901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01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5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