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二茂铁衍生物与血红素的相互作用(英文)

发布时间:2017-09-24 14:46

  本文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二茂铁衍生物与血红素的相互作用(英文)


  更多相关文章: 紫外-可见光谱法 二茂铁衍生物 血红素 氢键


【摘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研究三种二茂铁衍生物[Fc(COOH)_2(λ_(max)=286nm),Fc(OBt)_2(λ_(max)=305nm),Fc(Cys)(λ_(max)=289nm)]与血红素(heme,λ_(max)=386nm)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定heme浓度时,heme的吸光度随着Fc(COOH)_2和Fc(Cys)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heme的吸光度随着Fc(OBt)_2的浓度的增加几乎没有增大;当分别固定Fc(COOH)_2,Fc(Cys)和Fc(OBt)_2的浓度时,Fc(COOH)_2和Fc(Cys)的吸光度随着heme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Fc(OBt)_2的吸光度随着heme浓度的增加没有变化,说明Fc(COOH)_2和Fc(Cys)与heme存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于Fc(COOH)_2和Fc(Cys)与heme能形成氢键,分子链增长,吸收的能量增加,导致吸光度增大;而Fc(OBt)_2与heme没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由于Fc(OBt)_2没有自由的氢,不能与heme形成分子间的氢键。同时考察了三种二茂铁衍生物与heme的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Fc(COOH)_2和Fc(Cys)与heme的吸光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而Fc(OBt)_2与heme的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几乎没有变化。Fc(COOH)_2与Fc(Cys)和heme的反应时间为0.5,18和48h,当固定Fc(COOH)_2浓度时,在λ_(max)=384nm处的吸光度由2.64分别变为2.53和2.51;当固定heme的浓度时,在λ_(max)=384nm处的吸光度由1.76分别变为1.72和1.68;当固定Fc(Cys)浓度时,在λ_(max)=397nm处的吸光度由2.74分别变为2.63和2.55;当固定heme的浓度时,在λ_(max)=397nm处的吸光度由1.82分别变为1.58和1.49。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法 二茂铁衍生物 血红素 氢键
【基金】: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61301038)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xi Province(2015GXNSFBA139041) National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201510595044)
【分类号】:O627.81;O657.3
【正文快照】: reported.These methods includ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5],Introductionelectrochemistr[[y6],spectrophotometry7],spectrofluorime-tr[y8-9],chemiluminescence[10],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Hemoglobin can transport oxygen in higher organism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文贯;二茂铁衍生物的研究新进展[J];韶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学杰,王立,王建军;高分子量聚二茂铁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2年03期

3 陈勇,杨光,张新兵,刘惠英;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和表征[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柴凤兰,屈凌波;二茂铁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研究和应用[J];河南化工;2003年03期

5 于彦珠;宝凤荣;白宇新;;某些双二茂铁衍生物的反相色谱行为[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9期

6 于彦珠;宝凤荣;白宇新;;某些双二茂铁衍生物的反相色谱行为[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1期

7 梁建军;刘义章;周凯;孟飞;肖陆飞;;二茂铁衍生物在药物化学上的应用进展[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李根;王玉慧;李明明;程瑞平;赵海阳;葛春华;;二茂铁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13年06期

9 尹荣捚 ,谢宝汉;电解法合成带功能基的二茂铁衍生物1,1′-二烯丙基二茂铁的合成[J];兰州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10 马庆云,梁金鹏;二茂铁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对高氯酸铵燃速的影响[J];兵工学报;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军;陈保华;刘增路;景欢旺;;直接曼尼奇法合成新型二茂铁衍生物[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李秋红;陈晓;;二茂铁衍生物超双亲分子囊泡的构建与转化[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杨学谨;孙月稳;周静远;李海生;师树简;;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分析二茂铁衍生物的高速液相色谱分析摘要[A];天津市色谱研究会第一届学术报告会论文、报告(摘要)汇集[C];1980年

4 张改;赵建社;高新;;二茂铁衍生物在催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蒙蒙;郑广水;柏鑓;党东宾;;基于二茂铁衍生物的多酸电荷转移盐的构筑[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刘占梅;连薇;董彬;韩瑞敏;;双取代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单层LB膜[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冯科;陈彬;吴骊珠;张丽萍;佟振合;;葫芦[7]脲包结的二茂铁衍生物分子内电荷转移[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光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熊俊;牛玉娟;刘雪梅;刘斌;薛岗林;;两个新的基于Lindqvist型多金属氧酸盐与二茂铁衍生物的电荷转移盐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熊俊;牛玉娟;刘雪梅;刘斌;薛岗林;;新的基于Lindqvist型多金属氧酸盐与二茂铁衍生物的电荷转移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严宝珍;师树简;孙利军;;二茂铁衍生物的NMR波谱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鹏;双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电化学和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徐琰;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杜洪光;某些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1999年

4 徐海升;基于二茂铁衍生物与POMs的电荷转移盐及几个新的夹心杂多钼酸盐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郝新奇;新型NCN型钳形金属化合物及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光荣;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2 兰天;面不对称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左从玉;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4 吴德林;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卫娟;二茂铁衍生物以及(+)-3-甲氧基-9(11)-去氢雌甾酮骨架的全合成[D];苏州大学;2006年

6 郭鸿旭;二茂铁衍生物合成、表征及其性质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7 樊陈莉;含氮杂环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8 柳鹏;低温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电化学方法及二茂铁衍生物电子转移机理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唐孝明;双核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梁盛宗;异维A酸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12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12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7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