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取代基对木质素三聚体模型化合物醚键均裂反应影响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3:29

  本文关键词:取代基对木质素三聚体模型化合物醚键均裂反应影响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木质素三聚体 取代基 均裂 键解离能 密度泛函理论


【摘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M062X/6-31++G(d,p)方法,对27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甲基、羟甲基和甲氧基)的木质素三聚体模型化合物的Cα-O和Cβ-O键均裂解离能进行了理论计算,探究了不同位置取代基对醚键解离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R2或R3位氢原子仅有一个被甲氧基取代时,Cβ-O键解离能变化很小;当R2、R3位氢原子均被甲氧基取代时,Cβ-O键解离能明显降低;且R4、R5位甲氧基能强化R2、R3位甲氧基对Cβ-O键解离能的降低程度,而不受R1位取代基的影响。当R4、R5位氢原子相继被甲氧基取代时,Cα-O键解离能逐渐降低,且R2、R3位甲氧基也能强化R4、R5位甲氧基对Cα-O键解离能的降低程度。当R1位氢原子相继被甲基、羟甲基取代时,Cα-O键解离能逐渐升高,然而R2、R3位甲氧基会弱化R1位甲基、羟甲基对Cα-O键解离能的升高程度;R1位甲基不会影响Cβ-O键解离能,羟甲基却能明显提高Cβ-O键解离能。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木质素三聚体 取代基 均裂 键解离能 密度泛函理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606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4ZD17)项目资助~~
【分类号】:O636.2
【正文快照】: Received:2015-09-25;Revised:2015-12-05.本文的英文电子版由Elsevier出版社在Science Direct上出版(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8725813).热解是实现生物质高效利用的最主要途径之一[1-5]。木质素是生物质的三大主要组分之一,由三种基本结构单元(对羟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琦;王树荣;王乐;谭洪;骆仲泱;岑可法;;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取生物油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2 张阳;蒋晓燕;王贤华;陆强;董长青;杨勇平;;β-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热解机理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翼飞;蔡赞;胡静;林丽琼;肖小华;李攻科;;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年08期

2 沈琦;何咏涛;艾宁;姬登祥;计建炳;;利用农林废弃物联产生物油和生物炭的初步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0年04期

3 王超;陈冠益;兰维娟;马文超;;生物质快速热解制油试验及流程模拟[J];化工学报;2014年02期

4 张东明;赵萌;邓宇;程绍玲;;稻草在离子液体([Emim]Br)中的热解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4年08期

5 王高恩;孙培勤;孙绍晖;陈俊武;;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油的工艺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5年04期

6 刘耀鑫;陈炜;蔡文娟;;玉米秸秆热解制取生物油试验研究[J];热力发电;2011年09期

7 郭祚刚;王树荣;朱颖颖;骆仲泱;岑可法;;生物油酸性组分分离精制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9年01期

8 张尤华;辛善志;张素平;许庆利;颜涌捷;;生物质低温气化及催化重整制氢[J];石油化工;2010年11期

9 王昶;刘康;李桂菊;贾青竹;;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备轻质芳烃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年04期

10 王爽;姜秀民;王谦;吉恒松;;不同工况下条浒苔的快速热裂解制取生物油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鹏;稻壳液化油的选择性分离、分析和酯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唐杨;醛酸一步加氢酯化(One-step Hydrogenation Esterification, OHE)新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琦;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取生物油及其后续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唐仕荣;玉米秆粉末在超临界甲醇中的解聚及其产物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与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彭军;超临界流体中生物油提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王爽;海藻生物质热解与燃烧的试验与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付鹏;生物质热解气化气相产物释放特性和焦结构演化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郭祚刚;基于分子蒸馏技术的生物油分级品位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于万金;生物油提质模型化合物醛、酸、酚转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宋成芳;生物质催化热解炭化的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梅英;生物质及其热解液体产物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魏巍;~(31)P-NMR定量分析生物油高沸组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郭春霞;微波条件下生物油催化酯化提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阮娟;两种无机添加剂对生物质热解的催化作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5 贺博;生物油的分级分离和初步改性[D];浙江大学;2007年

6 方昭贤;不同种类生物质热裂解液化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刘平;微波—离子液体辅助生物质快速裂解制取生物质油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董健;笋壳流化床快速热解制取生物油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9 许春燕;热解法生产生物质油过程中水相成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蔡文飞;嗜热厌氧菌乙醇耐受突变株的选育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树荣,骆仲泱,谭洪,洪军,董良杰,方梦祥,岑可法;生物质热裂解生物油特性的分析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2 王华静;赵岩;王晨;傅尧;郭庆祥;;木质素二聚体模型物裂解历程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9年09期

3 张斌;武书彬;阴秀丽;吴创之;邱泽晶;马隆龙;;酸水解木质素的结构及热解产物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1年01期

4 黄金保;刘朝;任丽蓉;童红;李伟民;伍丹;;木质素模化物紫丁香酚热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3年06期

5 许洁;袁振宏;刘姝娜;马隆龙;;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障碍与对策[J];太阳能学报;2012年S1期

6 谭洪,王树荣,骆仲泱,余春江,岑可法;木质素快速热裂解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望士;;卤代甲烷的反应能力与其所含卤原子数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2 马怡载;吴正科;张仲明;李绍元;;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出现温度与原子化键能关系的探讨[J];化学通报;1983年05期

3 杨俊林,简华华,郑广霖,徐广智;氯代酚中O—H键解离能的脉冲激光光声微量量热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1998年05期

4 裘云锋;曹泽星;;分子内结构环境对解离能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12期

5 丁黎;衡淑云;翟高红;张皋;姜富灵;索兵兵;文振翼;;NH_3、ClO_3对β-HMX初始热解的影响[J];含能材料;2011年02期

6 韩新艳;朱佳平;王勇;曹端林;任君;王建龙;;钝感材料PATO及其衍生物热稳定性质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7 吕仁庆;王淑涛;罗立文;;氨分子逐级键解离能降低的解释[J];化学教育;2014年08期

8 刘建苹;孔祥和;张树东;倪志波;李丽;王艳;朱湘君;张良芳;;266nm激光作用下1,3-二溴苯的多光子电离和解离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7年06期

9 李吉海,高建军,冯大诚,冯圣玉;第一过渡系金属硅烯配合物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李敏杰;傅尧;王华静;李玉琪;刘磊;郭庆祥;;精确计算化学键解离能的ONIOM-G3B3方法及其在抗氧化剂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学报;2007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颖;吴剑鸣;徐昕;;R X键解离能随R·(R·=Me,Et,i-Pr,t-Bu)及X·(X·=H,Me,Cl,OH)变化趋势的精确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文锐;键解离能及氢键在有机催化中应用的量子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夏磊;若干分子的低能量电子贴附解离动力学成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沈梦楠;芳胺及五唑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丽;CH_3I分子的多光子电离解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青;电喷雾电离质谱研究碱金属对多肽气相解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4 于慧泽;Ti对NaAlH_4可逆吸/放氢反应作用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宋录智;甲烷在金属表面解离的微观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徐文;RDX和多元硝酸酯的热解及AKⅡ、C2水解和安定机理的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迟伟杰;笼状化合物与三元小环分子作为含能材料的理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巩雪敬;缺陷对LiBH_4表面结构和储氢性能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7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27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e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