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光纳米材料构建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应用于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
本文关键词:基于发光纳米材料构建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应用于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
更多相关文章: 电致化学发光 免疫传感器 发光纳米材料 心肌肌钙蛋白-I
【摘要】:随着纳米材料迅速的发展,在纳米材料表面富集大量电致化学发光(ECL)活性分子合成发光功能化纳米材料,以及研究具有ECL性质的自发光纳米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将发光纳米材料作为信号探针,构建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低背景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分析方法。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正确诊断及时救治对挽救濒死心肌,对改善和降低AMI患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 Tn)是心肌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其中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的分泌和心肌梗塞发病率密切相关,在医学检测中c Tn I被认为是心肌梗塞检测的黄金标准心脏生物标记物。我们将ECL免疫传感器的特性和纳米材料特有的优点结合用于实现在患病的早期阶段高效、低浓度、快速的c Tn I测定。该方法不仅无需复杂繁琐的试剂加入过程,操作过程简单,还缩短了能量传递过程,减少能量损失成功地实现了目标分析物的高灵敏、低成本检测,成为生物分析领域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基于自增强钌(II)复合物的超灵敏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c Tn I传统的ECL免疫传感器为了提升发光试剂的发光效率通常将共反应试剂加在检测底液中,但溶液中许多不利的微环境因素限制了ECL分析技术的检测灵敏性。在本工作中,我们将共反应试剂(L-cysteine)和发光试剂(Ru(dcbpy)_3~(2+))连接在一个分子上获得一种新颖的自增强ECL发光试剂(L-cys@Ru(II))。自增强钌(II)复合物的应用不仅避免了将共反应试剂和发光试剂添加于测试底液中,简化了测定过程、缩短了分析时间,同时实现分子内反应缩短了能量传递路径、减少了能量损失,有效的提高了ECL发光信号。随后,钌(II)复合物和二抗(anti-c Tn I)通过Au-N或Au-S共价键被固载在金纳米棒(Au NRs)上,这不仅实现更多自增强钌(II)复合物的固载,还合成了稳定的Ab2生物复合物作为信号探针。最后,ECL免疫传感界面的构建是通过电化学沉积树枝状金纳米粒子(GNDs)在玻碳电极(GCE)表面来固载捕获抗体(anti-c Tn I)。目标传感器展示出高的灵敏度和宽的线性范围,c Tn I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25 pg/m L~0.1 ng/m L,检出限为0.083 pg/m L(S/N=3)。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为临床免疫测定法提供了新的参考。2.基于胆碱氧化酶和鲁米诺还原的Pt@Au杂交纳米花的双重放大体系的超灵敏免疫分析鲁米诺作为一种广泛研究的ECL发光试剂,具有,低氧化电位、高发光效率和强发光强度的优点。近年来,众多课题组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方式将鲁米诺固载在电极表面用于生物检测。本工作中,首先利用鲁米诺的还原性合成多功能的Pt和Au杂化的花状纳米复合物,同时在还原反应中发光基团鲁米诺连接在纳米复合物上形成纳米复合物(luminol-Pt@Au NF);随后胆碱氧化酶(Ch Ox)通过Pt-N或Pt-S共价键被固载在纳米复合物的表面,从而构建了包括Ch Ox催化胆碱生成H_2O_2和H_2O_2被Pt@Au NFs模拟酶原位催化分解的双重模拟酶放大体系,形成的H_2O_2被Pt@Au NFs模拟酶催化分解为OH·和O_2·-直接催化促进鲁米诺的ECL发光,显著的增强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最后,我们采用Mn O_2功能化的碳纳米管(Mn O_2@MWNTs)来固载Ab1修饰免疫传感界面。综上所述,目标免疫传感器对c Tn I的线性范围宽(0.05 pg m L-1~0.1 ng m L-1)、检出限低(83 fg m L-1)、选择性高、重现性好,对c Tn I检测限达到fg m L-1级别,在免疫测定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3.基于银纳米晶和Ru(bpy)_3~(2+)之间的双波长比率法共振能量转移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本工作中,通过简易的电沉积法直接在电极表面合成银纳米簇(Ag NCs),并首次观察到Ag NCs在458 nm波长有显著的阴极ECL发光。我们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荧光光谱(PL),表征了Ag NCs的形态特征,并探讨了其光学性质。并采用过二硫酸离子(S_2O_8~(2-))促进Ag NCs的ECL发光,通过共反应试剂路径阐明Ag NCs的ECL发光机制。相较于在溶液中传统的Ag NCs,我们制备的Ag NCs采用一个简单而快速的电沉积方法合成,并产生了高发光效率。但是Ag NCs的ECL效率低于鲁米诺、联吡啶钌等传统的ECL试剂的发光效率,同时Ag NCs的ECL激发电位过高,这限制了Ag NCs的生物检测应用。我们设计了基于从Ag NCs到联吡啶钌(Ru(bpy)_3~(2+))之间的双波长比率法电致化学发光能量转移(ECL-RET)免疫传感器用于c Tn I的灵敏检测。Ag NCs的ECL激发波长与Ru(bpy)_3~(2+)的紫外-可见吸收峰显示了良好的光谱重叠,说明基于ECL信号在458 nm处淬灭并在650 nm处增强可实现双波长比率法ECL-RET。最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作为纳米载体固载Ru(bpy)_3~(2+)合成纳米复合物(Ru(bpy)_3~(2+)/MWCNTs)。通过测量ECL650 nm/ECL458 nm的比例,我们可以更加准确的检测从1.0 pg/m L到1.0 ng/m L范围的c Tn I浓度。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发光试剂Ag NCs生物检测应用,也丰富了ECL-RET分析体系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电致化学发光 免疫传感器 发光纳米材料 心肌肌钙蛋白-I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1;TP21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绪言11-19
- 1.1 电致化学发光概述11
- 1.2 发光纳米材料11-14
- 1.2.1 发光纳米材料概述11-12
- 1.2.2 功能化发光纳米材料在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领域的应用12-13
