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促进的无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三取代吡唑衍生物的绿色合成
本文关键词:碱促进的无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三取代吡唑衍生物的绿色合成
更多相关文章: 无催化剂 无溶剂 α β-炔基腙 三取代吡唑 绿色化学
【摘要】:吡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研究发现,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活性分子中都含有吡唑结构单元。此外,吡唑化合物作为实用型配体在金属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生物医药、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受到化学家越来越多关注。关于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文献已有较多报道,但这些方法仍存在许多缺点,例如:有毒金属的参与、苛刻的反应条件、繁琐的实验过程以及较低的区域选择性等。因而,发展更加快捷、便利、高效、绿色的合成方法很值得期待。本文研究了碱促进的无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α,β-炔基腙分子内亲电环化反应,方便、高效地构筑了各种三取代吡唑化合物,实现了该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该反应的主要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无催化剂和溶剂参与、实验操作简便、区域选择性好、产物产率高、原子经济性好。研究发现,反应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各种取代α,β-炔基腙都可以很好地反应,高产率得到目标化合物。另外,该反应可以实现克级别,产率很高,为实际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能。最后我们提出了反应的可能机理。另一方面,我们对钯催化的α,β-炔基腙与苄基卤化物的偶联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虽经过大量实验,但目前仍未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该工作我们课题组仍在进行中。
【关键词】:无催化剂 无溶剂 α β-炔基腙 三取代吡唑 绿色化学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6.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30
- 1.1 绿色化学概述10-11
- 1.2 吡唑衍生物简介11-12
- 1.3 吡唑化合物合成方法12-24
- 1.3.1 1,3-二亲电化合物与肼的环缩合反应12-15
- 1.3.1.1 1,3-二羰基化合物参与的反应13-14
- 1.3.1.2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参与的反应14-15
- 1.3.2 1,3-偶极环加成反应15-18
- 1.3.2.1 重氮烷作为1,3-偶极子的反应16-18
- 1.3.2.2 腈亚胺作为1,3-偶极子的反应18
- 1.3.2.3 甲亚胺类型1,3-偶极子参与的反应18
- 1.3.3 其他方法构筑吡唑环18-24
- 1.3.3.1 分子内C-N键形成构筑吡唑化合物18-20
- 1.3.3.2 α,β-不饱和酯参与的吡唑化合物合成20-21
- 1.3.3.3 炔丙醇参与的吡唑化合物合成21-23
- 1.3.3.4 水相中吡唑化合物的合成23-24
- 1.4 α,β-不饱和腙参与的有机反应24-30
- 1.4.1 α,β-烯基腙参与的有机反应24-27
- 1.4.2 α,β-炔基腙参与的有机反应27-30
- 第二章 课题提出30-31
- 第三章 实验部分31-37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31
- 3.1.1 实验仪器31
- 3.1.2 实验试剂与处理31
- 3.2 原料的制备31-36
- 3.2.1 炔丙醇的制备32-33
- 3.2.1.1 1,3-二苯基炔丙醇的制备32-33
- 3.2.1.2 1-苯基-3-烷基取代炔丙醇的制备33
- 3.2.2 炔丙酮的制备33-35
- 3.2.2.1 1-三甲基硅-3-苯基炔丙酮的制备33-34
- 3.2.2.2 1-苯基-3-苯基(烷基)炔丙酮的制备34-35
- 3.2.3 α,β-炔基腙的制备35-36
- 3.3 产物吡唑化合物的合成36-37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37-50
- 4.1 α,β-炔基腙分子内亲电环化反应37-47
- 4.1.1 反应条件优化38-40
- 4.1.2 反应底物普适性研究40-43
- 4.1.3 克级反应43
- 4.1.4 反应机理研究43-44
- 4.1.5 谱图分析44-47
- 4.2 钯催化α,β-炔基腙与溴化苄的偶联反应47-50
- 第五章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实验数据55-72
- 实验谱图72-141
- 论文发表情况141-142
- 致谢1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令,,林柄栋,李斌;3,5-二氯-1-甲基-4-吡唑羧酸的制备[J];精细化工;1996年02期
2 杨绪红;曹晓蓓;金小红;吴鸣虎;;吡唑并嘧啶酮的合成进展[J];有机化学;2013年10期
3 申桂英;嘧啶基吡唑衍生物[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1年22期
4 朱万仁,胡培植,李美英,吴成泰,黄筱玲;新型2,6-双(3,5-二取代吡唑基-1-羰基)吡啶的合成[J];有机化学;2004年03期
5 刘长令;本期推荐——吡唑系列化合物[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5年12期
6 高鸿雁;薛红;;二吡唑烷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6年04期
7 阿布拉江·克依木;海尼木·夏木西;;1,3-二苯基-5-氯-吡唑-4-甲醛腙类化合物的合成[J];化学试剂;2011年08期
8 黄生建;张春雷;徐灿闯;汪文婷;;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的合成[J];浙江化工;2012年12期
9 鲁源,崔秀芳,李占江,庞吉海,蔡孟深;吡唑类化合物的研究(Ⅵ)——吡唑[3,4-e]并-1,2,4-三嗪和吡唑[3,4-e]并-1,2,3,4-四嗪衍生物的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2期
10 王继军;;3(5)-甲基吡唑及其应用[J];川化;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强;席海涛;孟启;姜艳;陈娟;张秀芹;;吡唑酸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李建源;季丽;潘雪华;柏祝;贺海鹰;陈曙辉;李革;;一种3,5-二取代吡唑的合成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段鹏程;陈景获;刘亚美;杨光;;半刚性双吡唑与银,铜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刘亚美;张文华;段鹏程;杨光;;三吡唑与铜(Ⅰ)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周光华;安悦;韩晶;张兴晶;张元红;张宝丽;邢永恒;;4-硝基-3,5-二取代吡唑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潘爱清;唐良富;;有机功能化的双吡唑甲烷及其相关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吴鸣虎;胡继环;杨绪红;孙绍发;;6-芳基-3-氰基-5-烷氨基-1-对甲苯基-1H-吡唑并[4,3-d]嘧啶-7(6H)-酮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朱兴城;丁亚洲;张云黔;朱必学;;3,5-二甲基吡唑与锌(Ⅱ)配合物合成及性质[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乐玉平;蒋元松;万文;蒋海珍;邓红梅;郝健;;含氟吡唑衍生物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靳妍;;吡唑并三唑成色剂分散技术的研究[A];中国感光学会银盐专业委员会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铁钢;中位芳基吡唑卟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碱促进的无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三取代吡唑衍生物的绿色合成[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 高桂远;吡唑羧酸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刘英贤;高效除草剂苯吡唑草酮的合成[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卢瑞;25%吡唑·毒氟磷悬浮剂的研制[D];广西大学;2016年
5 连松;糖基修饰的吡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黄敏;1-芳基-3-吡唑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孟庆洋;新型吡唑并吡啶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D];山东大学;2010年
8 苗利利;含2,6-二(1-氢-3-吡唑)吡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催化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解晓冬;新型膦杂吡唑衍生物及其二价铁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昆鹏;理论研究影响3(5)-(9-蒽基)吡唑光学性质的因素[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4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24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