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丙酮法简单制备对称芳基偶氮类化合物及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Zn-丙酮法简单制备对称芳基偶氮类化合物及机理研究
【摘要】:以芳香硝基化合物为反应物,在温和的条件下经还原反应制得偶氮类化合物,考察了酮、还原剂、酸、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并对丙酮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以乙酸为反应介质,以锌粉为还原剂,丙酮为添加剂,n(硝基化合物)∶n(酮)∶n(还原剂)∶n(乙酸)=1∶1.2∶4∶8,30℃下反应1h,收率可达56%。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关键词】: 硝基化合物 偶氮化合物 还原反应 机理
【基金】:201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2CL15) 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630427)项目资助
【分类号】:O625.63
【正文快照】: 偶氮化合物除用于染料[1]外,该类化合物分子的一系列优良的光学性能如光热致变色、液晶性能、非线性光学也逐步得到研究[2-5],对于光信息存储材料[6]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DNA检测试剂[7]、对病菌病毒抑制作用[8]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偶氮化合物合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箐;芳氨基脲类化合物单侧脱氢制取新型偶氮化合物[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王红,王玉炉,张耕,李建平,王晓阳,时蕾;一种高效、快速合成双偶氮化合物的新方法[J];合成化学;2000年06期
3 刘萍,李建平,王玉炉;酰基偶氮化合物的固态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年05期
4 宋玉平,刘万玲;芳氨基脲类化合物单侧脱氢制取新型偶氮化合物[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石蔚云,牛永生;α,β-不饱和酰基偶氮化合物合成的新方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李建平,刘清玲,刘萍,王玉炉;合成芳基芳酰基偶氮化合物的简便有效的新方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牛永生;李建平;郑鹏志;;NaBrO_3/H_2SO_4氧化合成芳酰基偶氮化合物[J];化学试剂;2006年02期
8 祁秀秀;王顺明;丁敬敏;张文雯;;芳香族偶氮化合物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研究[J];应用化工;2007年09期
9 宁志刚;张可心;;几种双偶氮化合物分子的合成及表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廖乐星;傅正生;郭宏仓;袁莉;;热对偶氮化合物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J];应用化工;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平;余书强;;苯肼对酰基偶氮化合物的选择性还原[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时蕾;潘峰;张润芳;李建平;王玉炉;;硝酸铈铵氧化体系固态合成双偶氮化合物[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牛永生;李工安;李建平;余书强;王玉炉;;相转移催化法合成酰基偶氮化合物[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王佳庆;曹雪琴;顾宏伟;;铜(0)/氧气催化氧化芳香胺偶联合成偶氮化合物[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徐洪耀;黄进;严正权;;氢键对D-π-A型杂环偶氮化合物光谱性能的影响[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郎秀峰;尤汀汀;殷鹏刚;;二十四面体金纳米晶诱导双巯基偶氮苯的合成[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郭宏仓;廖乐星;傅正生;;薄层色谱法分离氨基偶氮苯类化合物[A];西北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十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薛静;钱鹰;肖国民;袁春伟;;新型非线性光学偶氮分子的合成与表征[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王振鹏;赵镇文;辛斌;胡伟华;熊少祥;;三苯胺偶氮化合物的MALDI-TOF质谱研究[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三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钟益堂;黄洁;宋纪蓉;徐抗震;赵丹;王立勤;何建云;;Pb(ZTO)·H_2O的合成及热分解行为研究[A];“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佳庆;金属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昌;新型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吉林大学;2010年
2 胡海燕;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己二酸及芳基偶氮化合物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白丽莎;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催化的氢化偶氮化合物的脱氢反应[D];天津大学;2014年
4 王永朋;一类二氟化硼配位的偶氮化合物取代基影响的热致异构机理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文锋;有机高价碘(Ⅲ)试剂氧化芳胺一步脱氢制备偶氮化合物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马玲;几种双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配位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张伟健;木质素基偶氮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游秀丽;几类偶氮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化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付江涛;偶氮化合物的固相合成及紫外—可见光谱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周路;两类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致异构现象在蓝相液晶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04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0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