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介孔错基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20:36

  本文关键词:介孔错基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介孔材料 WO_3-CeO_2-ZrO_2 SO_4~(2-)/CeO_2-ZrO_2 固体超强酸 酯化


【摘要】:锆基固体超强酸具有酸性强、活性好、选择性高、易与产物分离、不腐蚀设备、环境污染小、重复使用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绿色高效、安全环保的新型催化剂。然而,由于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存在稳定性较差、表面活性组分易流失、重复使用性不佳等缺陷,使其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研究了介孔WO3-CeO_2-ZrO_2 (WCZ)和介孔SO_4~(2-)/CeO_2-ZrO_2(SCZ)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对所制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测试;利用XRD、 Raman光谱、FT-IR、N2吸附-脱附、TEM、 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组成、结构、酸强度及酸量进行了表征;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及再生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催化剂在乳酸丁酯和柠檬酸三丁酯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最佳制备条件所得介孔WCZ具有超强酸性,物相组成为单一的四方相ZrO_2,比表面积为176.1 m~2/g,平均孔径为3.70 nm,孔体积为0.20 cm~3/g,乙酸转化率为97.28%。掺杂适量稀土元素Ce有助于维持四方相ZrO_2的稳定,添加适量活性组分W03能有效提升催化剂的稳定性。稀土元素Ce的掺杂、活性组分W03的添加以及介孔结构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其酸强度和酸量,从而显著改善锆基固体超强酸的活性、重复使用性及其稳定性。(2)最佳制备条件所得介孔SCZ具有超强酸结构,物相组成为单一的四方相ZrO_2,比表面积为185.5 m~2/g,平均孔径为3.6 nm,孔体积为0.21 cm~3/g,乙酸转化率为98.86%。稀土元素Ce的存在和介孔结构的引入能够显著增加其酸强度和酸量,从而明显提高锆基固体超强酸的活性、重复使用性及其稳定性。(3)所制固体超强酸选择性良好,重复使用性能优异,再生方法简单。对乳酸丁酯和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也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关键词】:介孔材料 WO_3-CeO_2-ZrO_2 SO_4~(2-)/CeO_2-ZrO_2 固体超强酸 酯化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7
  • 第一章 绪论17-28
  • 1.1 介孔材料概论17-21
  • 1.1.1 介孔材料的分类17
  • 1.1.2 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17-19
  • 1.1.3 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19-20
  • 1.1.4 介孔材料的应用20-21
  • 1.2 固体超强酸概论21-22
  • 1.3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概论22-24
  • 1.3.1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22
  • 1.3.2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改性22-24
  • 1.3.3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应用24
  • 1.4 WO_3/ZrO_2型固体超强酸概论24-26
  • 1.4.1 WO_3/ZrO_2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24-25
  • 1.4.2 WO_3/ZrO_2型固体超强酸的改性25-26
  • 1.4.3 WO_3/ZrO_2型固体超强酸的应用26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26-28
  • 1.5.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26-27
  • 1.5.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27-28
  • 第二章 实验原理28-32
  • 2.1 介孔锆基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机理28
  • 2.1.1 介孔WCZ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机理28
  • 2.1.2 介孔SCZ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机理28
  • 2.2 介孔锆基固体超强酸的酸性中心形成机理28-32
  • 2.2.1 介孔WCZ固体超强酸的酸性中心形成机理28-30
  • 2.2.2 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的酸性中心形成机理30-31
  • 2.2.3 介孔SCZ固体超强酸的酸性中心形成机理31-32
  • 第三章 实验32-38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32-33
  • 3.1.1 实验材料32-33
  • 3.1.2 实验仪器及设备33
  • 3.2 介孔锆基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工艺33-35
  • 3.2.1 介孔WCZ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工艺33-34
  • 3.2.2 介孔SCZ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工艺34-35
  • 3.3 样品的表征35-36
  • 3.3.1 XRD分析35
  • 3.3.2 Raman光谱分析35
  • 3.3.3 N_2吸附-脱附分析35
  • 3.3.4 TEM/EDS分析35-36
  • 3.3.5 FT-IR分析36
  • 3.3.6 NH_3-TPD分析36
  • 3.4 催化剂活性测试36-38
  • 3.4.1 探针反应实验过程36
  • 3.4.2 分析方法36-38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38-70
  • 4.1 介孔WCZ固体超强酸的研究38-54
  • 4.1.1 乙酸正丁酯合成工艺条件的确定38-39
  • 4.1.2 介孔WCZ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工艺条件研究39-44
  • 4.1.3 催化剂加入量研究44
  • 4.1.4 最佳条件下的重复实验44-45
  • 4.1.5 催化剂重复使用及活化再生45-46
  • 4.1.6 介孔WCZ固体超强酸的表征与分析46-54
  • 4.2 介孔SCZ固体超强酸的研究54-65
  • 4.2.1 介孔SCZ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工艺条件研究54-57
  • 4.2.2 催化剂加入量实验57-58
  • 4.2.3 最佳条件下的重复实验58
  • 4.2.4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及活化再生58-59
  • 4.2.5 介孔SCZ固体超强酸的表征与分析59-65
  • 4.3 乙酸正丁酯的检验及催化剂的选择性分析65-67
  • 4.3.1 气相色谱分析65-66
  • 4.3.2 FT-IR分析66
  • 4.3.3 折光率分析66-67
  • 4.4 介孔锆基固体超强酸在酯合成中的应用研究67-70
  • 4.4.1 在合成乳酸丁酯中的应用67-68
  • 4.4.2 在合成柠檬酸三丁酯中的应用68-70
  • 结论70-72
  • 参考文献72-79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成,王亚明;固体超强酸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2年05期

2 苏威;;固体超强酸二氧化硅[J];无机盐工业;1990年05期

3 崔波,金青;无机固体超强酸的制备与再生[J];工业催化;2000年02期

4 谢惠定,王亚明;固体超强酸的进展及其改性[J];云南化工;2001年06期

5 石文平,崔波;固体超强酸的改性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1年01期

6 张萍;含钛、锆、铁纳米级固体超强酸酯化活性的研究[J];河北化工;2002年06期

7 张密林,王君,梅长松,景晓燕,段雪;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的合成、表征及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7期

8 马德W,

本文编号:937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37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4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