- 1.2.3 自发光纳米材料在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领域的应用13-14
- 1.3 生物传感器简介14-15
- 1.4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概述15-16
- 1.5 心肌肌钙蛋白简介16-17
- 1.6 本文研究思路17-19
- 第二章 基于自增强Ru(II)复合物的超灵敏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19-31
- 2.1 引言19-20
- 2.2 实验部分20-23
- 2.2.1 试剂和仪器20-21
- 2.2.2 制备金纳米棒21
- 2.2.3 制备自增强L-Cys@Ru(dcbpy)_3~(2+)分子化合物21
- 2.2.4 制备anti-c Tn I/Au NRs/L-Cys@Ru(dcbpy)_3~(2+)探针(Ab_2生物复合物)21-22
- 2.2.5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22
- 2.2.6 测量方法22-23
- 2.3 结果与讨论23-29
- 2.3.1 不同纳米材料的表征23-24
- 2.3.2 L-Cys@Ru(II)复合物的稳定性24
- 2.3.3 L-Cys@Ru(II)复合物的可能发光机理24-25
- 2.3.4 ECL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25-26
- 2.3.5 Ab_2生物结合物孵育时间的优化26
- 2.3.6 放大策略的ECL表征26-27
- 2.3.7 免疫传感器对c Tn I的ECL响应27-28
- 2.3.8 稳定性,重现性和选择性28-29
- 2.3.9 实际样品检测29
- 2.4 结论29-31
- 第三章 基于胆碱氧化酶和鲁米诺还原的Pt@Au杂交纳米花的双重放大体系的超灵敏免疫分析31-42
- 3.1 引言31-32
- 3.2 实验部分32-35
- 3.2.1 试剂和仪器32
- 3.2.2 制备luminol-Pt@Au NFs纳米复合物32-33
- 3.2.3 制备Ab_2/luminol-Pt@Au NFs/Ch Ox纳米复合物33
- 3.2.4 合成Mn O_2@MWNTs纳米复合物33
- 3.2.5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33-34
- 3.2.6 电极的测试过程及响应原理34-35
- 3.3 结果与讨论35-41
- 3.3.1 纳米材料表征35
- 3.3.2 luminol-Pt@Au NFs的紫外吸收谱图35-36
- 3.3.3 luminol-Au NFs及luminol-Pt@Au NFs的X射线电子能谱图36-37
- 3.3.4 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37-38
- 3.3.5 不同二抗标记物的响应性能对比38-39
- 3.3.6 免疫传感器的响应性能39-40
- 3.3.7 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选择性以及重现性40
- 3.3.8 免疫传感器的初步应用40-41
- 3.4 总结41-42
- 第四章 基于银纳晶和联吡啶钌的双波长比率法电致化学发光能量转移免疫传感器42-51
- 4.1 引言42-43
- 4.2 实验部分43-45
- 4.2.1 试剂和仪器43
- 4.2.2 银纳米簇的制备43-44
- 4.2.3 Ru(bpy)_3~(2+)/MWNTs的制备44
- 4.2.4 制备BSA/Ab_2/Ru(bpy)_3~(2+)/MWNTs探针44
- 4.2.5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44-45
- 4.2.7 电极的测试过程及响应原理45
- 4.3 结果与讨论45-50
- 4.3.1 纳米材料表征45-46
- 4.3.2 Ag NCs的电化学性质46
- 4.3.3 合理的ECL-RET机理46-47
- 4.3.4 Ag NCs的ECL发光机理47-48
- 4.3.5 生物传感器对c Tn I的分析性能48-49
- 4.3.6 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49
- 4.3.7 免疫传感器的初步应用49-50
- 4.4 总结50-51
- 参考文献51-58
- 作者部分相关论文题录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肖邢;尹凡;史爱武;张漪;;亚甲基蓝为介体的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年12期
2 李庭;曾光明;汤琳;高慧;李建兵;;脂质体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8年01期
3 刘继超;姜铁民;陈历俊;赵长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年01期
4 时巧翠;侯海祥;;基于电聚合作用的脂质体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液中2,4-二氯苯氧乙酸[J];分析试验室;2011年09期
5 颜小飞;汪懋华;安冬;;基于叉指阵列微电极的阻抗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1年10期
6 杜璋璋;吴秀玲;马翠萍;马洪军;;基于脂质体信号增强癌胚抗原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12年02期
7 许双姐;吴根英;许贺;柳建设;金利通;;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电极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1-芘丁酸的检测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2年12期
8 陈学梅;谢爱娟;孔泳;杨艳伟;丁小峰;周民;;基于聚吡咯修饰膨胀石墨电极的甲胎蛋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J];分析化学;2013年08期
9 吕鸣祥,方道斌,张杰;免疫传感器与高分子活性膜[J];化工进展;1990年05期
10 卢凤仙,邹子亚,,尹庆儒;一种免疫传感器──霍乱免疫传感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竹君;;集群标记物纳米粒子细胞免疫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华文;李原芳;黄承志;;基于表面共振光散射信号增强的免疫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超;赵广英;;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朱将伟;刘国艳;史贤明;;己烯雌酚的过氧化氢酶标记及己烯雌酚免疫传感器[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朱俊杰;;纳米材料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赵洁;秦坯芽;胡效亚;杨占军;;基于还原石墨烯的牛白介素-4无标记电化学阻抗免疫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刘璇;雷建平;鞠q
本文编号:906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0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