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电致化学发光分析
本文关键词:单细胞电致化学发光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电致化学发光 电化学分析 光学分析 时空分析 细化研究 活性氧 生命科学 电活性 生命过程 化探
【摘要】:正单细胞分析是实现生命科学精细化研究重要的技术方法之一。它可以使得我们了解复杂生命过程中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深入地揭示疾病细胞的分子机理。目前主要的单细胞分析方法包括光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具有通量高的优点;但需要针对被分析分子设计特定探针实现高选择性的检测,无法构建统一化探针;而电化学分析则可利用氧化酶,转化各种被分析分子成具有电活性的活性氧分子,实现统一化的高时空分析;但该方法存在检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时空分析;细化研究;活性氧;生命科学;电活性;生命过程;化探;
【分类号】:O657.1
【正文快照】: 单细胞分析是实现生命科学精细化研究重要的技术方法之一。它可以使得我们了解复杂生命过程中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深入地揭示疾病细胞的分子机理。目前主要的单细胞分析方法包括光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具有通量高的优点;但需要针对被分析分子设计特定探针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镜如;姚晴;;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镍(Ⅱ)及机理研究[J];分析化学;1990年09期
2 陈曦,安镜如;某些酰肼类化合物电致化学发光的比较[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3 王伦;严凤霞;王筱敏;;电致化学发光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1991年05期
4 游新奎;液相色谱的交流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研制[J];色谱;1995年03期
5 黄风华;陈国南;庄惠生;;10,10′-二甲基-3,3′二氨基-9,9′-双吖啶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及机理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6 安镜如,林建国;新试剂6-(2,4-二羟基苯基偶氮)-2,3-二氢-1,4酞嗪二酮的电致化学发光研究[J];分析化学;1992年06期
7 安镜如,林建国;电致化学发光抑制效应测定硫脲[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5期
8 陈曦,王小如,黄本立;电致化学发光研究的新进展[J];分析化学;1998年06期
9 何品刚,刘祥萍,余慧,方禹之;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药剂中盐酸表阿霉素的含量[J];分析化学;2000年09期
10 张慧慧;朱胜男;丁照云;丁玉强;宋启军;;一种新型铱配合物的固相电致化学发光性能[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欢;袁若;柴雅琴;毛俐;曹娅玲;刘慧静;;多重催化放大过硫酸根的电致化学发光用于超灵敏的免疫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洪渊;;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摘要论文集[C];2010年
3 陈国南;段建平;;生物活性物质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舒青青;陈丽婵;郑立炎;董永强;孔德贤;池毓务;陈国南;;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革新及其在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中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徐静娟;;半导体纳晶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6 陈艳华;DING Zhi-feng;Leah Coumont;Jonathan Veinot;张寒琦;;具有芴环化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质研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赵慧春;刘昱;张铁莉;;妥舒沙星的电致化学发光法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史传国;单霞;潘忠芹;鲍宁;顾海鹰;;纸基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陈晓彤;董彬;崔孟超;王科志;金林培;;一系列Ru(Ⅱ)配合物电致化学发光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10 董永强;戴瑞平;董统清;池毓务;;肼修饰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化学发光和阳极电致化学发光[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立炎;电致化学发光新材料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2 吕家根;自发电池激发的电致化学发光的分析应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叶桦珍;某些植物激素和药物的检测方法及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0年
4 董永平;金纳米粒子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李静;基于纳米结构的钌联吡啶电致化学发光传感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陈红;基于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和主客体识别的电致化学发光和荧光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姜晓;D-π-A型有机化合物和冠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化学发光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丽荣;自发电池激发的电致化学发光的分析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袁荷芳;新型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3 林娟;新型铱配合物的合成、电致化学发光性质研究及在生命物质分析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4 梁杰生;几种半导体电致化学发光体系的构建及其污染物检测应用[D];湖南大学;2014年
5 张金星;基于氧化锌纳米信号放大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丁照云;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氨基酸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7 苏颖颖;某些电致化学发光体系新特性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D];福州大学;2004年
8 郑瑞娟;基于热电子诱导的阴极电致化学发光体系及其分析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9 杨义颖;新型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10 周汉坤;基于无机纳米复合量子点材料构建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06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06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