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反应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21:21

  本文关键词: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反应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苯并咪唑衍生物 催化合成 Fe(NO_3)_3·9H_2O CuCl_2 L-脯氨酸


【摘要】: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种含有两个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由于其结构特性、生理功效、反应活性和优良的配位性能而具有多种生物生理活性。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具有驱虫、杀菌、抗癌等药理学功效,同时在高能量密度化合物、高性能复合材料、金属防腐蚀、感光材料等诸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因此,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合成途径一般有两种。一是采用邻苯二胺与羧酸及其衍生物为合成原料;二是采用邻苯二胺与醛为合成原料。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前者需要在强酸和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后者需要加入化学计量的(NH4)2S2O8, H2O2等氧化剂。本课题组在原有合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开发出两种新的合成方法,并对这两种合成方法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分别探究了利用亚胺和邻苯二胺、腈和邻碘苯胺为原料制备苯并咪唑的合成方法,并就合成条件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探究了利用铁催化氧化亚胺和邻苯二胺生成苯并咪唑的合成方法。对以邻苯二胺和亚胺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Fe(NO3)3·9H2O为催化剂,乙腈为溶剂,在80℃下反应10h,可以获得良好收率。其次,探究了利用铜催化腈和邻碘苯胺的分子内环化生成苯并咪唑的合成方法。对以腈和邻碘苯胺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CuCl2为催化剂,L-脯氨酸为配体,Cs2CO3和KOH为碱,H2O和DMSO为溶剂,在100℃条件下反应24 h,可以得到较高的反应收率。最后,探讨了两种方法的反应机理。在以亚胺和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反应中,其反应过程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亚胺和邻苯二胺氧化缩合生成席夫碱;第二步是席夫碱与邻苯二胺上另一氨基发生亲核加成生成苯并咪唑啉;第三步苯并咪唑啉氧化脱氢生成目标产物苯并咪唑。而在以腈和邻碘苯胺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反应中,其反应过程也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腈的水解生成酰胺;第二步是酰胺与2-碘苯胺的缩合;第三步是中间体的分子内成环反应。
【关键词】:苯并咪唑衍生物 催化合成 Fe(NO_3)_3·9H_2O CuCl_2 L-脯氨酸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6.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0
  • 1.1 苯并咪唑的概述10-14
  • 1.2 苯并咪唑的合成进展14-18
  • 1.2.1 以邻苯二胺与羧酸及羧酸衍生物为原料的合成进展14-17
  • 1.2.2 以邻苯二胺和醛为原料的合成进展17-18
  • 1.2.3 以芳基脒或芳基胍为原料的合成进展18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选题意义18-20
  • 2 亚胺和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20-35
  • 2.1 引言20
  • 2.2 实验部分20-29
  • 2.2.1 仪器与试剂20-21
  • 2.2.2 反应原料亚胺的制备21-25
  • 2.2.3 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步骤25-27
  • 2.2.4 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结构表征27-29
  • 2.3 结果与讨论29-34
  • 2.3.1 反应条件的优化29-31
  • 2.3.2 底物取代基的影响31-34
  • 2.4 本章小结34-35
  • 3 腈和邻碘苯胺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35-47
  • 3.1 引言35
  • 3.2 实验部分35-40
  • 3.2.1 仪器与试剂35-36
  • 3.2.2 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步骤36-38
  • 3.2.3 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结构表征38-40
  • 3.3 结果与讨论40-45
  • 3.3.1 反应条件的优化40-43
  • 3.3.2 底物取代基的影响43-45
  • 3.4 本章小结45-47
  • 4 反应机理的研究47-57
  • 4.1 亚胺和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的反应机理47-52
  • 4.1.1 引言47-48
  • 4.1.2 仪器与试剂48-49
  • 4.1.3 中间体的捕捉49
  • 4.1.4 中间体的结构表征49-50
  • 4.1.5 结果与讨论50-51
  • 4.1.6 反应机理图51-52
  • 4.2 腈和邻碘苯胺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的反应机理52-56
  • 4.2.1 引言52-53
  • 4.2.2 仪器与试剂53-54
  • 4.2.3 中间体的捕捉54
  • 4.2.4 中间体的结构表征54-55
  • 4.2.5 结果与讨论55-56
  • 4.2.6 反应机理图56
  • 4.3 本章小结56-57
  • 5 结论57-59
  • 5.1 结论57
  • 5.2 论文创新点57-58
  • 5.3 本课题的发展方向58-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7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7-68
  • 附录68-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Günther;R.Erckel;胡琴;;新的发萤光的苯并咪唑[1,2-a]喹啉[J];染料工业;1980年03期

2 张明哲,张晓林,何放;2-芳氧甲基和2-芳胺甲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6期

3 陈茹玉,刘天麟,左向日葵;某些1-酰基苯并咪唑及1-酰基咪唑衍生物的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4年03期

4 丁健;苯并咪唑-2-磺酸和2-氯苯并咪唑的大量制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年07期

5 杨一心,陈慰宗,陈立宇,刘文惠,王蕙贞,宋迪生;氯化稀土与苯并咪唑配合物的热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6 刘继德,李良学,李琴;含氟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施秀芳,张明杰,杨启超,蔡桂梅,李靖;手性双苯并咪唑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J];化学试剂;2001年06期

8 刘思全,杨春霞,李瑞香;2-巯基苯并咪唑的合成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1年06期

9 许剑平;2-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J];化工时刊;2001年07期

10 路军,葛红光,白银娟;无溶剂微波照射下2-取代苯并咪唑的合成[J];有机化学;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勇;李剑利;王军绪;白银娟;杨秉勤;史真;;苯并咪唑环蕃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志昌;周成合;白雪;;含硫苯并咪唑环番的合成和分子识别[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师海雄;崔文辉;姚虹;张有明;魏太保;;超声辐射下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丙酰肼的合成[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周晓华;赵盼;吴海雷;;2取代苯并咪唑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孟江平;郑仕远;孙向卫;;酰胺类双苯并咪唑新型抗微生物化合物的合成研究[A];有机合成创新—产业化的新动力——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有机合成化学与过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胡锦霞;蔡春;;鸟嘌呤电子等排体4-氟-6-甲基-1-H-苯并咪唑的合成[A];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药物(医药、农药、兽药)中间体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周成合;刘志昌;宋九华;;新颖苯并咪唑环番的合成及荧光活性[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徐林飞;黄涵钊;白银娟;史真;;新型苯并咪唑-2-硫酮环蕃化合物的合成[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9 殷俊;刘梁;孟祥高;刘长林;;多苯并咪唑金属配合物——类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A];2011南湖学术论坛——生物无机化学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白银娟;徐林飞;张世平;王云侠;杨秉勤;史真;;新型苯并咪唑环蕃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峰;高效、低毒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含手性中心的6-取代酰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评价[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玉锋;巯基苯并咪唑类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王可飞;新型苯并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庆文;脂肪酶催化拆分四氢苯并咪唑-5-羧酸酯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陆瑶;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反应及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覃事栋;多苯并咪唑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活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7 张斌;新型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金属离子调控的发光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8 李剑利;苯并咪唑盐一碳单元转移反应及仿生合成新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顾焕;Mannich碱、四氢异喹啉及四氢-β-咔啉的仿生合成[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张妍;新型半乳糖和甘草次酸衍生的手性酮及含异VA唑环和苯并咪唑环类异羟肟酸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

本文编号:938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38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4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